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筑长城,汉屯田,唐宋失之政权不保,“洮岷地区”为何如此重要
“洮岷地区”,位于今天甘肃省南部,狭义上特指“洮州卫”及“岷州卫”两地,广义上则代指甘肃省南部的中国少数民族聚集地。关于这一地区的记载,最早可以追溯到《尚书》中《禹贡》一篇,属于“西戎”之地。秦穆公时期,“秦用由余谋伐戎王,益国十二,拓地千里。”把“洮岷地区”纳入了秦国的版图。因为该地区的地理位置极其重要,后世统称之为“洮岷地区”。
想要了解“洮岷地区”的重要性,必须先了解中国历朝历代版图发展的趋势。众所周知,秦国“废分封,立郡县”是中国古代一个重要的历史转折,从国家版图上说,这一制度上的演进消除了周代不稳定的国家界限,树立了以“郡县”为基本单位的地理区位组织,有效的稳固了国家“中原地区”的边界,从而为之后的大一统王朝奠定了地缘政治的基础。
也正是这一地理制度的演进,促进了中原王朝对今天内蒙古、青海、新疆、乃至西藏地区的经略,为今天中国的版图奠定了不可磨灭的基础。而“洮岷地区”地处“中原”西北边境,西南就是天险青藏高原,自然成为了中原王朝经略西北的“桥头堡”。一个中原王朝如果能够站稳此地,西北边疆无虞,如果不能在此树立稳固的统治,不仅陕西将无险可守,甚至政权也难以保存!
而要解释“洮岷地区”为何如此重要,必须要了解中国历代王朝在“洮岷地区”所经历的“得”与“失”。
一 中原王朝对“洮岷地区”之“得”
最早在先秦时期,“洮岷地区”就是渭河流域政权的“国之门户”。西周末年,周幽王“烽火戏诸侯”,使得西戎攻入“镐京”(今西安),使得周王室国力大衰,从此一蹶不振。秦国受封西陲后,始终把占据“洮岷地区”作为安邦定国、防备西戎的要务。“郡县制”建立后,“洮岷地区”收归“陇西郡”管辖,后蒙恬率军三十万北击匈奴收复“河套”,为防止北方的匈奴与西方的“自彼氐羌”相互勾结,在“洮岷地区”修筑了一段防御性的长城。终秦一世,西北游牧民族都没有再对中原造成过大的军事影响。
及至汉代,游牧帝国——“匈奴”在蒙古高原崛起,甚至拥有了与中原王朝分庭抗礼的军事实力。出于军事防备需要,汉帝国始终把“洮岷地区”作为切断北方游牧民族和西北游牧民族遥相互呼应的据点,汉武帝接纳了赵充国的建议,迁徙大批的汉民于“洮岷地区”进行屯田,从而牢牢把握住了这一西北要冲,避免了羌人对陕西四川的进犯。
唐朝时期,中原王朝的强大和少数民族内部矛盾的激化使唐太宗得到了扩大帝国疆域的机会。唐太宗“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故其种落皆依朕如父母”的开明民族政策,为他取得了“天可汗”的殊荣。唐帝国在少数民族地区设置了“漠北都护府”、“安西都护府”等“都护府”,以象征唐帝国对少数民族政权的宗主权。
虽然少数民族与中原地区的友好关系在唐太宗去世后不久就被打破,但因为唐帝国牢牢控制着如“安西四镇”的边境要冲,少数民族始终难以动摇唐帝国的统治根基。唐玄宗时期,玄宗奋前世之馀烈,在帝国的领土扩张上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在“洮岷地区”,历经唐代名将哥舒翰数年经略,成为了唐帝国反击兴盛的吐蕃王朝的重要据点。
二 中原王朝与“洮岷地区”之“失”
除了“秦、汉之得”,“洮岷地区”也历经了“唐、宋之失”。
