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各体的临法
壹 关于草书的临习。
1 草书分为两类:一是章草,即隶之草;二是今草,即楷之草,理当与行书属同一层次。狂草属今草,若行书为“走”的话,小草即为“跑”,狂草就是“狂奔”。
目前时尚走走、跑跑的行草,也是一种风格。习草要有一定的正体基础,因为草出于正(篆、隶)书,同时草兼各体的美学素质。草书从字法到笔法结构都有严格的要求,只有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平正入险绝,循序渐进,并经过长期的字法和技法训练,才能真正掌握和学好这门艺术。主攻大草应从小草做起,可先习王羲之《十七帖》、智永或怀素《千字文》、孙过庭《书谱》。
因为各种风格的大草均是以小草为基础的,有了一定小草基础就可选择符合自己审美观念的大草作品作为自己临习范本。由于草书的意多于法,载情性特强,因此习草还需注意字外功夫。因为书写者往往在瞬间挥洒中下意识地将自己审美、修养、情绪表现出来,所谓“书如其人”此时表现得最为充分,故习草更需提高艺术修养。
2 王羲之楷法师承锺繇,草书则上溯张芝。其《十七帖》是以真书笔法写草书,作草如真,故其笔致遒媚,结构精严,看似简单,下笔后方知其难。为此建议:一是以1比1或略大一点进行临习,这样便于在校帖中对照找差距,及时改正,不重犯错误;二是对工具笔墨纸张要考究,以达到原帖效果为标准。
笔以用硬毫或兼毫为宜,纸可用元书纸或半生不熟的洒金宣等;三是认真学习有关此帖艺术特色的介绍文章和资料等,使自己对此帖用笔、结字、章法、情趣等技术和艺术特点有一个深刻了解和把握;四是察之尚精,拟之贵似。细节是艺术的生命。在对每一个细节(如用笔的起、行、收等)进行分析研究的过程中,要善于发现别人所没有发现的东西,并收于自己的笔下。
3 《书谱》字数多,成草轨迹鲜明,易于循其法绳。临习《书谱》应将俊逸潇洒,峻拔钢断的用笔,纵横畅达、遒婉坚劲的笔势表现出来,特别是在用笔上的中侧并用、提按分明、顿挫有度所产生的质感和节奏的“蛀虫效果”,尤为精妙。先攻《书谱》,其他就可先放一放,应集中精力认认真真地去临写,暂不必求数量,以准确精到为标准,可以选择有代表性、认为精彩的几个字或几行字,从笔形笔势、字型字势等分析透、理解深,并能用自己的笔将所认识到的风格特征惟妙惟肖地表现出来。
这样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扩大量的积累,直至全帖精熟,能随便择文书写,便可得原帖之八九,至此肯定会在书艺上有较大提高。此时不要担心个性不强,只要有了这个根基,就会有目的地选择其他经典,有选择地吸取能完善丰富此类风格的营养,久而久之必可使自己的作品既深具传统意趣,又较为明显地表现出自己的个性来。
4 《书谱》上手后再临习《十七帖》,此帖通篇务求便捷,几无赘笔臃画,洗练明洁,其他或以后诸家大草、狂草不过都是在此基础上的纵横发挥。在此基础上再临怀素《自叙帖》及黄庭坚《太白忆旧游诗》。怀素草书奔放之极而不失绳规,黄的草书增益“点”法。有了这些基础再涉猎各家,不妨都过过手,把他们的长处收入手底,为以后创作打下基础。
5 临习怀素《自叙帖》,对该帖清健的笔姿、瘦劲的笔调表现出的圆转矫健的线条,以及奔放流畅的体势和恣意放纵的布局等都要有所体现。此帖自始至终以中锋出之,力贯始终,滞流失度、提按有致所产生的笃实、遒健的线条力感,也都要表现出来。
