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天寿谈用笔、用墨、用色

【用 笔】

吾国文字,先有契书而后有笔书(笔书中有毛笔书、竹笔书,说文:聿,笔也,作隶,从手执竹枝点添书字之形象也。漆汁浓腻,不易行走,故笔画头粗尾细,形如蝌蚪,故称蝌蚪文焉)。吾国绘画亦先有刀画,而后有笔画,其发展之情况,大体与文字相同。

潘天寿谈用笔、用墨、用色

潘天寿 1924年作 水云山中7443cm

吾国最早之刀画,始见于旧石器时代周口店所发掘之削刮器(或系雕刻器)刻有板简单对称J 0 j之装饰线条,为原始之绘画。吾国最早之毛笔画,始见于新石器时代彩陶,此种彩绘陶器全用线条绘成,运线长,水分饱,流动圆润,粗细随意,点画之下笔收笔处,每有蚕头蚕尾,证其为毛笔所绘无疑,但不知其毛笔之制法与长沙战国墓葬内出土之毛笔有所同否?(长沙战国墓葬内出土之毛笔,以竹管为套,木枝为杆,兔毫制成,其制法是用兔肩毫附缚于木杆下端之周围,与近代所制之毛笔,先以兽毫制成L & { M d笔头,插于竹管之内者不同。)

制笔之毫料,有柔软强健之不同,笔头之制法,有长短胖瘦之各异。因之书写之功能与点线之形象,亦全异样。近代通用之各T 3 | 3 d & ; x种毫料中,猪、鹿毫强,鸡鸭毫软(猪毫太悍,鸡毫太弱,殊不合作画之用,已近淘汰之列),兔毫健(兔肩检毫,毫毛色黑者紫毫甚强强健)笔毫柔中带健(羊须强健,可制大扁额笔),柔健之毫易用,强悍之毫难使。初学画者,从羊毫入手? $ L [ u z - * q力量宜。笔头r m 4之制法,瘦长适中之笔易于掌握其性能,短胖或过长之笔,难以运用W I u d其特点,然瘦长者易周旋,短胖者易e 7 # S , k圆实。笔之制法以尖、齐、圆、健为上品,故书画家亦有喜用破笔秃笔者,取其破笔易老,秃笔易圆} ` * u j & + q C挺而不露锋芒也。殊非常例。

潘天寿谈用笔、用墨、用色

潘天寿 1941年作 春午乱鸣鸡122.541cm

羊毫细而柔软,含水量强U 0 $ e @ L Y。笔锋出水慢,运用枯墨湿墨,有其t 2 = J O M Y特长。h r G ] ! E M @ 1作画时,调用水y s l O 4墨颜色,变化复杂,M ` E I `非它笔所及。紫毫、鹿毫、獾毫强劲,含水量稍弱,笔锋出水快,调水墨颜色较单纯,学者可N r c依各人习性与画种等诸关系,选择其适宜者应用之可耳。

画大写意之水墨画,如书家之写大字,执笔宜稍高,运笔须悬腕,利用全身之体力、臂力、腕力,才能得写意之气势与物体之神态。作功细绘画之执笔、运笔与小正楷同。

潘天寿谈用笔、用墨、用色

潘天寿 1945年作 松荫夜话10043.5cm

画事用笔,不外点、线、面三者,然线实由点连接而成,W c { = 0 ?面亦由点扩大而得,所谓积点成线,扩点成面是也。苦瓜和尚云:“画法立立于一画”。一画者,一笔也。即万有之笔,始于一笔也,盖吾国绘画,以线为基础,故画法以一画为始A @ } D s | w O 也,然而点却系最原始之一笔,因线与面实由点扩积而得也。故点为一画一面之母。v ( Z

画事起于一点,虽体积细小,须慎重考虑,严肃下笔,使在画面上增一点不得,少一点不得,乃佳。作点作线,大笔要圆浑沉著,细笔要纯实轻快,故大笔笔头宜于短胖,如羊毫之“玉荀”是也,细笔笔头宜于尖瘦,如兔毫中之“衣纹”、“叶筋”笔是也。

