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谷子给老实人的忠告,做人越好说话越易被欺负,要学会拒绝
鬼谷子给老实人的忠告,做人越好说话越易被欺负,要学会拒绝
在工作中总有人非要叫你“那个谁”,比起外号或者“小X”什么的这个听起来是不是更无礼?被喊的你有没有一种低人一等的感觉,或者感受到颐指气使的意思?尤其对方知道自己姓名的话,就像故意要踩你一脚一样。
面对这种情况你会怎么做?
老实人的做法:TA是无心之举吧,说TA不好,翻脸也不好,忍忍算了,于是久而久之你开始贬值,尊严在降低,底线在被跨越,幸福感也在降低。究其原因,终归是因为你太好说话。
对此,鬼谷子先生提倡以“或柔或刚”为应对之法,做人要刚柔并济,要柔也要刚。面对别人的无理要求,懂得拒绝,敢于拒绝,让对方感受到我们的底线与原则,让对方觉得我们难搞,不是对方轻易能拿捏的人。总而言之,做人越好说话就越容易被人欺负,殊不知这从来都不是一个正常的社交关系。
墨菲定律最适用于老实人:怕什么来什么
春秋时期所谓诸侯争霸,争的是国土、人口、物产,为的是政权存续与治国平天下,而当中的五霸之二晋国和齐国之所以能够最先出彩,原因之一就在于他们的制盐业和冶铁业发达,二者获利众多,只要政策因势利导合适的分配就足以致使国富民强。
不过晋平公时期晋国军备与人口比齐国更胜一筹,为了争霸,也为了吞强灭弱,晋国很快对齐国动起了歪脑筋。
晋国晋平公派心腹宠臣范昭以缔结邦交友好之名出使齐国,实则是探查齐国底细。齐国齐景公面对晋王宠臣范昭来使,大摆宴席,热情款待。但中国人的宴席历来是不好吃的,平白无故款待一个人,要么想搞算计,要么是想拉关系,前者可以参考鸿门宴,后者可以参考千叟宴。
考虑到齐国当时比不过晋国国富民强军力强横,齐景公这顿宴席应该属于后者,拉拢、交好范昭的意思居多,于是在宴席中,他以一国之王的身份跟晋王宠臣范昭推杯换盏,仁善近人。
结果正如后世“墨菲定律”所指怕什么来什么,齐国越是怕势大的晋国此来是为刁难,越是遭遇到这种情况。宴席上的范昭见齐景公言行举止透着小心翼翼与软弱可欺,酒过三巡,借着一股酒意就问道:“大王的酒杯,可否借我一用?”
邻国大臣公然发问一国之王借用酒杯,毫无疑问这是非常无礼与大胆的“僭越”,等同于诸侯国对周天子问九鼎,欺辱之意不言而喻。
没想到的是,齐景公想了想,一笑回以“安排”二字,这下子让范昭颇为意外,不过面对国王用过的酒杯到底端起酒一饮而尽,喝完,目光扫过满堂齐国君臣,顿觉齐国不过如此。
折冲樽俎这一典故实则蕴含着为人做事之理
这时,一个其貌不扬、身量矮短但气宇昂扬的人出现,其人名为晏婴,他吩咐侍从为齐王换上干净的酒杯,言下之意范昭玷污了齐王的酒杯,齐王那一让顿时从“怕”变成了“赐”。
范昭面对此景,心中一凛,暗道这是一个厉害角色,马上借着酒劲改口打个哈哈说自己喝多了,冒犯了齐王。
结果齐王反而看了晏婴一眼,似有责怪其多此一举的意思。精明机敏如范昭马上察觉到齐王内心的惧怕,心生一计,假意酒醉走入中堂要跳舞,开口就让宫廷乐师演奏“成周之乐”,满堂大臣失色,无他,概因这“成周之乐”乃是周天子的专属乐曲,齐国身为诸侯国,当着邻国大臣演奏此曲便有僭越和问鼎之嫌。
范昭此举毫无疑问仍是在试探齐王底线,若齐王准奏,毫无疑问这就是一个空有野心却是软骨头的人,则晋国大兵压境指日可期。没想到齐王果然点头就要应允,但是,那个齐国大臣晏婴看向了乐师,乐师立刻知机地以从未演奏过此曲为由拒绝了演奏。
范昭眯着醉眼旁观,心中一叹,借故离席而去。
齐景公见状,不禁心中忧闷,自以为得罪了范昭,于是质问晏婴责怪其坏了大事,明知这个范昭此来没安好心,自己处处忍让,结果倒好你出来硬刚,范昭不算什么,但他身后是晋平公,是整个晋国,一旦处理不好两国交战齐国并无战胜把握。
晏婴却道:“主公的忍让真能感动晋国否?须知一退再退终将退无可退,范昭有备而来,齐国当挫其锐气,使其不敢轻慢齐国,反之,一味忍让无异于助长其气焰,反会带来刀兵之祸。”
而事实如何呢?事实证明晏婴是正确的,范昭揣摩试探的就是齐王的态度和齐国的底线,当他发现齐王软弱可欺,但齐国庙堂有高手晏婴,便提议晋平公放弃跟齐国比划,因为那是块硬骨头,轻易啃不下来。
这便是“折冲樽俎”这个典故的由来。而在现实中的职场、商场、官场同样如此,多的是想方设法要牵着你的鼻子走的人,找别扭、下套路、使绊子,让你陷入被动,处处受制,迫使你屈服,从而将自己的利益最大化。
很多人之所以越活越憋屈越郁闷,就在于一开始自己就选择了忍让的软弱方式,太过懂事,太好说话,太好面子,一步错步步错,一步让步步让,慢慢地屈服了,到最后要么给人当牛做马,要么绝境翻脸反而落个前后不一、里外不是人的境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