勤劳的耕牛、忠实的朋友:谈耕牛在古代中国的地位
序言:
伟大的文学家鲁迅曾说过:“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可见对于人类来说,牛是多么可爱,多么伟大的动物。众所周知,早在新石器时代,牛就已经是我们人类的好朋友了,并且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不再只是把牛当作是宠物,家畜来饲养,而是把牛当成劳动生产力的主要工作者,慢慢的牛的地位不断地上升。所以,翻开历史的画卷,让我们通过耕牛产生的背景、在历代王朝的地位演变、了解一下牛在我国的古代史中究竟占有什么样的地位。
一、 中国“耕牛”产生的背景
1、远古的神话传说
牛本来是天庭的殿前差役,有一天玉帝收到农夫给他传的口信,说是人间寸草不生,人们没有粮食吃,人人都面黄肌瘦,孩童妇孺都相继饿死,请玉帝带点种子给人间,让民间的人们能够吃饱肚子,安康乐业;玉帝听了,觉得很感动,便在殿上问众神:“谁愿去人间撒种子?”众神都不愿去人间受苦,最后牛自告奋勇地说:“我愿意,去民间撒种子。”玉帝刚开始还阻挠它,认为它是个粗心大意的家伙,怕它不能够胜任,但由于没有别的神仙愿意,最后玉帝不得不派遣它去。
结果,真如玉帝所料,牛在出南天门的时候,摔了一跤,把大量的种子都撒在了海里,这使它没有完成玉帝给他的任务,使民间的疾苦没有得到真正的解决。玉帝大怒,把牛贬下了人间,让牛的祖祖辈辈都要在田里耕耘,帮助农民劳作。但由于牛本性的吃苦耐劳,勤奋老实。使玉帝原谅了它,最后让它有参加了十二生肖大会的机会,并且因为牛在民间所做出的贡献,它的排名非常的靠前,要不是因为老鼠的狡猾,牛应该会是十二生肖之首。由此可见,牛的地位可见一斑。
2、劳动者的智慧结晶
说起中国的“耕牛”,那不得不追溯到七千多年前,那时候的牛还没有用于农业,它主要是用于远古时候的祭祀活动。据古文献记载,每次祭祀,宰牛多达三百多头,并且古时候祭祀需要准备三种牲畜,分别是牛,羊,猪,它们三个合成一起,被称为“太牢”,如果在祭祀的时候,没有牛,则称为“少牢”;一个字的差别,可是非常大的,对于地位崇高的人来说,他们认为,没有牛的祭祀典礼是不正式的,不成功的。从这可见,牛在远古时期的地位是多么崇高。
在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铁犁牛耕”,铁器开始成为人们耕作的主要工具,所以,有很多的人认为,是先出现的铁犁,然后再出现的牛耕,其实这个说法并不是很确切。牛其实在很早的时候就已经用于耕作了,但由于那时候时代的动荡,史书文献对它的记载并不那么详细。但在甲骨文和金文中,人们发现,犁字无不从牛字,这就说明在当时那个时代,人们已经把牛投入到农田里工作了。这也间接的说明了牛耕出现的时间或许比铁器出现的时间还要早。并且在当代,考古工作者也从汉代出土的文物中,证明了这一观点,考古工作者们判断,早在金石时代牛已经被用于耕作了。
3、统治者对牛的保护
从战国时期开始,统治者们就一直实行着重农抑商的政策,统治者们认为农业是人的根本,是国家繁荣富强的根本,所以极力的推崇发展自然经济。《史记秦始皇本纪》载:“皇帝之功,勤劳本事。上农除末,黔首是富。普天之下,抟心揖志。”因此百姓们都非常的重视自己每年的粮食收成,并且随着“铁犁牛耕”的不断推广,井田制的瓦解,百姓们对农业的热情程度空前强大。
但由于铁器对普通民众来说,造价太高,所以,牛就成为了农民们主要的劳力输出者。据汉代王充《论衡》中记载,古时候的人们发现如果让牲畜在稻田里进行踩踏,会提高作物的产量,人们用很多的动物进行试验,如羊,猪,鸭,牛等牲畜,最后得出牛是最适合的踩踏者,人们称之为“水牛”。这一结果的产生,更使牛的地位得到了很大的提升。甚至在二十世纪七十年代统治者还下达了不许随意屠宰杀耕牛的规定,其目的就是为了保护牛,保护农耕生产力。从这可以看出,牛对我国农业领域的重要性可见一斑。