潘天寿谈用笔、用墨、用色

潘天寿 194z k B d 8 +8年作 西风古道135.333.6cm

苦瓜和尚极善用点。有风雪睛雨四时得宜点,有正反阴阳衬贴点,有夹水夹墨一气混杂点,有含苞、藻丝、缨络、连牵点,有空空阔阔干燥无味点,有有墨无墨飞白如烟p M (点,有如胶似漆邋遢透明点,以及没天没地当头阳面点/ _ n f X,有千岩万壑明净一点,详矣。然尚有点上积点法,未曾道及,恐系遗漏耳。点上积点之法,可约为三种:一、醒目点,二、糊涂点,三.错杂纷乱点。此三种点法,工于积墨者,自能知之。

吾国绘画,每以笔线为骨架,故以线为骨,骨须有骨气_ { M m H $ ; ! C,骨之气也。以此为表达对象内心生气动力之基础。故爱宾云:"骨气形似,皆本乎立意,而归于用笔。

潘天寿谈用笔、用墨、用色

潘天寿 1956 欲雪

吾国书法中有一笔书,史载创于王献之。其说有二,一、狂草一笔连续而下,隔行不断;二、运笔不连续,而笔笔气势相连续。如龙蛇飞舞,隔行贯注。实则书家作书,笔画稍多时,字间4 : ^ B行间,每须停顿,笔头中所沁藏之墨尽,写之即成枯竭,必须向砚中蘸墨,前行与后行一笔相连,极难自然,以美观之( { d m s E,亦无意义,以此推论,以第二说为是,绘画q + 7 o - o c中亦有一笔画,史载创于陆探微,其法亦有二,大体与书法相同,以理推之,亦以第二说为是。吾国文字与绘画之组成,以{ M 1 8 j j线为主,线以骨气为质,由一笔至千万笔,,必须一气呵成,隔行不断,密密疏疏,相就相让,相辅: f F相成,如行云之飘z n )渺于天空,流水之流行于大地,一任自然,即以气行也。气之氢氤于天地,气之氢氤于笔M s D e ( i f n @墨,一也,n _ Z 1 2 N N 0 7故知画者必知书。

潘天寿谈用笔、用墨、用色

潘天寿 1948年作 丹僧

笔不能离墨,离墨则无笔。墨不能离笔,离笔W = P - N n U |则无墨。故笔在才能墨在,墨在才能笔在。盖笔墨两者相依则为用,相离H z f Q ) 3 # E B则俱毁。

绘画以表现之技法,不外点线n . T { @面三者。中国绘画,以线为主,点为次,面为末。欧西画以面为主,点为次,线为末,两者恰成相反,而各成其风格意趣。

执笔以拨镫法为量妥,指实掌虚,由肩而8 Z a v 7 l . i臂,由臂而腕,由腕而指,由指而运于笔锋,则全身之力4 : / 2,可由o 7 D { l 4 3 m -笔锋而达于纸矣。运笔要点与点E : q 4 T M , #相连,画与画(划)相连。点与点连得密些。即为积点成线,积点成面之理。点与点连得疏些,整整斜斜,缤纷历乱,远近相应,疏密相顾,而求一气。

潘天寿谈用笔、用墨、用色

潘天W o 2 J寿 1960 墨兰5j S s 1 T .640cm

线与线连得密些。即成为线上相接之长线或线线相碰之密线。线与线离得疏些c $ %,如下棋落q P 9 p q子,声东击西。不相干而相干,纵横错杂,完成整体。使画面上之点点线线,一气呵成,全面之气势节奏无不在其中矣。气势节奏在其中,而气韵也自然成矣。* m @ k J 9画中两线相接,不在线接而在气接,换言之即两线不接之接。两线相让,须在让而不让,不让而让,j , q k F * 2 8古人书法中常有担夫争道之喻,可以休会。