6 张旭《古诗四帖》(学术界有争议)与《肚痛贴》都是其代表作,较怀素《自叙帖》点画较粗,且有转有折、有提有按,中侧并施,笔势雄强纵逸,布白虚实相生的节奏感强。有同学临习中字法与笔法、构图等都有欠妥之处,笔法有的地方交待不清,有的不到位,有的又过了,中侧锋转换不自然,线条不够笃实,章法不顺畅,有顶牛和断气现象,揖让关系处理得不好等等。
7 草书创作要有一定的气势,字法准确,用笔大胆,敢于放开写,并注意墨色变化,过渡得自然,有节奏感。注意防止用笔潦草不沉实、笔画交待不清、送笔“过”或不到位、出现滞笔等,特别是转折处的提笔。要加强对经典法帖的临摹,强化字法和技法训练,在大气中求精到,走由生到熟、由熟到巧、复归于生、由法到意的路子。
8 临习王羲之草书手札,无论是字型、字势还是笔型、笔势都要洞察入微,并能准确地表现出来。特别是对帖中寄情表意、“形而上”层面,若能有所感悟且付诸笔端,就更为难得。如《孔侍中帖》前三行的笔形意态和一字一顿的节奏所表现出来的较平缓的心态,后两行笔势明显加快,并出现了二字相连书写节奏,将作者忧悬情绪加以深化,形成此帖通篇独特的情绪节奏,都应察之眼中,并体现于笔端。
9 若有志于大草,还要涉猎篆、隶、楷,打下一定的正书基础,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平正入险绝,循序渐进。
贰 关于行书的临习
1 学习行书以临摹《圣教序》为宜。要把握此帖的艺术风貌和特征,如笔致遒润儒雅、字态俊丽秀逸、气息中和怡淡等,其用笔内掖收敛,线条瘦硬劲挺,点画的组合、偏旁的揖让、牵丝映带、笔势字势等纯出自然。通临时注意纠正线条拖遝纤弱,即骨不健、气不畅、墨不沉等通病。在通临的基础上,就要打好攻坚战,从字型、字势,笔型、笔势及笔画的粗细对比、墨色变化(可参照兰亭墨迹)等方面,一个字一个字地过关。
要在背字型上下功夫,达到在创作作品时如囊中探物般的熟练程度。一件作品水准的真正高低,甚至可以说书法的内行与外行的区别,往往取决于细微的一点点上,所谓“纤维向背,毫发死生”是也。所以临写时一定要特别注意细节,包括笔画位置、粗细长短搭配、字形大小、墨色浓淡枯湿、笔画及字形的揖让、呼应关系等,哪怕是细微的变化也不放过,以训练、提高自己的眼力。有了《圣教序》的基础,学《兰亭序》就容易得多,并重点学章法、贯气及细微之处;然后再学王之诸手札,学习王羲之怎样因字赋形、因情谋篇等等。
2 从某种意义上说临帖是临书者理解力和功力的总和。临帖要坚持读、摹、临三结合,读以得其趣,通过读将范本中的点、画、构、势、结体等特点深深印入脑海中;摹以得其形,字之神韵不能离开结构,在读的基础上就要专心致志于字迹中,记准各种字型;临以得其意,经上两步的努力,这一步就会如鱼得水,再略参己意,发韧自己的积累,进入准创作。
3 对于“气”的贯通和“势”的生发的学习,当然与熟练程度有关,但关键是要有这个观念,无论是“读”、“临”或“创”,有无这个观念是大不一样的,可从古今书论中找这方面的论述,仔细阅读体会。
4 黄庭坚行书笔势纵横,点画开张,虽是辐射式结构,但并不疏松;体势欹斜,但并不倾倒。《松风阁诗卷》是其晚年代表作,以上特点都有充分体现。临写时需注意体察黄所追求的“笔中有物”的内涵之美,或曰“气韵”相胜。
5 学行书选择米芾《蜀素贴》起步还是比较高的。要临好此帖,首先要对米芾书法的总体特点有所了解,牢牢把握住此帖的艺术特点,然后对其用笔、结构、章法及墨法等,都要一一仔细研究,特别是用笔的特点更要细究、掌握、记熟、会用,改变自己的用笔习惯;对字型要背下来,达到创作时能熟练运用的程度,切忌只临个大概。米芾腕力充沛,笔锋诡异,笔致滋润华丽,非常讲究笔力和笔势。力倚势所生,势因力而彰,因此骨力遒婉,笔势酣畅。
叁 关于正书的临写
