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文字画里的中秋

中秋节以月之圆兆人之团圆,为寄托思念故乡,思念亲人之情,祈盼丰收、幸福,成为丰富多彩、弥足珍贵的文化遗产。古往今来,多有文人志士借月圆之际抒发满腔柔怀,让我们在诗文字画里体悟他们的中秋

诗文字画里的中秋

《月下F S 5把杯图》by 南宋马L J g

《月下把杯图》是南宋马远传世精品,虽只一开册页,然画面“小中见大”,笔墨颇见生动精逸之境。此构图看似平夷,实则“平中生险”,尽显山涧深峻幽险之气。此图所绘的是十五中秋美景之夜,一轮圆月高挂空中,照的天地是那么的明亮。在v L B G T / ] c F这“每逢佳节倍思亲”的美景月下,恰= ! $ q N R I c逢远方多年不见的好[ ~ : n P友佳节来访,这让刚刚还在睹物思友的主人家中,立即增添了极大的欢乐。

诗文字画里的中秋

by 苏轼(宋)

《中秋见月和子由》

明月未出群山高,瑞光千丈生白毫。U L q m J J y

一杯未尽银阙涌,乱云脱坏如崩涛。4 l b A ? 4 ^ o

谁为天公洗眸子,应费明河千斛水。

遂令冷看世间人,照我湛然. 8 5 Q ~ &心不起。

西南火星如弹丸,角尾奕奕苍龙蟠。

今宵注眼看不见,更许萤火争清寒。

何人舣舟临古汴,千灯夜作鱼龙变。

曲折无心逐浪花,低昂赴节随歌板。

青荧灭没转前山,浪飐风回岂复坚。

明月易低人易散,归来呼酒更重看。

堂前月色愈清好,咽咽寒螀鸣, _ 0露草。

卷帘推户寂无人,窗下咿哑惟楚老。

p % ( r c都从事莫羞贫,对月题诗有几人。

明朝人事- e x随日出,恍然一梦瑶台客。

诗文字画里的中秋

《中秋帖》by 东晋王献之

王献之的《% 1 f中秋帖》是著名的古代书法作品,与# + % n $ # t =王羲之《快雪时晴帖》、王珣《伯远帖》,曾被清高宗z Q h弘历(干隆皇帝)誉为“三希Z S g H F e n”,意即希世珍h A J 9 X宝。

《中秋帖》为宋代米芾据王献之《十二月割 * P d ( N 0帖》的不完全临本,原帖在“中秋”之前还有“十二月割至不”六字。为米芾所藏,后刻入《宝晋斋法帖》。此帖. N g u q ] U E 1行书3行,共22字,释文:“中秋不复不得相还为即甚省如何然胜人何庆等大军。” 无署款。

H i q 4 p D Q T

诗文字画里的中秋

《印度洋n Q P s p # 6 E上的秋思》by徐志摩

昨夜中秋。黄昏时西天挂下一大帘的云母屏,掩住了落日的光潮,将海天一体化成暗蓝色,寂静得如黑衣尼在圣座前默祷V I C ) 0。过了一) N n T I a刻,即听得船梢布篷上悉悉索索啜泣起来M b w,低压的云夹著迷濛的雨色,将海线逼得像湖一般窄,沿边的黑影,也辨认不H b 8 出是山是云,但涕泪的痕迹,却满布在空中水上。

又是一番秋意!7 Y _ V 5 /那雨声在急骤之中,有零落萧疏的况味,连著阴沉的气氲,只是在我灵魂的耳畔私语道:“秋”!我原来无欢4 & g `的心境,抵c R E V ] k - z御不住那样温婉的浸润,也就开放} R ! R ? # b D了春夏间所积受的秋思,和此时外来的怨艾构合,产出一个弱的婴儿——“愁”。

天色早已沉黑,雨也已休止。但方才啜泣的云,还疏松地幕在天空,只露著些惨白的微光,预告明月已经装束齐整,专等开幕。同时船烟正在莽莽苍苍地吞吐,筑成一座蟒鳞的长桥,直联及西天尽处,和轮船泛出的一流翠波白沫,上下对照,留恋西来的踪迹。

每个人都有个故乡,人人的故乡都有个月亮。人人都爱自己故乡的月亮。祝大家中秋快乐!团团圆圆,共度佳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