潘天寿谈用笔、用墨、用色

潘天寿 1943年作 山水1 4 @ P :1447.5cm

用笔须在凝练中求畅快,畅快中求凝练,此可与书法中屋漏痕、折钗股,二( & @ 7 O ( |语互相参证。

湿笔取韵,Y p I B l ? , ~枯笔取势,然太湿则无笔,太枯则无墨;;笔有误笔,墨有误墨,其至趣不在天才工力间。作线最忌信笔,信笔者即随笔滑去之笔也。既无所谓落笔,亦无所谓收笔,自然不会理解,无垂不缩,无往不复之意趣6 ; l b。与之言:“入木三分”,“积点求线之理,可谓对痴/ * k U 3 & g 5之说梦矣。以颤笔作书画。虽非郑重纯实之语,w 3 i然胜于信笔多矣。执笔须平直,笔锋须圆尖,以圆( u 1 2 W 7 +锋直下,著+ 9 K H { 4 p 8 O于纸面上,所成之线与点,即是圆笔中锋矣。

【用 墨】


墨为五色之主,然须以白配之则明。老子曰:“知白守黑”。

绘画用墨以油烟为主0 2 m N A #。松烟色黑无反光,宜于用浓,有精神。] X ( $ M -用以作字殊佳;用以作画,每发青灰色,不甚合用,如以松烟与油烟合研,可免此病。

潘天寿谈用笔、用墨、用色

潘天寿 1961年作 红荷晴霞图= ^ M ] ] x # 5 |132.544CM

吾国绘画,自古以来,每以g e } } p } % ^ ~五色兼施,故6 4 J L 3 ) m n曰丹e 3 _ [ 4 o青。唐宋以来,渐向水墨发展,以墨为绘画之主色。如墨之烟质不精良,则工不纯到,虽有好纸笔,在能手应用下,亦暗淡无光,难以为力。故画家必须搜求佳制,以为作画时之应手武器。墨以黑而有光彩者为贵。

用墨之要点有二- f [:一、研墨要浓,二、所用之笔与水要得法。以清水净笔,蘸浓墨调用,即无灰暗无彩之弊病,老手之善-于用宿墨者,尤致意及之。

用墨难于枯焦润湿之变,枯焦而能华兹,润湿而不漫漶,即得用墨之要诀矣。

潘天寿谈用笔、用墨、用色

潘天寿 1961年作 竹禽图7641cm

画家以水墨为上,王R ^ : | A u i摩诘、王洽等倡导以来,宋之董叔达,僧臣然、米元章继之,发扬光大,而用墨之法全矣,嗣后波涛漫湮,壮阔-无垠,为东方绘画之特色。近时为宾老参此上乘惮,真得9 ] 2 w其奥窍外,寥若晨星不禁惘然。

油烟墨. z I &在淡用时& ~ a / +,发灰色、青色、红色者均系下品,不堪使用。

用墨须淡而能浑厚,浓而不死板,枯而不浮涩,湿而不漫漶。

云山如于王洽、米点见于董源,襄阳漫士,摄取王] a T z董笔墨之长,演为一家之派,风格遒上,不同凡响,足为吾辈接受传统,发展传统之秘窍。

画事以笔取气,以墨取韵,以焦墨破墨积染取厚重,此意北宋米襄= u = J Z U & =阳知之。

潘天寿谈用笔、用墨、用色

潘天寿 1962年作 秃头僧图 13467.5c= z s I s (m

画事用墨难于用笔。故吾国绘画,由魏晋以至有唐,均以浓墨线作轮廓,色彩为体制,吴道子作人物山水尚如此。故荆浩笔法己有:“有笔无墨”之评也。自王摩诘始用渲淡,王洽继之以泼墨,项容、张躁、巨然、董北苑承之,大为振展。至北宋米漫士大合以u U Q . x焦墨、枯墨、积墨、破墨诸法,可谓得墨法之全。原绘画以笔为骨干,以墨为血肉,有笔无墨,非也,有墨无笔亦非也。仰稽古昔,A 6 _ O + n C翘首时流,能* ` # | Q 1 E 8兼而有之者,有几人哉?谚云:后来居上,吾深有望于年青一辈耳。

