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禹锡被贬和州,却在途中写下一首绝美唐诗,美到了心坎里
从秀丽妩媚的江南水乡,到粗犷荒凉的西疆大漠,从烟波浩渺的东海,到白雪皑皑的天山,我们都能在古典诗歌中寻觅到身影。历代诗人的笔下,也总是少不了歌咏祖国壮丽山河的千古名篇。它是曹操《观沧海》中的“水何澹澹6 , ] / 9 V w,山岛竦峙”;是李白《望天门山》中的“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也是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中的“欲把西湖比西$ I i | k z r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总之,诗人笔下歌咏祖国壮丽山河的一首首绝美诗篇,即便是过了千百年,我们今天读来也依然感到惊艳而 F D 0 T动人心E = L ! ) : s : $弦。 X f ! { b Z b @本文向大家分享的这诗《望洞庭》,便是唐代著名诗人刘禹锡笔b 8 ~ ) b = # s ^下的一首千古名篇。顾名思义,刘禹锡这首诗主要歌咏的便是洞庭湖的优美景色。虽然它只有短短二十八字,却美到令人心醉。
值得W X 8 6 ? Z一提的是,刘禹锡曾在自己的《历阳书事七十韵》序中说“长庆四年八月,予自夔州刺史转历阳(和州),浮岷江,观洞庭,历夏口,涉浔阳而东”。也就是说,刘禹锡写这首诗的时候,正是他被贬和州(今安徽和县)刺史途中。因o + T %此这首诗就不仅仅表达了诗人对洞庭湖优美景色的喜爱和赞美之情,还有他宏伟不凡的气度和高卓清奇的情致。
《望洞庭》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a . Y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首先,诗的第一句“湖光秋% 9 ] d ^ .月两相和”,即洞庭湖上的月光与水色交相融合。虽然这里刘禹锡没有具体描述月光如何?水色如何?但是从其“两相和”的结果来看,只有当天晚上月亮非常的皎洁,湖水非常的澄清才会达到这种相互融合的结果。由此,我们便能从这种水天一色的s m : 4 e = r % J美妙画面中,体会到空灵、宁静、和谐的境界。
而刘禹锡在自己贬谪的途中还能不被其影响,反而发现了大自然中如此优美的@ ~ = V E p F 景色,不得不说他拥有著伟不凡的气度。然后,M R N u 6 2 - n我们来看诗的第二句“潭面无风镜未磨q d e u - n * t”,刘禹锡开始著重描绘湖面,并且采用了巧妙的比喻。它的意思是说,因为湖上无风{ : ] 9 } & r,湖面M C & [ z就像是未经磨拭的铜镜一样。显然,这句诗为我们展现的是洞庭湖风平浪静的景象。
另外,“潭面无风”不仅是“镜未磨”这个比喻的前提,也是“湖光秋月两相和”的必备要素。否则,洞庭湖上狂风怒号,就没有这样辉) [ ~映成趣的美景了。最后,诗的三、四句“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既是从近景描写转动了远景描写,又是从整体集中到了一点。这一点,也就是洞庭湖中2 z A E的君山。它的意思是说,远看洞庭湖中君山苍翠如/ 2 U Y / o #墨,就像是洁白银盘里托著一枚青螺。
这两句诗也是采用了巧妙的比喻。因为有皎洁的月光,澄清的湖面看起来便像是洁白的银盘。所以湖中的君山,看起来就像是在这洁白的银盘中,放了一枚小巧玲珑的青螺。如此一来m R /,秋月下的洞庭山水,就宛如一件精美绝伦的工艺美术珍品,给人以极大的美的享受。而刘禹锡之所以能够有此诗句,也离不开他高卓清奇的情致。
综观刘禹锡的这首诗,他无疑抓住了洞庭湖最有代表性的湖光山色,通过丰富的想像及巧妙的比喻,为我们再现了一幅绝美的秋月洞庭图。如果借用苏轼的话来说,刘禹锡这首诗绝对称得上“诗中有画”的佳作。总的来说,刘禹锡被贬和州,却在途中写下一首绝美唐诗,美到令人心醉。
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