1 喜欢大字可学颜体《勤礼碑》或魏碑,如《张猛龙》、《扬大眼》、《郑文公碑》等。
2 临习《张迁碑》应注意用笔上(点画)的自然流畅,尽量避免抖搂做作。要通过刀锋见笔锋,不必刻意追求因年代久远、线条刀口被剥蚀所出现的那种效果。
3 智永楷书《千字文》历来被认为是较独特的和较好的临摹范本,在临习中既可熟楷法,又能涉草法,习楷自会融进草法情性,有一举两得之功效。
4 临习《曹全》,能将圆润、舒松、秀逸、典雅为特点的阴柔之美写出来,是很不容易的。此帖的折法主要是圆转运笔,有的虽笔断而意连。具体说大部分用笔是内掖暗转,波画是逆起顺拖中作圆弧状提锋,不是折笔侧锋处之。
肆 关于小楷的临习
1 临习《宣示表》要抓住其大巧若拙的字态、古雅朴茂的点画和清和简远的气韵等艺术特点,用笔轻落轻收,结体横向取势。关键是要掌握小楷“疏朗停匀、宽绰有馀”的总体特点。
2 小楷总体属于帖学,如能参以汉魏笔意体势及敦煌写经之率意,会增加蕴藉隽永之笔致。
3 小楷的用笔尤以能见锋颖为高妙,这就要求处理好“清”与“腴”的矛盾统一。“清”是指墨无散漫而锋颖秀发;“腴”是指笔姿含蓄而字势丰妍。亦清亦腴,则骨血温润,醇雅冲和,可入古人堂奥。欲小字有大气象,必重墨气,既要笔致沉重,又要点画分明,写出新意。
4 要做到“小字当如大字”,除要写得疏朗停匀、宽绰有馀外,还要象高二适先生说的小字要多墨气,要笔迹使转分明,如见毫发,要四面八方俱著墨力。
5 小楷与大楷迥异,大楷先从点画要求入手,小楷则以结字为首要。小楷以其小,每笔的走向、笔画与笔画之间距,有的间不容发,要求每笔都具姿态确非易事。若要笔画多变化,运腕为紧要。高二适先生曰;“小楷亦纯乎运腕,一涉指功即不能成。”故临习时应致力提高运腕功力,使起伏顿挫分明,极力控制不假指功之技巧。
6 小字与大字迥然不同,不能互视为放大或缩小。大字本身易于恣肆纵放,若过分或曰一味纵放,则会流于轻率松散,而无深刻沉著之趣,故大字宜放中有敛;小字本身收敛,若一味收敛则形拘笔滞,也会失于轻糜,故小字宜敛中有放。由此可知二者有质的不同,写时应仔细斟酌。
伍 关于笔墨纸的选择
1 笔:大字用兼毫,小字用狼毫。
2 纸:大字用生宣,小字用半生半数洒金宣,不主张用熟宣创作书法作品。
陆 关于学书的路径
1 书法的创作需有一个长期的临习积累、取舍融铸和提炼升华的过程。习什么、取什么、舍什么,所学所取又怎样提炼升华,最后又如何锻造自己的书法语言,都需要认真考虑研究,并在实践中探索。最忌讳的就是没有主心骨,东一笔西一把,摸不著头脑,到最后也只能在书法堂奥门外徘徊。一般的经验是先找出适合自己性格特点、自己又非常喜欢的一本经典法帖(不管是什么书体),精心学习,熟练掌握一家之法,即所谓“立根”。有了这个根基,以后在涉猎百家时,取舍才会有明确的方向。会取能舍才可言提炼,有了这个过程,才会逐步走向成熟。
2 “察之者尚精,拟之者贵似”的临摹目的,就是彻底改变自己的书写习惯(有的已成为习气),养成“翰不虚动,下笔有由”的好习惯,真正把古帖里的好东西学到手。这样随著临习的积累,把诸多经典字帖所蕴涵的技法与内涵都学过来丰富自己,便具备了踏入书法艺术堂奥所必需的“内功”。
3 要学经典作者的经典作品,学习经过历史检验、公认的可取法的好东西。对于好的范本应手摹心悟,神应思彻,真正得妙道,对其他帖的好坏甚至赝品自然会心中有数,然后择善而从。还要多读些书法基本理论方面的书籍和文章,多研究古帖和现代名家的精品,自会有颇多收益,很快得以提高。
4 要结合书法史的学习,认真研读上海书画出版社出版的《历代书法论文选》。