绘事用笔难,用墨e . c h K N ^ * 5更难,过此关者,自能知之。

墨自王右丞、王洽创始渲淡法、泼墨法以后,变化百端。然墨自笔出,倘非兼言用笔之法,不足以明墨法变化之道。反之,言用笔者。须兼言墨法,始能明相辅相成之理。

墨中胶. T M r E Y性过重者,烟为胶淹,每灰暗而无光,且书写时,易滞1 H X / k ` O Z Y笔而不流畅。墨中胶d 2 B 4 n - :性过轻者,胶不固烟,每黑7 | 3 a i ] W而无光,且易飞脱,乌烟满纸,均非佳制。

潘天寿谈用笔、用墨、用色

潘天寿 1962年作 鹰石图21447cm

用枯笔每易涩滞而无气韵,然运腕沉著,行笔中和,灵活而不浮滑,行缓而不涩滞,则气韵自生,用湿笔每漫漶无骨趣,然取墨清淡,下笔松爽而骨趣自至,知此可: 0 B 5悟米家景致勾皴点染,层次整然而有满纸淋漓之妙,与倪民之渴笔俭t t A / v 9墨,其一笔一画,纵横错杂,而达痕迹俱化之境。

破墨二字,始见于山水松石格,至北宋米囊阳尽得其秘奥。至元明,此t ; b $ b N ? u v法已不讲求,故仅如以浓破淡,以干破湿,而不知以淡破浓,以湿破干诸法,原用墨之道,浓浓淡淡,干干湿湿,本无定法,在干后重复者,即谓之积,在湿时重复者,即谓之破耳。是全由作者在熟练变化中,随手应之而已。

潘天寿谈用笔、用墨、用色

潘天寿 1963年作 雁荡山花123121cm

泼墨法,以较多重不均之墨水,随笔挥泼于纸上而成1 c X者,与积墨固不相同b 5 ( j 0,与破墨亦全异样。

墨能得淡中之浓,浓中之淡,即不薄不平矣,其关键往往在用水用纸之间。r 6 0 b u G : w

【用 色】

吴缶翁云:“事父母色难,~ O J V h w作画亦色难。”

天地间自然之色,为画家用色之师也。然自然之色,非画家心源中之色也。故配红媲绿,是出于群众之心手,亦出于画家之心手2 X g G 3也,各有所爱好,各有所异样。

吾国绘画,向以黑白为主色。诗云:“素以为绚兮。”考工记云:“凡绘画之事,没素工。”素,白色也,画面上空处之底,即白色也。又庄子云:“宋元君得画图,众史皆至,辑而立,舐笔和墨“。墨,黑色也。彩陶绘画即以黑色为主彩也,一幅画中无黑与白,即成花纸花布矣。

潘天寿谈用笔、用墨、用色

潘天寿 1964年作 双雏图59.534.5cm

西洋s I &以红黄兰为三原色,吾国祖先,都以红、黄、蓝、黑、白五原色,因吾日常接触之万有色彩中,随处均有黑白色也。黑白二者亦为万有色彩浓淡深浅之色素也。画中需要黑自二色,是应眼中习见之要求也,谁能外之。

油画颜色中之白粉,以其是白色之粉,故称白粉,却无人称之为无+ . R S S M * ;色之粉。中国之油画家,色彩学家,亦均因此称呼,以其平时跟中实见,有此一色也。与三棱镜在E p )日光之下光谱反呈红、黄、蓝三主色是另一事,故不能因日光M P ; _ U Q K 光谱无黑白色而否认目中实有之黑白色也,原画中万有之色,来之自然,以应万人万眼日常之实见也。

潘天寿谈用笔、用墨、用色

潘天寿 1964年作 新春79.544cm

画由五色而成,色由目认而得,彩色,人之所喜爱也,如画之作成,不被众人双目观赏,则等于无色,亦等于无画。

黑自二色,R T j p为五@ d I g色中最明确者,谚云:黑白分明是也。青与黄为五色 B : r中最中庸者。诗云:“绿衣,黄里”。绿为黄与青之间色而以黄为I = ) + 0 w #里,以平庸之色配平庸之色,而于调和也。最能勾引吾人之注意而喜爱者,为热感之红色。故以红色为喜色是也。吾国祖先,喜爱明确之色,亦喜q } @ ,爱热闹之色。证之新石器时代之彩绘r $ X ` c - R &陶器,长沙东南郊出土之晚周帛画,以及近时吴缶庐齐白石诸画家所作之作品,无不以黑白红三色为重要之色彩,诚有以也b 2 . ( V

