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军最年长大校,60岁参加八路军,唯一一个被特批可留胡须的军人
60岁参加八路军,77岁成最高龄大校,唯一特批可留胡须的传奇将军
同村的一个朋友2019年投资开了一家海鲜行,受疫情影响,加上管理不善、租金人工成本大,今年跑回来,亏了100多万资金,连带着欠了二十多万债务,从回来后就没见他笑过,唉声叹气,俨然日子没了希望一样。
也是,从混吃等死都能作上好几年的小富之家,到满手空空一事无成负债二十多万,任谁都会产生巨大的心理落差和挫败感。
于是我给他说了这个人这个故事,60岁花甲之年才参加八路军,解放后功成名就,甚至成了解放军中被特批能留胡须的军人,堪称平凡而不甘于平凡的传奇。
军事履历丰富,堪称一段传奇
这个60岁花甲之年才报名参加八路军的人叫蒋维平,1878年出生于河北省房山县(今属北京市),家庭贫困,生性聪颖,儿时当徒工、长工的时候自学成才,会写字、会算数。
20岁后正值晚清风雨飘摇,甲午中日海战、八国联军侵华,中国一败涂地丧权辱国,蒋维平愤慨难平,辞掉了工作,参加了李鸿章的淮军,意图保家卫国。此后他因出色的军事素质调入袁世凯的新军,袁世凯倒台后成为段祺瑞部下,担任北洋军副团长。
从毫无背景的小兵跃升为团长,本该意气风华,然而1930年段祺瑞一意孤行迷信武力统一,搅风搅雨,陷入迷茫的蒋维平毅然离开军队回到老家学医、种地,还开了药店,医术高超。
七年后卢沟桥事变,日本全面侵华战争爆发,蒋维平再次投身到保家卫国的战斗中,参加了国军。然而他所在的宋哲元国军让他大失所望,他再次离开,回到老家继续开药店。没想到,次年,八路军第120师359旅挺入平西,途经其故乡,已经60岁的蒋维平看到了八路军不一样的地方。
思考了三个月,蒋维平到底放不下心中那颗保家卫国的心,关掉药店,打包带上所有药物,带着养子蒋志刚穿越了日伪军重重封锁,参加了八路军,任房良县九区救国会主任。
已经60岁高龄的他自然上不了一线战场,但他会医术,刻苦钻研医学后配置出有效的药物,减轻了所在军队药物急缺的难题,救治了大量的伤员。
能军能医,成解放军史上年龄最大的中校
值得一提的是,蒋维平本领大,脾气也大,爱骂脏话,可奇怪的是全军上下却对他非常尊敬与亲近。因为这是一个刀子嘴豆腐心的老人,心肠好,对伤员、患者无微不至,有时还拿自己的补贴给伤员买营养品,在他心中,大抵这些伤员便是亲人。
抗日战争后期,他出任陕甘宁边区南泥湾九龙泉719团的农场场长,60几岁的老人还领着整场百号人开垦出400馀亩地,不仅自给自足,还能上缴公粮2.88万公斤,硬是把农场建成为第359旅的第一模范大农场。
抗日战争胜利后,1946年7月蒋维平出任八路军白求恩国际友谊医院第一院区副院长,此时解放战争已经开始,他带领医务人员在清风店战役、石家庄战役中前后救护伤员1200馀人,堪称当时的一块丰碑,被人私底下称为“黄忠再世”。
1955年,77岁高龄的蒋维平被授予中校军衔,称为解放军历史上授衔年龄最大的中校。而且因为一生特殊的经历,他被特批可以蓄胡须,在当时军中独一无二。
历史上不乏大器晚成的人物,但蒋维平应该算得上是一只脚走进了棺材的年纪才找到组织的那种,与黄忠有的一拼。
在他人生中的前六十年他一直奔波在保家卫国的热血中,一直在寻找这个国家和民族真正的拯救者,直到年届花甲加入了八路军,终于发光发热,无愧于心。
我之所以拎出这个故事讲给朋友听,不是为了告诉他你还年轻,还有几十年时间可以实现人生价值,而是想告诉他蒋维平一生传奇不是始于60岁后加入八路军,而是始于他60年的前半生从未放弃自己。
他起点低,家庭差,但自学成才,能文能武也能医,保家卫国不成他学医救人,扛枪打鬼子不成他用医术救自己人,这条路走不通他换条路,殊途同归,堪称典范。就像朋友你血本无归负债累累,我懂你的痛苦,但这不是你唉声叹气、沉沦不醒的理由,你要做的终究是认清现实,然后好好努力,钱没了可以再赚,人沉了就什么都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