5 小楷的意趣。书写小楷,最要讲究意趣,意是书法艺术中一极为重要的美学范畴,这个抽象的名词蕴含了十分深刻的艺术内涵,它取类万象,囊括众殊,其幽若深远,焕若神明,有著只可心悟,难以言传的特点,因此要能正确地理解它,运用它并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意虽然包括了十分丰富的内容,但事实上意主要包括了两个含义,一是作者在创作过程中的审美境界,二是指流露在整幅作品中的精神境界。
意在书法艺术中有极重要地位,意是作者自身艺术个性的流露,是作品的灵魂,它可以使本无生命的点画变得富有活力,使本来只具物理的东西,也显得富有情趣,钱泳《书学》中说:“一人之身,情致蕴于内,姿媚见于外,不可无也,作书亦然。”
意与法构成了书法艺术的两个重要主体,书法艺术既是一种形学,又是一种心画。它以筋骨立形,以神情润色,形质得之于法而有据,性情得之于心而难名,古之书家,其字里行间,流露出一种精神意态,其所产生的美感,能使玩之者无穷,味之者不厌,可见意即为心法,是研究书法艺术更丰富的内涵和更深刻的本质的方法,艺术的真正价值,并不在于单纯熟练技巧和功力,只有当形质和性情,法和意,形和神,理与趣处于一种合谐的结合时,才能孕育出艺术的风格。蒋和《书法正宗》说:“法可以人人而传,精神兴会则人所自至,无精神者,书虽可观,不能耐久玩索,无兴会者,字体虽佳,仅称字匠。”若只具形质,而无性情,只讲法度,而无意趣,是不能称为书家的。因此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有无意趣和性情,是区别字匠和书家的分界岭,古代的书工笔吏,虽竞精神于日夜,并以工整见长,如唐之经生,宋之院体,明之内阁诰制体,清之馆阁体,其所作之书,功力不可谓不深,法度不可谓不熟,而所缺者,只是一个灵的境界,是不能给人以持续的美感的。
从品评的眼光来看,我们欣赏一幅优秀的小楷作品,必萧斋静对,朝夕把玩,仔细品味,先玩其点画,次看其结构,后味其神情意趣,真可谓“棐几三转,明窗百回,”使其愈玩而愈无穷尽。
意既是作者在创作过程中的一种审美境界,这种审美境界就称之为意境,意境的产生和形成是十分复杂和细腻的,它涉及到一个人的天赋、气质、人品、学问、理智、情感、阅历、经验、好恶、癖嗜并与之相应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和地域等因素的影响,在这些因素的影响下,便能产生艺术家的艺术个性和审美理想。
意又产物于作者对自然界的观察,体味和领悟,凡自然中的一切事物,包括动态的和静态的,如山水、云雾、树木、天地、日月、星辰、鱼虫、鸟兽、风雨、水火、雷霆、霹雳、歌舞、战斗等,无不给书家以启迪,相传锺繇的小楷,取类万象,或横画如八分,而发如篆籀,或竖牵如深林之乔木,而屈折如钢钩,或如垂露,或如悬针,若鸟之形,如虫食木,若山若树,若云若露,正如《书法秘诀》所说:“锺书须玩其点画,如鱼,如虫,如枯枝,如坠石,其旨趣在点画间。”可惜今天我们看不到锺繇的真迹了,但我们可以从唐人摹的《荐季直表》墨迹中看到,这种意象决不是具象的模拟,而是一种抽象的再现,它必须通过作者的想像和艺术的处理使其本无生命的点画变成一各富有意味的形式,正如项穆《书法雅言》中所说:“书之心,主张布算,想像化裁,意在笔端,未形之相也,书之相,旋折进退,威仪神采,笔随意发,既心之形也。”书写小楷,法多于意,自文这由象形发展到以点画为符号的楷书时,这种意象的手法就表现得更为含蓄,隐晦。