东方民族,- q A B质地朴厚N : N Z r ` :,性爱明爽故喜配用对比强烈之原色。考工记:“青与白相次也而赤与黑相次也,I c %玄与黄相次也。”又云:“青与赤谓之文,赤与白谓之意,白与黑谓之黻j m t a Z D W d,黑与青谓x d Q } w之黼,五色备,谓 ) P [之绣。凡绘画之# 4 ~ 7 /事,后素功。”素白色,实为全面之基底,性爱明爽,故亦爱配明快之元色,间色,以为对立之原则。民间艺人口决云:“白间黑,分明极,红间绿,花簇簇,粉笼黄,9 Z R 9 N 5 y % P胜增光,青间紫,不如死。”原绘画之色彩。是借用自然之色彩为作者内心色彩之反映,是作者品德性格之反映,而成色彩? H A b ! Q风格不同风格之反映,也就是东方民族整个品德性格之表达。

潘天寿谈用笔、用墨、用色

潘天寿 春深燕子飞5947cm

吾国绘画以白色为m r ! 1底,白底即为画材背后之空处? z h也,然以西洋之画语言画材1 Z ? D背后不能空洞无物,倘空洞无物,V P w f c是违背实际存在之物理也。附不知吾人眼睛之视物,其注意力有一定能量之限度,如吾人注意力集中于某物,无力兼注意并存之彼物,注意某物之某点,即无力兼注意某物之彼点或全体,此即限于个人目力之能量也。画家作画,, Q x & 4可根据目力能量之要求为要求,不应以摄影之能量作原理而限制之也。

西洋之绘画o C 8 ! o : @ 9 7评论家每谓吾国绘画为明豁,而不知素以为绚之理,诗云:“素以为绚兮”,不但素为绚而存在实素为绚而增彩,深知吾国祖先之智慧,# L 9已胜人一筹。

吾国祖先以红黄蓝黑白为F . % : ) x o原色,而五原色中,又以黑白二色为红黄蓝三色之主色,故宇宙间万j A S _物之色可借白色而更分明,宇宙万有之色,可由黑色而消逝。

潘天寿谈用笔、用墨、用色

潘天寿+ | ] p P : I S 石冷蛙鸣图10733cm

黑白二色为五原色的主色,故其对比最强烈,r G ; E最明确。东方民族性格明爽,爱用主色之主色,实属自然,以绘画之色彩而言,以墨线为骨干,素色为画底,红、黄、蓝色为配B ` P { 5饰,故自隋唐,用破墨、泼墨渲淡诸法以来,水墨画随之勃兴,并总结出画家以水墨为上之法语,原非出于偶然。

吾国绘画以黑白为主彩,然须注意知黑而守白之理,尤须注意于墨不得色,色不碍墨,更须注意墨不碍墨,色不碍色,自然百彩辉发。设色须注意淡而能深沉,艳而能古厚,自然不落浅薄、嫩弱、火气、俗气矣。

淡色唯求清逸,重色唯求古厚,知此即近。用色之极境。

潘天寿谈用笔、用墨、用色

潘天寿 1924年作 山水13869cm

石谷自许研究青绿三十年Z k R O ! 6,始得青绿作色之法。然其所作之青绿,与仇十洲比,一如文之齐梁汉魏,不可同日而语。盖青绿重色,十洲能得之于古厚也。

色易俗不易Z h : 7 q E F y {古雅,墨易古雅不易俗,以墨配色,颇足以济用色之难。

谢赫六法中随类赋彩,原为初习绘画者开头说法。由此渐进以求配比之法。则对考工记五色相次之理,始能有所解悟。

(本平台重在分享,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X 8 { U 0 u Q h 4,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