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祖上世代务农,六次落榜受尽嘲笑,却成就非凡,全靠此人
老婆娘家村里有个一个著名的景点名为“章氏宗祠”,乃是几年前章氏后人修建的宗族祠堂,我也去看过,那祠堂中家谱壁画画着自隋唐以来章氏出人头地出官入相的各个先人,上千年时间章氏出了数百官爵和功名在身的子弟,真是羡煞旁人,让我不禁想起了一个故事,是关于曾国藩的。
据说在曾国藩之前,曾家上自宋元下到明清这六百多年时间里别说一个当官的没有,就连一个读书人都没出过,真是几十代人代代不争气个个不靠谱,全是农民与文盲,全都淹没在老百姓这三个大字的历史潮流中。
很多人因此认为曾家崛起于曾国藩之手,全赖曾国藩不朽功绩与教育有方,但是,我们不知道的是,曾家的崛起事实上是始于曾国藩祖父曾玉屏之手,曾国藩严格来说算的上是承上启下,就像汉王朝从创立到鼎盛,从文景之治到汉武盛世一样。
曾国藩祖父曾玉屏说起来也是颇具传奇色彩,堪称一朝顿悟立志功成的典型。
据说曾玉屏年轻时最好鲜衣怒马,明明家中并不富裕却整日里不务正业游手好闲,最喜欢打肿脸充胖子兜里揣点钱打扮得人模人样,穿锦衣牵大马往城中和一群纨绔子弟整日里纵酒高歌,纯粹是一无赖地痞的浮滑作风。但是有一天,他听到一老头指着他告诫自己的孙子不能跟他学,说曾玉屏没文化却装得有见识,没钱财还爱装大爷,是个十足的败家子。
曾玉屏闻言气得一脸铁青,本以为自己这样子活得出彩没想到背地里却没人看得起自己,心中顿感惆怅悲愤,一气之下当天就把马卖掉,并回家收起锦衣,立志要成为一个具有真才实学、能够兴家立业、闻名于世的人。
从那天开始,三十五岁的曾玉屏收起了一切公子哥的做派,每日里天没亮就起身下地干农活,日夜苦干,从未中断,不仅一年一年扩大着自己家的田收和产业,除了种地,还喂猪、养鱼进行多种经营,很快他就成为一个拥有丰富种植和养殖经验的人,甚至听着虫鸣鸟叫就能知晓节气变化的厉害人物。
他曾对长孙曾国藩说男儿必须立志且坚持不懈,还说必须自己亲手种菜收粮才能知晓农事辛苦,才会珍惜拥有的家业,我们有理由相信正是祖父这种身体力行的教诲才使得曾国藩养成了坚韧不拔百折不挠的性格,并且在自身出官入相位极人臣治家时仍严格要求子孙亲自躬耕农事,体验下层百姓的辛苦,教导他们要拥有一颗仁爱之心。
而除了兴家立业教导子孙,曾玉屏还是一个目光长远胸有大志的人。
我们知道自古以来,在封建王朝当中农商地位都在底层,只有入朝为官掌握政治权力才能拥有保护自己家人和自身产业的能力,并且光宗耀祖福泽子孙。可以说只有功名立身官位加持,一个家族的地位才能稳固,否则不过是人为刀俎我为鱼肉。
曾玉屏因此非常注重孩子的教育水平,在家业发达之后特意花费重金请了当地最有名的教书先生来教授长子曾麟书的学业。在长子曾麟书几十年屡考不试连秀才都考不上后也没有放弃,将希望寄托在孙辈曾国藩兄弟身上,尤其是长孙曾国藩。
曾国藩五岁开蒙,八岁读完五经,九岁学做八股文,十四岁便开始进入科举考场,尽管曾国藩之后六次科考六次落榜,与父亲曾麟书一样落得全村人笑话,身为祖父的曾玉屏都没有动摇过一定要供出一个为官读书人的信念。
就像愚公移山一样,面对各种嘲讽与冷笑,曾玉屏倔强而固执,认为别人家能供出举人进士,曾家也一定行。如果儿子不行,就孙子上,孙子不行那就重孙子上,子子孙孙,他不信曾家生不到一个读书种子,没有摆脱白身进入官场建功立业扬名立万的一天。
我们现在看来晚清中兴名臣曾国藩一生功绩的基础与起点正是祖父曾玉屏打下的,不论是他矢志不移百折不挠的性格,还是他身体力行仁爱世人的理念,都能从中看到其祖父曾玉屏的影子。
可以说是祖父曾玉屏给了曾国藩最好的榜样,不论是做人做事,还是立志不移,曾玉屏都是曾国藩一生中的灯塔,指引着他一路前行,最终实现了人生价值,立德、立功、立言,青史留名。
关于教育子女,曾国藩为后世留下了价值连城的《曾国藩家训》、《曾国藩家书》等经典著作,成为后人教育子女的经典!
这本《曾国藩全集》集齐了《家书》、《家训》《冰鉴》、《挺经》不仅有原文,还增加了白话文译文和注解,许多原来我们看不懂,看不明白的地方,都有专家教授给出注解和解读,和市场上只有生涩难懂的原文的其他曾国藩书籍完全不同,是一本不可多得的曾国藩书籍。
读完可能会改变一生的书,就在下面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