意境又是作者所追求的一种审美理想和艺术风格,风格就是艺术家终生为之奋斗目标,得特的风格就是创新,凡是富有风格的作品,标志著他艺术生命的成熟,因为在他的作品中注入了作者强烈的艺术个性和卓越的艺术才华,只有具备了风格,才能称得上是一个书家,然而风格的形成是十分复杂的,首先,它不能离开滋养它的大地,离不开蕴含丰富的民族传统,每一个有志于书者,者必须具有强烈的民族自尊心,特别是书法艺术,它土生土,千馀年来,它积累了古代艺术家的智慧,为我们留下了十分可观的优秀遗产,我们不能抛弃传统,而投拜在外国人的脚下,其次,掌握圆熟的笔墨技巧和深厚的传统功力是形成风格的基本务件。实践证明,一个人的技巧愈熟,功力愈厚,手法愈多,就愈能把握自己,使自己的艺术个性和才能发挥得淋漓尽致。
譬如藏锋的含蓄,露锋的精神,方笔的雄强,圆笔的蕴藉,此外用笔的节奏和墨色的变化,笔力的刚柔强弱,结构的奇正参差,章法和疏密大小,体势的动静开合,往往与书法艺术中的气韵、神采、性情、意趣有著十分密切的联系,古人认为意生法中,正如赵宧光《寒山帚谈》中所说的:“笔意者何?意在到未也意在流转未也,意在圆熟未也,意在纵横飞动未也,意在逸韵流迈未也,意在淳适而不合于流俗,乃得佳书,一法未融,便落魔境。”由此可知,风格的形成必以法为基础,凡资质灵异其落笔便有气象者,若其恃才睥睨,放浪自恣,而不肯在法度上下功夫,则究心必浅,亦有资质愚钝,虽穷年皓首,劬劳憔悴于点画之间,则每为法度所拘,执死法者,必损天机,故朱履贞《书学捷要》说:“有功无性,神采不生,有性无功,神采不实,兼此二者,然后得齐于古人。”唐代的经生,正是由于被法度所拘,故他们所书的小楷已无魏晋士人萧散雅逸之气,相较之下,真不可同日而语。
意境的形成,主要决定一个人的文艺修养和艺术个性,文艺修养,包括一个人对哲学、美学、文学、诗词以及与书法艺术相关的音乐,绘画,篆刻等方面的研究,文学素养愈高,他的立意也愈高,立意愈高,他所追求的作品也愈真,愈真则愈美,愈美则愈雅,愈隽永,愈耐人寻味,莫友芝《郘亭书画经眼录》中说:“书本心画,可以观人,书家但笔墨专精取胜,而昔人道德,文章,政事,风节著者,虽书不名家,而有一种真气流溢,每每在书家上。”
可见,古人作书,十分重视一个人的人品,人品不单纯是指一个人的道德观念,亦包含著他在各方面的文艺素养,古之书家,博学馀暇,敏手于斯,自有一种清刚雅正之气,流露于字里行间,如锺繇,其人品沉鸷威重,故其书劲利方重,羲之风度高远,人品雅逸,故其书平和简静而以韵胜,颜真卿忠义大节,故其书端庄雄伟,有凛然不可犯之色,苏东坡雄文大笔,学问文章,郁郁芊芊,发于笔墨之间,故其书笔挟风涛,雄秀杰出,倪云林人品高逸,风神玄朗,故其书清雅绝俗,超然尘表,虞世南学识渊博,论议持正,故其书气色秀润,意和笔调,欧阳询为人正直不阿,故其书如正人执法,有廷诤之风,这些书家,岂独以书见长,可知笔墨之道,虽出于手,实根于心,立品便是第一关头。
艺术个性是形成风格的最基本因素,艺术个性的形成十分复杂,它涉及到先天的因素,(如禀赋,气质)又涉及到后天的素养,(如学识,习染),前者为性情之所铄,后者为陶染之所凝,正由于能有高低,才有庸俊,学有深浅,习有雅俗,质有厚薄,情有刚柔,因而使作品有高低、深浅、雅俗之别。
天资,禀赋是一个重要的先天条件,朱履贞《书学捷要》说:“天资有生而成之,有学而不成,故和姿挺秀秾粹者则为学易,若笔性笨钝枯索者,则造就不易。”书写小楷,虽然以功力和法度见胜,但要富有情趣,就需要有一定的禀赋和才能。
学养和习染,就书法而言,主要得之于师承,在童蒙期,往往是前辈经验和技巧的传授,这一段时期极为重要,故入门须正,在这个基础上,方以古人为师,学习古人的优秀作品,汲取共精华,扎扎实实地打进传统中去,风格要强调独创,但决不是否定传统,否定师承,风格的形成和蜕变必须以模仿为起点,纵观古代许多著名的书家,无不是在模仿前人的基础上而有所创新的,模仿虽然是形成风格的大忌,但又是形成风格的必要手段。