二、 中国“耕牛”地位的演变
中国是一个拥有五千多年历史的古老的大国,它历经了数不清的的朝代更替,而说起朝代的更替,也就意味着战乱丛生现象的产生;正是因为这动荡的时代,使得各个国家对粮食的需求量与日俱增,所谓“耘犁之功,全藉牛力”这也间接的使牛的在统治者心中的地位直线上升。因此各个国家统治者们都开始重视农业的产量的输出,只因它关乎江山社稷,百姓安宁。所以,几乎历朝统治者都对耕牛有着极特殊的情感。
1、秦朝:吃一口牛肉,把牢底坐穿
大秦虽然一统天下,但是依然处于农业社会,只不过是较为发达的农业社会,因此秦朝对耕牛的保护也是非常到位的:加入你穿越到了秦朝,跟店小二说:“给我来上一斤牛肉”,那么不出所料,你将面对大秦的“无期徒刑”,因为秦法严格规定,耕牛是国家的重要资源,任何人不得随意杀掉或买卖,只有衰老和死亡的牛,才能卖给官府和个人。可见在秦朝,统治者们就已经很注意对耕牛的保护了,因为它是农业发展的重要生产资料,没有耕牛,中国作为一个农业大国,就会失去很多的税收,最终导致国库发空虚,因此秦朝的统治者是十分明智的,这也为后世的耕牛保护树立了法律蓝本。
2、汉朝:国家混乱也要保证牛的地位
中国历史上强盛的汉朝,汉朝自创建以来,北逐匈奴,南平百越,疆域辽阔;但这么强大的国家,也是因为不好好发展农业,使得汉朝分崩离析。汉代最不争气的皇帝“汉哀帝”,让外戚把持朝政,致使贵族们肆意妄为,排挤了一心为国的王莽,致使他发动了“王莽乱政”,本以为王莽继位后,能拨乱反正,消灭贵族的气焰,但没想到的是,他竟然搞起了“贵族圈地”,使汉朝的的贵族气焰更加的强大。所以导致本来再好好种地的刘秀,揭竿而起。这一切的一切,皆是因为统治者不好好发展本国的农业的结果。
虽然说,这样讲比较片面,但是综合来说,在重视农业发展这方面,还是利大于弊的。就像我们的毛主席,在中国内忧外患的时候,一针见血的联合工农,对抗外敌,并且积极鼓励农民入党,才使得我们抗战的胜利更加快速的到来,使得我们能够在现在这个富强,民主,和谐的社会上幸福的生活。所以“耕牛”文化的不断发展,也间接促成了我国农业的发展,促成了国家强大,社会稳定,百姓安居乐业的盛世美景。并且由于中国古代农业的发达,农耕技术水平之高,使得中国直到现在,一直是领先于世界的农业大国之一。
3、大唐:耕牛就是“半壁江山”
而“耕牛”之所以能够真正达到它顶峰的时代,那对它的保护力量是不能少的。在唐朝,唐朝初期社会动荡不安,历经了数十年才得以结束战乱,社会统一安宁。所以唐朝中期的统治者吸取前期的经验教训,大力调整统治政策,轻徭薄赋,注意发展农业生产,因注重农业的发展,所以统治者对耕牛的重视程度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并且唐太宗曾下诏:“牛之为用,耕嫁所资,多有宰杀,深乖恻隐。”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说,牛是促进农业发展的主要劳动力,不能够随意宰杀。正是因为这个诏令,唐朝的百姓都不敢吃牛肉,怕受到处罚。由此可见,统治者对“耕牛”的保护程度之高。
盛唐时期,唐玄宗曾说:“牛之为畜,人实有赖,既功施播种,亦为被车舆,自此余牲,尤可矜悯。”在他看来,百姓们依靠牛而生存,并且牛既能耕耘,又能作为交通工具,载人运输,这样的牲畜,值得我们怜悯,那就更不应该被宰杀了。
