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岳飞的祖师爷,《天龙八部》扫地僧的原型,3个徒孙家喻户晓
中国古代战事不断,出现过很多英雄豪杰。有句评论英雄的古语说:王不过项,将不过李,拳不过金”。称为王者的最高成就,也不过是比肩楚霸王项羽,他是战场上的传奇;作为武将的巅峰,也不过是接近五代时的名将李存孝,被称为“十三太保”的他仅率十八骑兵便攻克长安城,所以作为武将,古今以来能做到李存孝这样的并不多见,便是“将不过李”;最后拳脚武艺无敌于天下,达到这个境界的也有北宋时金台做到过,堪称古华夏的武术教父。
“王将”二人的名气,在历史上如雷贯耳,而“拳”金台则要逊色很多,那么他又有什么事迹,能被称为武术教父呢?

在“三不过”的古语中,“王”项羽和“拳”金台的争议不大。“将”之中的“李”,到底是李存孝、李玄霸(隋唐李元霸原名,后为避讳康熙帝“玄烨”名,而书写“元霸”)、还是李广呢?每个人心中都有自己的看法。项羽和金台则是毫无争议的,千年来“王”和“拳”的成就,也没人能和他们相抗衡,武学宗师金台的名声唏嘘,或受到北宋的政治因素影响,但要说起金台的一个艺术形象,想必就广为人知了,那就是《天龙八部》中的扫地僧。

金庸先生以武说历史,《天龙八部》是其公认为的巅峰之作,在少室山大战中,少林扫地僧武艺登峰造极,轻松化解乔峰和慕容复父子几位绝顶高手的争端。为什么说这位扫地僧,就是北宋的武学宗师金台呢?
先看看《天龙八部》原文的描写:
一位身穿青袍的枯瘦僧人拿着把扫帚,正弓身扫地。这僧人年纪不少,稀疏的几根长须已然全白,说自己来这少林寺,不知是四十二年前,或是四十三年前了”。
这里的年份是关键,在少室山大战时,扫地僧在少林寺已待了四十多年。据《金台小策史》记载,金台在北宋英宗时,一拳打死了辱宋的西夏第一武士,被册封为皇御武教师,专职教授皇子武艺。宋英宗病逝后,宋神宗推行王安石新法,金台和宰相王安石关系密切,变法失败后金台受牵连遭流放,且全家被诛杀。后来王安石被重新任为宰相,但金台因全家被杀心灰意冷,在少林寺出家为僧。而《天龙八部》的故事发生在北宋哲宗时期,符合扫地僧所说的四十二年。另外还有条依据,足以证明扫地僧就是金台。

在《天龙八部》书中有提到,逍遥派高手李沧海年轻时曾挑战过少林群僧,她以“小无相功”力挫多位少林大师,后被一位新出家的少林和尚击败,而新出家且武艺高强的和尚,只能是刚退居官场的金台。
几十年后少室山大战时,鸠摩智也用“小无相功”击退少林高僧,却被扫地僧一眼看穿,并说上次见到“小无相功”是在几十年前,恰好是当年李沧海挑战少林的时候。扫地僧不可能是逍遥派弟子,因为他给段誉把脉时,并没有识别段誉的“北冥神功”,只说了一句“辛亏这位段公子内力雄厚”。所以说半路出家又识得“小无相功”,并且武艺高强且在少林呆了几十年,此人只能是身怀绝技的金台。

那么,金台又是为何被称为华夏武术教父的?
金台一拳击毙西夏武士得了“九州拳王”的称号,被宋英宗册封为皇御武教师,其职位等同于太傅。金台全心授意的徒弟只有一个人,那就是周侗。在金台遁入空门后,周侗继承了皇御武教师的职位,但因在朝堂上与蔡京不和,宋哲宗封周侗为“中原天字教师”,每年由朝廷发予俸禄,并授通关文碟,游历各地寻找武将之才。
周侗刀枪天下无敌,武松、鲁智深、杨雄都曾受过他指点,周侗的记名徒弟有三人,分别为林冲、史文恭和卢俊义。周侗晚年收岳飞为义子,并将武艺和兵法倾囊相授,可惜只一年周侗就病故了,无奈岳飞时常叹息:惜得义父相授仅十之一二”。

由此可看出,岳飞、林冲、卢俊义这些武艺高超的英雄都是金台的徒孙,华夏武术教父的称号也就名不虚传了。北宋重文轻武的政策,导致金台和周侗在朝堂得不到重视,但他们的衣钵传人岳飞保家护国流芳百世,算是他们最大的欣慰。
如今武术已经发展成一项体育运动了,特别适合强身健体!他们个个身着武术套装,颇有古人的仙风道骨!其实不管是习武还是爱好,仪式感很重要,为什么健身的要去健身房,还要全套的健身装备,健身衣,健身裤,专用的健身背包等等,无非就是给自己营造一个健身的氛围,毕竟看在花了那么多钱的份上,也不能轻易放弃!

武术爱好者也一样,为自己置办一身专业的武术服是非常有必要的,练起来感觉就是比别人专业!我猜这套夏季亚麻练功服你会需要,高质量亚麻面料,质地柔软,轻松透气,最主要的是它产自太极拳的发源地,湖北武当山,专业有格调,是您夏季锻炼的不二法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