两晋时期,中原王朝陷入了严重的内耗之中,无暇顾及西域,“洮岷地区”也被少数民族——“土谷浑”所占据。直到北周宇文邕厉兵秣马、大兴兵戈,驱逐土谷浑,建立洮州,才使中原王朝重新控制了“洮岷地区”。而隋帝国及唐帝国也延续下了这份政治遗产。
安史之乱时,为抵挡安禄山大军,唐帝国调哥舒翰及西北地区的驻扎唐军东进,以解京城燃眉之急。虽然这一调令暂缓了叛军对唐帝国的进攻,但对于经略西北,防御吐蕃等少数民族的进犯而言,这一措施无疑是饮鸩止渴。
果不其然,安史之乱后不久,唐帝国彻底失去了对“西域”的控制,“洮岷地区”也由此被吐蕃占领。失去了桥头堡——“洮岷地区”的唐帝国,只能在西北地区转攻为守,设“凤翔节度使”、“泾原节度使”率重兵拱卫京师,抵御吐蕃的进攻。这一措施,不仅催生出了大笔军费,加剧了唐帝国的经济负担,而且使地方节度使权力进一步扩大,军人地位进一步提高。至此,唐帝国已经回天乏术。
五代时期,中原政府始终无法实现中原地区的统一,而作为中国“内边界”的“洮岷地区”更是统治者无暇顾及之地。直到宋王朝重新统一了“中原”,并且受到北方的“契丹”以及西北的“西夏”两个少数民族政权的严重威胁时,才重新重视起“中原”周边的地理要冲。
在北方,宋辽冲突大多围绕着“燕云十六州”,而在西北,宋辽夏的冲突则与“洮岷地区”息息相关。宋神宗时期,王韶上“平戎三策”,并主持了“熙河之役”,重新将“洮岷地区”纳入了中原王朝的管辖之中,为分化辽夏,略取西夏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奈何北疆无险可守,北宋终归灭亡。金军南下后,凭借其强大的军事实力,保持了对“洮岷地区”的控制,并以此作为切断西夏与辽朝遗孤联系的分割点,以此拱卫金帝国在陕西地区的统治。
综上所述,“洮岷地区”作为中原王朝在西北的门户,失之必然西北难守。
三 宋以后对“洮岷地区”的经略
元帝国源于蒙古帝国,其本身具有浓厚的少数民族色彩,从而较为成功的控制了西藏地区。公元1227年,蒙古帝国实现了对洮州的军事占领,公元1236年,岷州归顺。为了更好的管理西藏地区,元朝设立了“总制院”总理藏族事务。“洮岷地区”因其战略地位的重要性,划属了元帝国“宣慰司”管辖,成为了蒙古帝国“掌释教僧徒及吐蕃之境而隶治之”的前哨。
公元1368年,朱元璋建立明朝。由于蒙古贵族依然占据着中国北部及西北地区。“洮岷地区”就成为了北方的北元与西部诸番建立联系的节点。出于经略西北、防备北虏的考虑,明帝国派常遇春、徐达等将领深入甘青,实现了对“洮岷地区”的控制。并且,明帝国以此为据点,大兴“茶马贸易”,用中原地区盛产的茶换取西北草场盛产的军事物资——马匹,“贱其所有而贵其所无”,从而在经济上控制“西番”,分化番蒙。
清代以后,满族统治者为了彻底解决中原地区容易遭受游牧民族入侵的问题,将草原地区从军事、政治、经济上纳入了帝国版图。不仅在西北西南以及蒙古高原上布置重兵,而且将大批汉民迁徙至如“洮岷地区”的边境地区进行屯田贸易。在甘肃、青海、西藏“改土归流”的贯彻下,“西北地区”彻底成为了中原王朝的一部分,从而塑造了今天中国的西北版图。
可以说,中国历代欲经营西北、西藏,必先控制“洮岷地区”,如果失去了“洮岷地区”,不仅西北疆域萎缩,陕西、山西更是难保,进而威胁到帝国在北方的统治。那么,“洮岷地区”究竟有何特殊之处,使历代王朝都如此重视呢?
