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光潜|艺术和实际人生的距离

朱光潜|艺术和实际人生的距离

有几件事实我觉得很有趣味,不知道你有同感没有?

我的寓所后面有一条小河通莱茵河。我在晚间常到那里散步一次,走成了习惯,总是沿东岸去,过挢沿西岸回来。走东岸时我觉得西岸的景物比东岸的美;走西岸时适得其反X ( A = 4 3,东岸的景物又比西岸的美。对岸的草木房屋固然比较这边的美,但是它们又不如河里的倒影。同是一棵树,看W k - u L (它的正身本极平凡,看它的倒影却带有几分另一世界的色彩。我平时又欢喜看烟雾朦: ) ! E胧的远树,大雪; R E笼盖的世界和更深D h C $ k夜静的月景。本来是习见不以为奇的东西H 2 B (,让雾、雪、月盖上一层白纱,8 @ u L ] b _便见得很美丽。

朱光潜|艺术和实际人生的距离

北方人初看到西c K o 6 4 k g x s湖,平原I q L 7 ` H # s人初看到峨嵋,虽然审美力薄弱的村夫,也惊讶它们U c A @ _ &的奇景;但在生长在西湖或峨嵋的人除了以居近名胜自豪以外,心里往往觉得西湖和峨嵋实在也不过如此。新奇的地方都比熟悉的地方美,东方人初到西方,或是西方人初到东方,都往往觉得面前景物件件值得玩味。本地人自以为不合时尚的服装和举动,在外方人看,却往往有一种美的意味。

古董癖也是很奇怪的。一个周朝的铜鼎或是一个汉朝的瓦瓶y ; H L (在当时也不过是盛酒盛肉的F ] a _ r E日常用具,在现在却变成很稀有的艺术品。固然有些好古董的人是贪它值钱,但是觉得古董实在可玩味的人却不少。我到外国人家去时,主人常欢喜拿一点中国东西给我看。这总不外瓷罗汉,~ $ ] | Y } 2 $ ,蟒袍、渔樵耕读图之类的装饰品,我看到每每觉得羞涩,而主人{ 7 h u却诚心诚意地夸奖它们好看。

种田人常羡慕读书人,读书人也常羡慕种田人。竹篱瓜架旁的黄粱浊酒和朱门大厦中的山珍海鲜,在旁观者所看出来的滋味都比当局者亲口8 9 D h尝出来的好。读陶渊明的诗,1 o r O p + K我们常觉到农人的生s p { [ W % {活真是理想的生活,可U f F h是农人自己在烈日寒风之中耕作时所尝到的况味,绝不似陶渊明所描写的那样闲逸。

人常是不满意自己的境遇而羡慕他人的境遇,所以俗语说:“家花不比野花香”。人对于现在和过去的态度也有同样的分别。本来是很酸辛的遭遇到后来往往变成很甜美的回忆。我小时在乡下住,早晨看到的是那几座茅屋,几畦田,几排青山,晚上看到的也还是那几座茅屋,几畦田,几排青山,觉得它们真是单调无味,现在回忆j ~ 2起来,却不免有些留恋。

朱光潜|艺术和实际人生的距离

▲ 哥特式圣母升/ 6 G R - k h天大教堂,雕塑

这些经验你一定也注意到的。它们是什么e L b缘故呢?

这全是观点和态度的z g _ ~ . Y V差别。看倒影,看过去,看旁人的境遇;看稀奇的景物,都好比站在陆地上远看海雾,不受实际的切身的利害牵绊,能安闲自在地玩味目前美妙的景致。看正身,看现在,看自己的境遇,j # K _看习见的景b { ;物,都好比乘海船遇著海雾,只知它妨碍呼吸,只嫌它耽误程期,预兆危险,没有心思去玩味它的美妙。持实用的态度看事物,它们都只是实际生活j i E | }的工具或障碍物,都只能引起欲念或嫌恶。要见出事物本身的美,我们一定要从实用世界跳开,以“无所为而为”& K &的精神欣赏它们本身的形象。总而言之,美和实际人生有一个距离,要见出事物本身的美,须把它摆在适当的距离之外去看v U w F f X

再就上面的实例说,树的倒影何以比正身美呢?它的正身是实用世界中的一片段,它和人发生过许多实用的关系。人一看见它,不免想到它在实用上的意义,发生许多实际生活的联想。它是避风息凉的或是架屋烧火的东西。在散步时我们没有这些需要,所以就觉得它没有趣味。倒影是隔著一个世界的,是幻境的,是与实际人生 ; F H i T 2直接关联的。我们一看到它,就立刻注意到它的轮廓线纹和颜色,好比看一幅图画一样。这是形象的直觉,所以是美感的经验。总而言之,正身和实际人生没有距离,倒影和实际人生有距离,美的差别即起于此。

