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文了解中国五大名窑——钧窑、汝窑、官窑、定窑、哥窑
中国历史上瓷器发展最鼎盛是在宋代,当时出现了钧、汝、官、定、哥五种瓷器,被后人成为"中国五大名窑",这些瓷器无疑代表中国古代的艺术成就,如果当时的瓷器能流传下来,现在也是价值连城了。
一、官窑
官窑是宋徽宗政和年间在京师汴梁建造的,窑址至今没有发现。官窑主要烧制青瓷,大观年间,釉色以月色、粉青、大绿三种颜色最为流行。官瓷胎体较厚,天青色釉略带粉红颜色,釉面开大纹片。这是因胎、釉受热后膨胀系数不同产生的效果。瓷器足部无釉,烧成后是铁黑色,口部釉薄,微显胎骨,即通常所说的"紫口铁足"。这是北宋官窑瓷器的典型特征。
在琳琅眩目的中国瓷器中,"北宋官窑青瓷"出类拔萃,精美绝伦,古气盎然,朴人眉于,被视为瑰宝。 官瓷是官办瓷窑制器,专供皇家使用,是北宋末年宋徽宗时代的宫廷御瓷,权臣贵胄也只能望瓷兴叹,可见而不可及。因而高贵、难得便成为人们对北宋官瓷的第一印象。
相传官窑造出以后,宫里的太监便来检查,发现有稍稍瑕疵的便摔碎。剩下的精品才可呈到皇宫里,供皇室使用。正因为这个,所以,官窑存世量极少。
二、汝窑
在今河南宝丰清凉寺一带,因北宋属汝州而得名。北宋晚期为宫廷烧制青瓷,是古代第一个官窑,又称北宋官窑。汝窑以青瓷为主,釉色有粉青、豆青、卵青、虾青等,汝窑瓷胎体较薄,釉层较厚,有玉石般的质感,釉面有很细的开片。汝窑瓷采用支钉支烧法,瓷器底部留下细小的支钉痕迹。器形多仿造古代青铜器式样,以洗、炉、尊、盘等为主。汝窑传世作品不足百件,因此非常珍贵。
在宋瓷五大名窑中,汝窑瓷器胎质细腻,胎土中含有微量铜,迎光照看,微见红色,胎色灰中略带 着黄色,俗称"香灰胎",多见汝州蟒川严和店、大峪东沟,汝州文庙、清凉寺等窑址;胎呈灰白色,比其他窑口的胎色稍白,是北宋官窑的主要特征。
三、钧窑
在今河南禹县,此地唐宋时为钧州所辖而得名。始于唐代,盛于北宋,是五大名窑之首。钧瓷两次烧成,第一次素烧,出窑后施釉彩,二次再烧。出窑后形成有规则的流动线条。素有"黄金有价钧无价"。
钧瓷以釉色窑变见长,素有"入窑一色、出窑万彩","钧瓷无双"的特点。同样的釉色入窑经1350度高温烧成后,每件瓷器呈色不一样,出现意想不到的景观。釉色分两种,一曰细平釉,一曰橘皮釉。以烧制色釉"窑变"为其特色。
宋代五大名窑中,汝、官、哥三种瓷器都是青瓷,钧窑虽然也属于青瓷,但它不是以青色为主的瓷器。钧窑胎质细腻,釉色华丽夺目、种类之多不胜枚举。有玫瑰紫、海棠红、茄子紫、天蓝、胭脂、朱砂、火 红,还有窑变。
四、定窑
定窑在今河北曲阳润磁村和燕山村,因唐宋时属定州而得名。唐代已烧制白瓷,五代有较大发展,白瓷釉层略显绿色,流釉如泪痕。北宋后期创覆烧法,碗盘器物口沿无釉,称为"芒口"。五代、北宋时期承烧部分宫廷用瓷,器物底部有"官"、"新官"铭文。宋代除烧白瓷外,还烧黑釉、酱釉和绿釉等品种。
在宋瓷五大名窑中,定窑宋代以烧白瓷为主,兼烧黑釉、酱釉、绿釉及白釉剔花器。白釉装饰有刻花、划花与印花三种。定窑瓷器以其丰富多彩的纹样装饰而深受人们的喜爱。常见在器底刻"奉华"、"聚秀"、"慈福"、"官"等字。
五、 哥窑
哥窑至今遗址尚未找到。有的文献上将浙江龙泉官窑称为哥窑,实为讹传。传世的哥窑瓷器,胎有黑、深灰、浅灰、土黄等色,釉以灰青色为主,也有米黄、乳白等色,由于釉中存在大量气泡、未熔石英颗粒与钙长石结晶,所以乳浊感较强。釉面有大小纹开片,细纹色黄,粗纹黑褐色,俗称"金丝铁线"。从瓷器的釉色、纹片、造型来看,均不同于宋代龙泉官窑。
在五大名窑中,哥窑釉属无光釉,犹如"酥油"般的光泽,色调丰富多彩。哥窑是北宋宫廷制瓷工艺中的稀世珍品。釉面呈龟子纹,内底呈铁线纹隐现的似鱼子纹,构筑极其漂亮的百极碎。
小玉寄语:
看完五大名窑之后,小伙伴肯定都清楚了吧~我是火眼看玉石,关注我,为大家呈现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