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的空城计,司马懿看破为何还撤军?二人心照不宣演双簧而已

诸葛亮摆的空城计,司马懿其实已看破,为何还坚持撤军?

诸葛亮的空城计,司马懿看破为何还撤军?二人心照不宣演双簧而已

在《三国演义》中有一个著名的桥段:当蜀军败退之际,退守西城,此时城中仅有2000多老弱残兵。而司马懿携胜利之师,亲率15万大军兵临城下。在万分危机之时,诸葛亮大开城门,一人在城楼上弹琴会友。在司马懿大军面前毫无半点畏惧之色。最后,司马懿在听了诸葛亮一曲琴音后,下令撤军,这就是著名的空城计

每每看到这一回都拍手叫好,孔明以一曲琴音智退司马懿,司马懿号称谋略不输诸葛亮,结果还是没抓住机会,退军撤走。

诸葛亮的空城计,司马懿看破为何还撤军?二人心照不宣演双簧而已

可事实真的如此吗?话说空城计这一计谋天衣无缝,诸葛亮的招数不可谓不高明。然司马懿绝非浪得虚名之徒,素来以谨慎为主的他,为何不上前尝试再退军,他真的像后世说的如此傻,被骗吗?

实际上,这天生的一对宿敌,真正上演一场博弈,一场有关二人命运的抉择和官场哲学的真正较量。

诸葛亮的空城计,司马懿看破为何还撤军?二人心照不宣演双簧而已

当时的情况是这样,诸葛亮这空城计之前就已经丢了街亭,导致近乎全军覆没。为此还斩了大将马谡。可以说从士气上已经陷入低谷。就算城里有大军,但也绝对无法和司马懿的十五万大军相匹敌。

再者,司马懿只需要派一小队人马进去一探究竟就知道虚实。根本不会有太多牺牲,但是司马懿却退军了。

诸葛亮的空城计,司马懿看破为何还撤军?二人心照不宣演双簧而已

“唇亡齿寒”自古皆有

说司马懿的如今地位全拜诸葛亮所赐这一点不夸张。这魏国的谋士里,可以和诸葛亮抗衡的就只有司马懿一人。在诸葛亮北伐中,势如破竹。曹睿问了朝野上下,竟然无人敢率军出征诸葛亮。为了魏国大计,曹睿不得已启用司马懿。注意,这里说的是不得已。因为曹睿在问遍了全国后,得知无人可以退敌的情况下,才用了司马懿。这可以说司马懿才能独步天下,但也从另一方面说明司马懿不受曹睿喜欢。

诸葛亮的空城计,司马懿看破为何还撤军?二人心照不宣演双簧而已

这个道理司马懿当然知道。假设司马懿这西城活捉诸葛亮,这当然是大功一件,既是对自己实力的认可,也让所有人刮目相看。但是,司马懿想的显然比常人更远。诸葛亮被抓,蜀国必然灭亡,之后曹魏占据天下三分之二,一统指日可待。请问,此时此刻司马懿还有何作用?他的出山本就是为了牵制诸葛亮而来,如今诸葛亮被抓,他就失去了利用价值。况且司马懿和曹睿之间并无感情可言。到最后很可能自己被杀不说,还要连累整个司马家族。

或许诸葛亮也是看破了司马懿的这个软肋,才摆出空城计,与司马懿上演了一出双簧戏,演戏给曹睿看的而已

诸葛亮的空城计,司马懿看破为何还撤军?二人心照不宣演双簧而已

职场中,如果领导突然对你委以重任,此时我们就必须权衡利弊,找出领导真实用意。就像销售谈判一样,对方正好是你熟悉的对手或者你待过的公司,那你作为首席谈判者甚至被委任为大区经理,这不正常?这恰恰是你唯一的利用价值。就跟司马懿一样,他的存在在曹魏看来就是对抗诸葛亮。而你的价值也仅限于谈判。这时候你一下子就把判断对手搞定,看似大功一件,实则你的价值也随之消失。当然,这不是所谓的养寇自重,而是善于把握对手的存在意义,为自己谋得最佳的机会。

诸葛亮的空城计,司马懿看破为何还撤军?二人心照不宣演双簧而已

“时刻”暴露自己缺点,让领导觉得你真实一点

还是那个问题,正常思维考虑司马懿那场战争都可以擒拿诸葛亮,但是没有,原文中这样说:

"亮平生谨慎,不曾弄险。今大开城门,必有埋伏,我兵若进,中其计也。汝辈岂知,宜速退!"自此引兵离开,将计就计。

装出一副中计的样子,实际上就是在演戏,演给其他曹睿手下的人看,司马懿果真中计了,不是刻意在耍心眼。这样的表情和动作也会一五一十呈现到曹睿耳朵里。

诸葛亮的空城计,司马懿看破为何还撤军?二人心照不宣演双簧而已

这段话其实已经暴露出司马懿明知无伏兵而自己离开了。看似中了诸葛亮的计谋,实际上是在装傻。曹睿对司马懿本就不放心(朝中无人情况下才启用司马懿)。因为曹睿深知司马懿太聪明了,自己不是他对手,但为了预防诸葛亮又不能杀。如果司马懿此刻大获全胜,那背后的危机甚至高于自己打败战。

一出手便擒获诸葛亮,你这样的人,曹睿能留?司马懿选择中计,从一定程度上传递给曹睿的信号:我跟诸葛亮伯仲之间,我也会中计,没你想象的那么聪明,以后日子还长,需要我继续统军。

诸葛亮的空城计,司马懿看破为何还撤军?二人心照不宣演双簧而已

这时候曹睿就会放下戒心,此人没有那么可怕,诸葛亮也可以牵制他,他也会胆小怕事,害怕的时候。为人处事,特别对自己的上级,难道不也是这样吗?你需要让上级看到你的聪明,觉得你有可用的地方,但又不能太聪明,这样上级会觉得你太厉害,会有危机感,你何时会取代他的念头就会萌生。凡事不可不做,又不能做的太满也就是这个意思。

诸葛亮的空城计,司马懿看破为何还撤军?二人心照不宣演双簧而已

最后的结果我们都知道,司马懿依靠隐忍,成功“熬死”了曹家三代,并在高平陵之变中成功政变,为取得天下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从结果来看,司马懿依靠自己一步步的官场哲学忍辱负重,成功夺取了天下。

诸葛亮在《三国演义》中被塑造成了智慧的化身,可作为诸葛亮的强敌,司马懿何尝不也是非常智慧呢?从这出“空城计”中就能看出司马懿的深谋远虑!

诸葛亮的空城计,司马懿看破为何还撤军?二人心照不宣演双簧而已

作为三国中最后的胜利者,司马懿是一个值得深入研究的牛逼人物,他的隐忍,他的智谋,他的智慧,他的为人!为了完成自己的目标,花费大半生时间策划,步步为营,只为最后一击!

如果我们能将司马懿这种精神、谋略用在如今的做事上,我想将无事不成!

诸葛亮的空城计,司马懿看破为何还撤军?二人心照不宣演双簧而已
诸葛亮+司马懿历史传记
¥88

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