朱光潜|艺术和实际人生的距离

同理,游历新境时最容易见出R D f : R (事物的美。习见的环境都已变成实用的工具。比如我久住在一个城市Y 3 k l D u里面,出门看见一条街就想到朝- 2 M - 5 D Z i某方向走是某家酒店,朝某方向走是某家银行;看见了一座房子$ n y u ! 1 Y就想到它是某个朋友的住宅,或是某个总长的衙门。这样的“由盘而之锺”,我的注意力就迁到旁的事物上去,不能专心致志地看这条街或是这座房子究竟象? n ( # F =个什么样子。在崭新的环境中,我Q k x F F还没有认识事物的实用的意义,事物还没有变成实用的工具,一条街还只是一条街+ z | ; % I c ( 而不是到某银& M P Y 6行或某酒店的指路标,一座房子还只是某颜色某线形的组合而K A d 1 ) , #不是私家住宅R q i A ? g V z (或是总长衙门,所以我能见出它们本身的美。

一件本来惹人嫌恶的事情,如果你把它推远一点看,往往可以成为很美的意象。卓文君不守寡,私奔司马相如,陪他当垆卖酒。我们现在把这段情史传为佳话。我们读李长吉的“长卿怀茂陵,绿草垂石井,弹琴看文君,春风吹鬓影”几# m s 9 ( Z W T 0句诗,觉得它是多g a 3 S X么幽美的一幅画t = l 1 ^ D 4 Q!但是在当时人看,卓文君失节却是一件秽行丑迹。袁子才尝刻一方“钱塘苏小是乡亲”的印,看他的@ % k口吻悬多P ) _ h j y ]么自豪!但是钱塘苏小究竟H A w m T * $ I是怎样的一个伟人?她原来不过是南朝的一个妓女( # s Q A 5。和这个妓女同时的人谁肯攀她做M A K ) $“乡亲”呢?当时的人受实际问题的牵绊,不能把这f + t G x x V些人物的行为从极繁复的社会信仰和利害观念的圈套中划出来,当作美丽的意象来观赏。我R v W K f ^ M们在时过境迁之后,不受当时的实际问题的牵绊,所以能把它们当作有趣的故事来S P . G , { @ u谈。它们在当时和实际人生的距离太近,到现在则和实际人生距离较远了,好比经过一些年代的老酒,已失去它的原来的辣性,只留下纯: 7 | { H 9 b *淡的滋味。

朱光潜|艺术和实际人生的距离

一般人迫于W T v 3 Q实际生活的需要,都把利害认得太真,不能站在适当的距离之外去看人生世相,于是这丰富华严的世界,除了可效用于饮食男女的营求之I 2 7 r F E外,便无其他意义。他们一看到瓜就想它是可以摘来吃的,一看到漂亮的女子就起性欲的冲动。他们完全是占有欲的奴隶。花长在园里何尝不可以供欣赏?他们却欢喜把它摘下来挂在自己的襟上或是插在自己的瓶里。一个海边的农夫逢人称赞他的门前的海景时,便很羞涩的回过头来指著屋后的一园菜A 3 6 y | ) * 6 L说:“门前虽没有什么可看的,屋x P n * f g后的一园菜却还不差G , | { } f $ , b。许多人n e ( I / a &如果不知道周鼎汉瓶是很值钱的古董,我相信! g A 6 % V他们宁愿要; z f Z `一个不易打烂的铁锅或瓷罐,不愿要那些不能煮饭藏菜的破钢破铁。这些人都是不能在艺术品或自然美和实际人生之y O 8中维持一种适当的距离。

艺术家和审美者的本领就在能不让屋后的一园菜压倒门前的海景,不拿盛酒盛菜的标准去估定周鼎汉瓶的价值,不把一条街当作到某酒店和某银行去的指路标。他们能跳开利害的圈套,只聚h - Q - ; 8 ;精会神地观赏事物本身的形象。他们知道在美的事物和实际l 0 ~ [ C | ; [人生之^ ! P e m j O {中维持一种适当的距离。

我说I U s j 9 G W k A“距离”时总不忘冠上“适当的”8 3 +三个字,这是要注意的。“距离”可以太过,可以不及。艺术一方面要能使人从实际生活牵绊中解放出来,一方面也要使人能了解,能欣赏,“距离”不及,容易使人回到实用世界,距离) C 7 i X 6 v N太远,又容易使人无法了解欣赏。这个道理可以拿一个浅例来说明。

王渔洋的《秋柳诗》中有两句说:“相逢南雁皆愁侣,好语西乌莫夜飞”。在不知这诗的历史的人看来,这两句诗是漫无意义的,这就是说,它的距离太远,读者不能了解它,所以无法欣赏它。《秋柳诗》原来是悼明亡的,“y C Y g 8 _ u =南雁”是指国J + u ] {亡无所依附的故旧大臣,“西乌”是指有意屈节降清的人物。假使读这两句诗的j ` I q l y X人自己也是一个“遗x , e老”,他对于这两句诗的^ z XQ R *感一定比旁人较能了解} 9 * g I ~。但是他不一定能/ 1 /取欣赏的态度,因为他容易看这两句诗而自伤身世,想到种种实际人生问题上面去,不能把注意力专注在诗的意象上面,这就是说,《秋柳诗》对于他的实际生活距离太近了,容易把他由美感的世界引回到实用的世! q [ E $ A界。