四 “洮岷地区”的区位优势
“洮岷地区”之所以对中原王朝如此重要,与其本身的区位优势是分不开的。
从地势上讲,中国按海拔分为三个梯级,从地势较高的地区向地势较低的地区进攻,有“居高临下,势如破竹”的效果,如果地势较低的政权想经略地势较高的地区,就必须先控制一块梯级之交的“跳板”,从而降低军队跋涉及后勤的难度。
“洮岷地区”位于青藏高原、黄土高原及四川盆地的交界,处于中国“第一阶梯”和“第二阶梯”之间,地势险要,如果占领这里,一方面能够拱卫黄土高原,另一方面则可以作为中原政权进入“第一阶梯”的“前哨”。即所谓“陇右为西秦之屏障,洮岷又为陇右之藩篱,外接番戎,内接巴蜀”。所以,“洮岷地区”一直是中原王朝延展西部疆域,尤其是加强对西藏地区控制的“桥头堡”。
此外,在气候条件上,“洮岷地区”是中国北方的“温带季风”所能进入的最深处,导致此地土壤肥沃,能够进行粮食生产,从而解决戍边军队的后勤问题。汉代赵充国就曾建议在西域能耕之地进行屯田,以减少西北军队军粮远调的巨额军费。宋代王韶上疏“平戎三策”也曾将此地总结为“其地可以耕而食”,充分表明了“洮岷地区”在西北军粮生产上的重要地位。
“洮岷地区”不仅能产军粮,而且也是战马的重要产区之一。“洮岷地区”位于青藏高原的边缘,处于“农牧交错区”,季风带来的降水不仅能够用于屯田,而且孕育了丰美的草场。由于古代骑兵在行军速度上和战斗中压倒性的优势,马匹在古代一直是各政权竞相争夺的“战略物资”。而“洮岷地区”,就是盛产好马的牧场。
正是因为“洮岷地区”重要的区位优势,历代有扩疆域于西北的统治者,都会把此地作为经略西北的第一步。
五 “多民族国家”的“民族政策”执行地
除去军事控制所能给予的地理优势,“洮岷地区”特殊的民族环境同样是大一统的中原王朝保障其多民族国家地位的重要关口。
从民族结构上看,“洮岷地区”一直都是一个成分复杂而且多民族的“化外之地”。秦国占领“洮岷地区”以前,“洮岷地区”主要被羌人氐人占据。历经秦汉两朝的积极干预,汉族大量进入了“洮岷地区”,但占据主流的仍然是少数民族。后经两晋唐末宋初的被占领,吐蕃人(今藏族)成为了当地的主流民族,当地民族“地广而险远,民犷而好斗”,素以难治闻名。并且至今仍然是一个民族成分复杂的“少数民族自治区”。
鉴于“洮岷地区”复杂的民族构架,元、明、清出于维护多民族国家大一统的考虑,将“洮岷地区”作为民族政策的执行地。如元代设“土司”自主管理少数民族问题,明代在此“以茶驭番”,用“西番”的生活必需品——茶换取明帝国军事上急需的战马,实现对少数民族的控制。清代统治者设立“理番院”、“驻边将军”、“驻藏大臣”等在此推行“改土归流”,实现了中原民族与游牧民族同属于一个“多民族国家”的伟大成就,解决了中国历代游牧民族入侵农耕地区的问题。并且奠定了今天中国在西部地区的版图。
正是由于“洮岷地区”多民族的民族成分,中国封建晚期的大一统王朝能够在此试验民族政策的可行性,从而推动多民族国家的发展以及促进各民族之间的和睦共处,实现“洮岷地区”的民族交流与融合,进而巩固帝国在少数民族区域的统治。
结语
“洮岷地区”作为中国古代的“西陲藩篱”,在地理上对拱卫中原王朝的北方地区具有重要的意义。而且除了其在农业牧业上不可替代的军事作用外,其多民族的民族成分同样是中原王朝执行民族政策的“试点”之处。以史为鉴,可以知得失。通过了解中国历代在“洮岷地区”之得失,对于今天中国边境地区的管理,仍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1.《中国地理图志》
2.《二十四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