锦灰堆——即将失传的玉雕绝技
"颠倒横斜任意铺,半页仍存半页无。莫道几幅残缺处,描来不易得相符。"诗中所描写的,就是我国书画史上一种特殊的画种--"锦灰堆"。

锦灰堆,又名八破图,是汉族传统艺术珍品之一,以写实的技法,将残破的文物片段堆砌构成画面,给人以古朴典雅、耐人寻味之感。这种艺术形式起于元,盛于清末,将锦灰堆移植到和田玉上,以玉石之坚硬表现书画之柔软,以西式之技法表现东方之神韵。实在是妙不可言,当之无愧的人文艺术集大成者,自然备受藏家青睐。

"锦灰堆"起于明代,最早出现在明代的鼻烟壶上。

后来发展到了清初,通过不断创新突破,这种艺术手法又被艺术家运用在瓷器和玉雕创作中,制造出颇具特点的器物,作品布局奇特,看似杂乱无章,实则井然有序,有中国画的疏密聚散、浓淡干湿,更要相互映衬件件逼真,这些作品于朋友间相互赠送,自我欣赏、成为了文人雅士的一种游戏之作。

"锦灰堆"不是简单等同于传统玉雕的俏色利用。将"锦灰堆"运用到玉雕中,不仅需要将书、画、雕三者结合起来,还要巧妙利用玉材,随形设计成"锦灰堆"。

对于雕刻技艺的要求也很高,锦灰堆上的图案复杂,往往都是书画图印等多种元素的集合体,光文书字体就有各个时期的隶书、篆书、楷书、草书、古印刷体等等种类,还有花鸟、山水、人物以及连环画等。锦灰堆的作品中,每一个图案都有它自己的历史意义,并不是无规则的堆砌,这使得整件作品有着非常浓厚的文化底蕴,对创作者的文化素养要求极高。

因锦灰堆制作难度大,胜任者极少,采用工兼写的画法,又十分费工费时,丝毫不能草率,两三个月完成算是速度的,慢者半年才能完成一件作品。在这个高速发展的时代,慢工细活杂艺的局限必然造成这种艺术形式日渐萎缩,濒临灭绝,已被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说它是传世之宝一点不为过。

同时还要针对玉料的绺裂、僵皮等因素因材施艺,把所绘画的图案联合起来,将玉石表面不好的、甚至僵化的皮色绺裂一一利用融会贯通。

小玉寄语:
如今,"锦灰堆"的玉雕作品越来越受到玉器爱好者的喜欢和追捧,它破旧的作品形象、古老的传统图案,承载了太多的文化元素,给我们一种回味历史和阅读历史的遐想。我是火眼看玉石,关注我,为大家呈现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