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最愚蠢的决策,日本为什么要偷袭珍珠港?一为续命二为翻身
二战中日本偷袭珍珠港,将美国推到自己的对立面,真是因为愚蠢吗?
1941年12月7日,日本联合舰队偷袭珍珠港,重创美国太平洋舰队,将美国这个强大的战争机器拉到了自己面前。很多人认为这是日本二战中最愚蠢的一次战略决策,加速了自身覆灭。
但是,以日本的角度看,偷袭珍珠港绝非愚蠢的决定,而是日本国内众多军事、政治、经济人才经过长时间研究做出的挽救日本的正确决策,为什么这么说呢?主要有三点原因:
第一、二战中的日本其实超乎想象的“脆弱”
日本国土狭小,资源贫瘠,二战期间虽然占领中国东北获得了煤炭、铁、铜等战略物资,但石油、橡胶却是依赖美国进口,仅仅1937年这一年,日本从美国进口物资就达到了1.4亿美元,尤其是石油开支巨大,完全成了贸易逆差,加剧了日本国内的经济负担。
同时,掌控了石油的美国掌控了日本的资源命脉,一旦美国石油禁运,日本的战争能力会立马停运,飞机、大炮、舰船会成为一堆没用的废铁。
俗话说“大炮一响、黄金万两”,近现代热武器战争更是考验一国的经济实力,有钱有人才打得起。随着战争的延续,随着中国人的顽强抵抗,为了支援中国战场,日本国内的财政支出从1937年的34亿日元直接飙升到了1938年的53亿日元,国家经济已经开始出现危机。
各行各业经济凋敝,哪怕不断提高税收也不足以扭转经济危机,日本只能扩大战争,以战养战,加强资源掠夺,补充损耗。
所以当时的日本只有两个选择:
要么陆军从中国东北北上,进攻苏联,获取西伯利亚平原充沛的油气资源;要么海军南下东南亚,咬下美国在太平洋地区的利益,获取当地充沛的橡胶与石油资源。
第二、诺门坎战役惨败,日军只能选择“南下战略”
当时的日本并不愿意对阵国力雄厚、工业发达、战争潜力巨大的美国,所以1939年日本陆军对远东地区的苏联军队开战。结果,日本在诺门坎战役中惨败,陆军大批基层军官牺牲,日本不得不咬牙含泪和苏联签订了《日苏中立条约》。
至此,日本陆军北上夺取西西伯利亚平原油气资源的战略失败,只剩海军南下东南亚这一条路可走。
两年后也就是1941年,日本进攻了越南、泰国,不费吹灰之力攻陷了大片地区,控制了1.5亿人口和386万平方公里的土地。
日本的这一军事行动严重威胁到美国在太平洋地区的利益,美国因此霸气地对日本实施了石油禁运,并且冻结了日本在美国的一切资金,经济制裁力度十分强悍。
同时,眼里揉不得沙子的美国有仇报仇,直接要求日本从中国和越南撤军,逾期后果自负。
美国的经济制裁使得日本国内石油储备仅够2年,也就是说,两年之后没有石油可用,日本必定会战败。然而日本根本就没有“服软”这一选项,因为一旦服软,从中国和越南撤军,彻底失去了以战养战的土壤,日本国内的经济会马上崩盘,这样一来,几十年的努力将顷刻间化为泡影。
反而,如果南下摧毁美国在太平洋地区的军事力量,能让日本短时间避免战争失败,在东南亚站稳脚跟,掠夺到足够的资源,从而获得续命的机会,提高翻身的概率。
也就是说,两害相权取其轻,日本之所以要先发制人偷袭珍珠港消灭美国舰队,一为续命,二为翻身。
1941年12月7日,由山本五十六、南云忠一直接指挥,日本海军以六艘航母、350多架战机偷袭美国夏威夷军事基地——珍珠港,重创了美军10几艘战舰,摧毁了400多架战机,同时造成了6400多名美军伤亡,美国太平洋舰队因此受到重创,大半年的时间都无力重返太平洋战区。日本海陆军则趁机对东南亚地区发动了全面进攻,获取到了足够的石油、橡胶等战略资源,为自身续命长达五年,直到1945年宣布战败投降。
综上所述,日军偷袭珍珠港、和美国开这个世人眼中最愚蠢的战略决策有着合理性和必然性,对当时的日本而言更是一个极其正确的战略选择,哪怕它后来战败,也掩盖不了这是一个天才般的决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