朱光潜|艺术和实际人生的距离

许多人欢喜从道德的观点来谈文艺,从韩昌黎的“文以载道”说E k s起,一直到现代“革命文学”以文@ i X学为宣@ } N I k ^ { L s传的工具止,都是把艺术硬拉回到实用的世界里去。一个乡下人看戏,看见演曹操的角色扮老奸巨猾m 7 d的样子惟妙惟肖,9 ] P j P S |不觉义愤填胸,提刀跳上舞台,把他杀了。从道德的观点评艺术的人们都有些类似这位杀曹操的乡下佬,义气虽然K C ) W c 0 5 Y b是义气,无奈是不得其时,不得其地。他们不知道道德是实际人生的规范,而艺术是与实际人生有距离的。艺术须与实际人生有距离,所以艺术与极端的写实主o x n d ^ 4义不相容。写实主义的理想在妙肖人生和自然,但是艺术如果真正做到妙肖人生和自然的境界,总不免把观者引回到实际人生,使他的注意力旁迁于种种无关美感的问题,不能专心致志地欣赏形象本身的美,比如裸体女子的照片常不免容易刺激性欲,而裸体雕像如“米罗爱神”,裸体画像如法国安格尔的《汲泉女》,~ ( { k都只能令人肃然起敬。这是什么缘故呢? 8 d R这就是因为照片太逼肖自然,容易象实物一样引起人的实用的态度;? F $ n 4 J雕刻和k . a 5 / @ ]图画都带有若干~ ] B S S形式化和理想化,都有几分不自然,所以不易被人误认为实际人a Q )生中的一片段。

艺术上, R I 2有许多地方,乍看起来,似乎不近情理。古C @ V V a f O [希腊和中国旧戏的角色往往带面具、穿高底鞋,表演时用歌唱的声调,不像平常说话。埃及雕刻对于人体加以抽T 7 W O Y p 5 ?象化,往往千篇一律。波斯图案画把人物的肢体加以不自然的扭屈,中世纪“哥特式”诸大教寺的雕像把v O T ^2 z F m _ P D物的肢体加以不自然的延长。中国和西方古. q @ h F 1 [ S P代的画都不用远近阴影。这种艺术上的形式化往往遭浅人唾骂,它固然时有流弊,6 f + = W其实7 6 @; r R a 9含有至理。这些风格的创始者都未尝不知道它不自然,但是他们的目的正在使艺术和自然之中有一种距离。说话不押韵,不论平仄,做诗却要押韵,要论t @ ] #平仄,道理也是如此。艺术本来是弥补人生和自然缺陷的。如果艺术的最高目的仅在妙肖人生和自然,c W J Q ^ u *我们既已有人生和自然了,又何取乎艺术呢?

朱光潜|艺术和实际人生的距离

▲ 波斯图案画

艺术都是主观的,都是作者情感的流露,但是它一定要经过, E u ? * ~ +几分客观化。艺术都要有情感,但是只有情感不一定就是艺术。许多人本来是笨伯而自; % 1 ) 7 ;信是可能的诗人z ~ 9 a ? k c o或艺术家。他们常埋怨道:“可A L X R R惜我不是一个文学家,- L l = 6 l W否则我的生平可以写成一部很好的小说。”富于艺术材料的生活何以不能产生艺术呢?R 4 v f (艺术所用的情感并不是生糙的而是经过反省的。蔡琰在丢开亲生子回国时决写不出《悲愤诗》,杜甫在“入门9 [ A H闻号咷,幼子饥已卒”时决写不出《自京赴奉先咏怀五百字》。这两首诗都是“痛定思痛”的结果。艺术家在写切身的5 G B 5 M情感时,都不能同B M % F t z a时在这种情感中过活0 o ? $ n A,必定把它加以客观化,必定由站在主位的尝受者退位站在客位的观赏者。一般人不能把切身的经验放在一种距离以外去看,所以情感尽管深刻,经验尽管丰富,终不能创造` - % ) 5艺术。

朱光潜|1897年-1986年,出生于安徽桐城,笔名孟实、孟石,中国美学家t 0 $ X、文艺理论家、教育家、翻译家,中国现代美学奠基人。是北京大学一级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朱光潜1925年出国留学,先后肄业于英国爱丁堡大学、伦敦大学,法国巴黎大学、斯特拉斯堡大学,获文学硕士、p ! 6 f V v b博士学位。1933年回国,先后在国立北京大学、国立四川大学、国立武汉大学、国立安徽大Y @ t学任教。朱光潜主要编著有 《文艺心理学》、《克罗齐哲学述评》、《西方美学史》等,并翻译了《歌德谈话录》、柏拉图的《文艺对话集》、G.E.莱辛的《拉奥孔》等作品。

朱光潜|艺术和实际人生的距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