风格的形成固然是作者艺术个性的流露,是表现自我的唯一手段,但在风格形成过程中,必须牢牢地把握于真和美,风格的独创不能脱离于于的内部客观规律(真),也不能脱离骨肉相称,文质相谐,神融气畅,和谐统一的美,风格的形成,并在在于外在形工兵极度夸张和不合情理的大胆变形,而应著重于艺术个性的真切流露和圆熟技法的纵情发挥。正如冯班《钝吟书要》中所说的:“用意险而稳,奇而不怪,意生法中,此心法要悟。”因此,从某种意义上来说,风格在形成上只不过是面目不同而已,下面我们就简单地介绍凡类审审美境界。
平和简静
小楷中的这种审美境界以王羲之为代表,他追求一种和谐的美,这种境界,相逢短合度,秾纤得中,轻重协衡,刚柔相济,奇正相错,方圆并用,肥瘦得体,骨肉匀称,它要求矛盾著的双方都应处在适当的限度之内,从而保持一种合乎情理的和谐,所谓文质彬彬,然后君子,能会于中和,斯为美善,但必须注意,中庸不是绝对的平稳,而是一种动态的和谐,是一种相摩相荡,生生不已的动态平衡,所谓中和一致,位育可期,从而使书法艺术的形式美得到最丰富的表现,这种审美境界,创造出高度典雅,和谐的作品,试观王羲之的小楷,外标冲蔼之容,内含清刚之气,精淳粹美,遒劲之中不失婉媚,清雄雅正,端庄之中不失姿态,意境高远,静气迎人,所谓不激不厉,而风规自远,空灵淡荡,高怀绝俗,真大雅不群之作也。且每幅小楷意境不同,正如孙过庭《书谱》所说:“写乐毅则情多怫郁,书画赞则意涉瑰奇,枘庭经则怡怿虚无,太师箴又纵横争折,前乎后乎,各不相师,虽主调未变,而兼得众调,从而形成一个立体型的风格。
质朴自然
小楷中的这种审美境界以锺繇为代表,这种审美境界追求著一种质朴,天真,自然,平淡的气息,它要求作品厚重而不轻佻,强烈而不腻滞,朴素而不浓艳,深沉而不恣狂,含蓄而不恢奇,它不事雕凿,不装巧思,从而表现出一种朴素自然,平淡率真,浑然天成的审美境界,老庄哲学认为人与自然应处于一种亲切和谐的统一体中,而大朴不雕是一切艺术作品的最高境界。它们并不否定法度和技巧的作用,但他们更强调于规律中获得的绝对自由,他们主张无为而无不为,不工而无不工,这种审美观对后世产生了极大的影响,试观锺繇的小楷,古雅之中天趣溢发,朴实之中富有异趣,不著一点色相,不带丝毫做作,意味醇厚,令人咀嚼不尽,其实颜真卿,傅山,王铎的小楷都受到了他的影响。
法度严谨
小楷中的这种境界以锺绍京为代表,这种审美境界追求的是一种法度严谨的造型之美,这种审美界,点画周到,结体熨贴,用笔精严,一丝不苟,巧密精思,端庄匀称,以工整为法,以功力见胜,以熟练为能,以尖度为尚,从而表现出一种端庄严肃的意境。试观锺绍京的《灵飞经》小楷墨迹,遒劲端庄,结字疏展,工整精细,笃守楷法,其分行布白,虽有人工裁剪之美,但亦能于匀称整齐之中有参差错落的变化,其结构字势,虽有人工熨贴之美,但亦能于法度严谨之中有奇正姿态的变化,其结构字势,乃不失为小楷中的能品,因这种小楷以法度立极,故最适宜于初学者入门。
姿韵秀逸
小楷中的这种境界以赵孟钗恚庵稚竺谰辰绫ㄗ求的是一种秀逸摇曳,含蓄萧洒的阴柔之美,这种审美境界以姿媚妍美,清劲拨俗,温柔圆润为尚,是代表了典型的南派书风。
刚健雄强
小楷中有这种境界以黄道周为代表,这种审美境界所追求的是一种方劲峻峭,浑雄刚健的阳刚之美,这种审美境界以敦厚沉雄,俊逸豪迈,奇宕恣肆为尚代表了典型的北派书风,试观黄道周的小楷,点画沉厚,结字茂密,姿态奇宕,竖挺方折,而饶具金石之气趣,其实壮美不是放肆粗野,也不是剑拔弩张,壮美的作品,个性强烈,能给人以一种奋发向上的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