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在日本流传极广,最受欢迎的却非李白杜甫,而是这首简单的诗

唐诗在日本流传极广,最受欢迎的却非李白杜甫而是这首简单的诗

唐诗在日本流传极广,最受欢迎的却非李白杜甫,而是这首简单的诗

在中国古代,唐代的经济和社会高度发展,达到了顶峰。唐朝的许多东西在友好互通下更是传播到了周边的许多国家。比如,日本的和服就是通过唐装改造而来、京都至今保留着许多中国唐代建筑的身影。唐朝的文化也深深影响着日本,除了服饰和建筑,还有唐诗文化。

一首诗引发的哄乱

都说战争唯一打不散的就是文化。1937年日军侵华期间,随着中国江南许多地区沦陷,日军在中国进行了一场灭绝人性的打砸抢烧。这时候有一股“清流”却没有忙着掠夺财宝反而去拍照合影。

唐诗在日本流传极广,最受欢迎的却非李白杜甫,而是这首简单的诗

在苏州,一名叫松井石根的日军军官带着几百人到了寒山寺,为的就是前去看一看寒山寺上面的一块石碑。原来,在寒山寺上伫立着一块刻有诗文的石碑,上面刻着我们熟知的《枫桥夜泊》。

枫桥夜泊.张继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锺声到客船。

这首小学生都会背诵的诗,却让这位日本军官心驰神往。从唐代开始,中国文化传播到日本,唐诗更是作为日本的必修课程被翻译进日本教材中。像《静夜思》、《登鹳雀楼》等都是日本民众耳熟能详的千古名句。但论最受欢迎和广泛传播的,还是要说说《枫桥夜泊》这一首。

唐诗在日本流传极广,最受欢迎的却非李白杜甫,而是这首简单的诗

诗中的美丽传说

既然这么喜欢,也搬不走,那就造一个。去过东京的朋友都会发现在青梅县也有一个寒山寺,也有一个枫桥,也有一个锺楼,更有趣的是锺楼上居然写着“夜半锺声”这四个大字。

话说在日本新年之际,民间的家庭都会自发组织去寒山寺听寺庙里的和尚撞锺,传说只要听了这个锺声,不仅可以驱魔辟邪,还可以让人容颜焕发,青春永驻。

唐诗在日本流传极广,最受欢迎的却非李白杜甫,而是这首简单的诗

情有独锺,事出有因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在璀璨的古诗中,且不说有李白的“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的豪迈气魄,更有杜甫的“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广阔胸襟,单单是李商隐的“心有灵犀一点通”都透露着唯美的情感,为何日本就偏偏喜欢这首简单而浅显的《枫桥夜泊》呢?

其实,这与日本的国情息息相关。

首先,我们说说《枫桥夜泊》这首诗吧,稍微读过哪怕一点点书的人都知道他讲什么吧,月亮落下了,乌鸦叫,这时候天上下霜了。江边的船上还点着油灯,而诗人却很忧伤。在苏州城外面的寒山寺外,听到了一声声敲锺的声音。

唐诗在日本流传极广,最受欢迎的却非李白杜甫,而是这首简单的诗

翻译完是不是很好理解,这就是他吸引日本的地方。通俗易懂!日本推崇中国文化,但是中国文化中国人自己都学不完,何况一个外来者。但又想融入其中,最简单办法就是找简单的下手。《枫桥夜泊》就是很好的例子,简单通俗,没有啥通假字和典故,字面意思好理解,也不华丽。这学习起来当然很欢迎。就像我们学习英文时候就喜欢ABC字母歌一样,越简单越容易被传诵。

其次,整首诗的意境符合日本的审美。

所谓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北方的人豪放,南方的人婉约。这就是土地和环境决定了一个人的性格。同理,日本这个国家地域面积狭小、人口多且天灾频繁。日本国内称得上名川的更是屈指可数。处于板块交界处的他们,哪有心思去缅怀先烈,纵情山水。他们唯一可以get到点的就是那种忧伤的小美学,换句话说就是小格局的情怀。《枫桥夜泊》这首说的就是游子的思乡之情,那种科举落地,心神暗伤的淡淡忧伤。

唐诗在日本流传极广,最受欢迎的却非李白杜甫,而是这首简单的诗

最后,民族特性有关

熟知日本的朋友都知道一个现象,日本与我们最大的不同是它们是一个单一民族的国家。意味着我国许多的诗人得不到他们的共鸣。“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这种情怀日本民众表示无法理解,杜甫面对外族的侵略写下的千古名句在日本人眼中毫无感觉。更别提李白的许多诗中赞美长江,长城,黄河等奇山峻岭的诗文。因为自己国内没有啊。相反那种抒发情感的诗文倒是符合他们胃口,生离死别,哀怨离愁是个人都有,能从中找到共鸣。

一首诗,一首在我们看来简单地不得了的诗,深挖之下却有着一段离奇而传奇的故事,以至于隔海相望的日本,都深受影响。这在中国诗歌文化中也算是别具一格了。

唐诗在日本流传极广,最受欢迎的却非李白杜甫,而是这首简单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