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水新境:展子虔《游春图》

山水新境:展子虔《游春图》

山水新境:展子虔《游春图》

图为展子虔《游春图》卷局部

山水新境:展子虔《游春图》

展子虔《游春图》卷(局部),绢本,画心纵43釐米,横80.5釐米,故宫博物院藏。

展子虔(约550—604年)与顾恺之、陆探微、张僧繇并列为唐以前中国画史上最杰出的四大家。他祖籍山东,历北齐、北周至隋,任朝散大夫、帐内都督等文职,曾辗转西安、洛阳、永济、扬州及四川等地,领略大江南北山水之美,观赏各地画家名品真迹,承魏晋南北朝绘画技法,L : ! 5 ; T T T开隋唐山水画之新风。

展子虔创作题材涉猎广泛,工绘人物、I u U # P山水、车马、楼阁及翎毛等,但他流传D % O ;至今的作品/ F n ! c ] 8 M则是一件名为“n $ B游春图”的山水画。当然,这一画名并不是他本人题写的,因为该画原本既无作者名款,也无作品名称,到了北宋晚期,徽宗皇帝在其前隔水处题签为“展子虔游春图”,元明清鉴赏家因此而称其为《游春图》了。尽管如此,也有学者认为它并非展子虔亲笔,而可能是五代或宋的X A t 2 E x 0 r v摹本。但是大多数学者仍认为此画是隋代的作品,是现存最早1 o Y # 4的山水画卷,在中国绘画史上具有重要意义。Z G m C V s @

《游春图》距今虽然已1400多年,但仍色彩明丽,十分精彩。人们在明媚的春光下骑马、乘舟春游的怡然情景如在眼前。同时,它所表现出的空间与造型意识,标志著我国传统山j x 4 6水画趋于成熟。画中“丈山、尺树、寸马、豆人”各尽其态,它们之间远近、高低的空间关系及相互比衬的大小、宽窄结构比例关系,改变了魏晋南北朝时期画作中常见的“人大于山,水不容泛”的k b k U L o稚拙状态,表明展子虔作为隋朝画家对于自然景物的观察、理解及其对美的感受力和技法的表现力,均已达到了一个新的境界。

《游春图》中层峦叠嶂的山石以匀整婉转的细线勾勒3 F _ W,以石青、石绿沿山体的z l w h ( C边线填色并以泥金晕染山脚,浓重的青绿色彩8 a + S E S ) 5 V作为全画主调,既再现了春天自然景致的色彩特征,也与图中以红色、白色勾描的建筑物、人物、云朵及马匹等相互辉映,使作品勃发出盎然春意。特别是其青绿设色的技法,为唐代李思训、李昭道父子继承和发展,因此,它又成为中国山水画中一种独具风格的画体“金碧山水”之先声。

该作品被历代皇室和私人藏家拱为珍宝,历经宋徽宗赵佶、贾似道,元仁宗鲁国大长公主祥哥剌吉,明严嵩、严世蕃父子,清梁清标、安岐及干隆内府收藏b d f b e T 0 i。清末溥仪逊位后,被以赏溥杰之名带出宫,流落民间。20世纪40年代,著名爱国收藏家张伯驹先生从文物商手中将此画收购,在1956年将它捐献给国家文物局,入藏于故宫博物院。今天展观这幅画卷,我们在为那画中的春光所陶醉的同时,心z S F c P底还存在著一重深深的敬意,那是献给张伯{ # + ` q m驹先生的u s a Q G R Y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