并且唐朝把“不得宰杀牛的规定”,写入了本朝的宪法之中。在唐朝的民间还有这样的谚语“家有牛,是个宝,家有牛,不用愁。”而作为当代的我们,应该经常也会看到,在一些中国的古装电视剧里,经常会有新皇帝登基大赦天下的画面,这时候,无论你犯什么重罪,即使是杀人也能够被释放,但屠牛者,则不在大赦天下的范围之内。可见,“耕牛”在中国古代的统治者们心中的地位之高,地位之重。
4、两宋:牛能光宗耀祖
在小说《水浒传》中,梁山好汉们常常以“大碗喝酒、大块吃肉”的形象示人,在很多经典情节中,都能看到不同的英雄们吆喝店小二“给洒家来半斤牛肉”。那么宋人真的能如此不顾历朝历代禁止屠杀耕牛的法律,随意吃牛肉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宋刑统》明确记载:盗窃牛马、私自食用耕牛者,轻则流放、重则杀头,作为生产的重要力量,法律还明确规定:谁家的牛就算少了一条腿,这家人都是要集体坐牢的。所以小说里的情节,我们大可以想象为施耐庵想吃牛肉却吃不能,只好让梁山好汉替他去多吃牛肉了。
而在民间,如果谁家要是有一头牛,那就是家门荣光,并且朝廷,还会给这样的农家给予政策的优待。从这,不得不让我想起我国当代的大熊猫,不过把它和牛对比起来,还是有一定的差别的,熊猫对我们国人来说是稀有的宠物,而“耕牛”对我们来说,是勤劳,忠厚的农业劳动者;两者相比,我更喜欢对农业做出贡献的集大成者“耕牛”。
5.明清:耕牛虽少,地位不倒
明清时期封建经济逐渐解题,但是由于中央集权制的加强,原始的生产关系还是存在的,并且这一时期重农抑商的思想占据主导地位,因此农业的发展水平还是很高的。明清时期的人们已经发明了“木牛”来取代牛的耕种地位,节省了人力和畜力;这一时期尤其是南方地区的人们由于农业的高度发达和生产农具的进步,经常使用“水牛”,在旱地耕耘的耕牛不太常见了。但是无论农业怎样发达,统治者对耕牛的保护还是存在的,如果有人因为耕牛的减少而异想天开的去吃牛肉,那么等待他的依然是法律的严惩。
三、“耕牛”对中国的贡献
1、作战时的无敌盔甲
其实“耕牛”除了能在农业上做出强大的贡献之外,它对我国古代的军事力量和医药力量上也有很大的作用。古代的统治者们发现“耕牛”,它的整个身体,都是有很大价值的,它的牛筋和牛角能够被制作成坚硬的弓,而牛皮则可以制作成军人所穿的皮甲和盔甲,这可都是军队重要的装备之一。
2、万能的良药
并且,牛死后,它的牛肚,牛肝,牛肾,牛黄都可以入药,其中最为重要的就是它的“牛黄”,所谓的牛黄,就是指牛的胆结石,它是能够用于救人命的重要药材之一。直到现在,牛黄,在我们现在的医学界,依然占有重要的地位。因此,统治者们对“耕牛”的重视程度也就更高了。不知道,这种程度的的重视对“耕牛”来说,是它的幸运,还是不幸运。
3、最可爱的朋友
牛是人类的好伙伴,如同陪伴了我们几千年的猫狗一样,牛一直是踏实肯干、辛勤耕耘的,鲁迅先生说过:“俯首甘为孺子牛”,牛的这种精神,已经深入了中国人的血脉里,中华民族的每一个人都拥有着这种精神。在《平凡的世界》一书中,孙少平说:“我们生来就是劳动者,需要像牛一样劳动,把努力奉献给土地。”耕牛默默的陪伴了中国人这么多年,是最可爱的朋友。
总结
宋代诗人李纲曾说过“耕犁千亩实千箱,力尽筋疲谁复伤。但得众生皆得饱,不辞嬴病卧残阳”。这句诗的大意就是说,“耕牛”一生为百姓,为国家耕耘,使得百姓安康,国家繁荣,但等它力气用尽,却没有人来安抚,可见“耕牛”晚年之悲凉。
而作为当代的我们,虽然我们的国家农业的科技水平已经非常的发达,已经很少需要“耕牛”来为我们耕耘了,但是作为年轻一代的我们,还是要记得“耕牛”曾经为我们国家的农业做出的伟大贡献,虽然我们做不到像古代皇帝那样,颁发政令来保护“耕牛”,但我们起码可以善待它,学习它吃苦耐劳的精神和乐于奉献的品质,为我们国家的繁荣做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