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数学系四大才子,留学后却都选择留在美国,原因竟都高度一致
#423头条知识节##不可错过的好书#
北大数学系四大才子,留学后却都选择留在美国,原因竟都高度一致
北大数学系四大才子,留学后为何都选择留在美国?原因令人深思
有人评价说数学这个学科是一切研究科学领域的基础,其中直接关联的便有物理学、化学。而金融行业、计算机技术、制造工业甚至是农业生产等等行业领域更是依托于数学的进步才得以发展到今天这个规模,为全球经济的繁荣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

华罗庚是我国近代以来最著名的数学家之一,他曾这么陈述数学之利: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火箭之速,化工之巧,地球之变,生物之谜,日用之繁,无处不用数学,可谓一句说到了点子上。
作为最古老而实用的一门学科,数学是人类探索世界必不可少的基础学科与前沿学科,我国近代更是涌现出一大批“数学宗师”,如陈景润、苏步青、华罗庚等人,但是不可否认的是,近年来我国却有很多数学人才流失,例如北大数学系四大才子出国留学后全都选择留在美国,而他们留在美国的原因竟然都是一样的!

北大数学系四大才子,留学后纷纷留在美国?
2000年前后,我国北大数学系挖掘到了一大批年轻的数学天才,其中尤其是屡次获得国际数学大奖的许晨阳、张伟、恽之玮、朱歆文四人最为出众,被誉为北大数学系四大才子。但是值得一提的是,他们在北大毕业后纷纷选择留学美国,学有所成后更是一一选择留在美国,至今一个未回,如今又是什么情况?

1981年出生于重庆的许晨阳在1998年十七岁时便以优异的成绩入选四川省数学代表,获得过奥林匹克竞赛金奖、数学冬令营金牌,1999年进入北大数学系后还获得过拉马努金奖、未来科学大奖-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奖等等,在美国普林斯顿读博,在美国麻省理工读博士后并在该校任教。

1981年出生于四川达州的张伟于2000年保送进入北大数学系,2004年北大毕业后留学美国哥伦比亚大学,2009年进入哈佛大学进行博士后研究。张伟不仅拿到拉马努金奖,还陆续拿到七项国际数学大奖,现在任教麻省理工大学。

1981年出生的朱歆文高中时就入选了国家奥林匹克集训队,2000年保送北大数学系,在美国加州伯克利分校读博,不仅获得不少国际大奖,还斩获美国数学学会百年纪念奖学金、美国科学突破将-数学新视野奖等,获得博士学位后先后任教于美国哈佛大学、西北大学。

1982年出生于江苏常州的恽之玮相比前三人似乎更出色,从小到大都是数学天才,是一个拿奖拿到手软的人,2000年保送北大数学系,2004年进入美国普林斯顿读博,毕业后在该校任教,2012年获得拉马努金奖后先后进入斯坦福大学、耶鲁大学、麻省理工任教。

数学天才纷纷外流,背后真相究竟是什么?
看到这里,我们也都知道许晨阳、张伟、恽之玮、朱歆文四位数学天才不仅都在美国高校担任教授,也已经都在数学领域内都取得不小的成就。甚至可以说,除了许晨阳曾经回到北大任教过一段时间,其他三人再也没回来。
我们不禁要问,作为被寄予众望的我国数学天才,为什么宁愿放弃在国内任职和发展,也要选择留在外国继续做研究?难道祖国的科学进步还比不上糖衣炮弹吗?

其实,对这样的结果我们或许不应该是愤怒,而是要反思。
近年来不仅是数学领域人才外流,我国很多领域如物理、化学、生物科技等研究科学的人才也存在大量外流的情况。也许对这些期望能在研究科学领域更进一步的人来说,深造再深造,追求更好的科研环境、更好的管理方案和更好的经费条件、人才培养计划等等并非是道德上的问题,他们看的是自身的进步,看的是科学无国界之分。

而另一方面,我们不得不警惕,随着全球化的浪潮越来越强,我们国家也要进一步加强爱国主义教育,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正值国家建设百废待兴,钱学森教授不顾美国丰厚待遇的诱惑和严密的人身封锁,毅然不顾自身安危选择回国为祖国的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这种爱国精神也是值得如今很多人学习与反思的。

除了爱国主义,另一方面,单纯从数学的角度来说,国内的数学氛围并不会很差吧,像前文提到的华罗庚,陈景润等都是土生土长的中国数学家,也都是在国内成长起来的,还有杨振宁早期求学的时候也是在国内学的数学吧!美国的数学未必比中国强到哪里去吧,完全没有必要说国外的月亮就比较圆!

其实他们的选择是个人选择问题,都无可厚非,我想现在更多需要考虑的是如何在国内培养更多的人才,而不是把目光盯在那些已经出国留在国外的学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