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舅子酒后骂了朱元璋,吓得装疯卖傻剃头出家,朱元璋:真疯了?
心黑手狠的朱元璋也有柔情一面?为何一次次放过喝酒闹事的小舅子
明太祖朱元璋出身贫农,当过乞丐,做过和尚,再加上生得相貌丑陋,曾经很不被人看好。但是,他却也留下了一个“相面”的奇闻:据说在他占据濠州起义造反时,有一次微服出行路过郭山甫家中,被擅于相面的郭山甫一眼看中,他端详朱元璋的相貌,评价说“贵不可言”。

当晚,郭山甫备下隆重酒宴款待朱元璋,并在次日就令儿子郭兴、郭英跟随朱元璋左右,甚至还将女儿也送予朱元璋为妾,在朱元璋身边伺候他。
这个故事何其眼熟,不是吗?
一如秦末汉初吕公为汉高祖刘邦相面,说其有帝王之相,将两个儿子与女儿吕雉都托付给刘邦。而起初郭兴、郭英也如吕雉的两个兄长一样,前者认为朱元璋相貌丑陋,后者认为刘邦流里流气,结果他们眼中成不了大气候的人一如各自父亲的评语,建立起汉、明两大王朝,彪炳千秋。

郭德成:虽无大才大志,却有自知之明
吕公对自己的儿女们说将来一身功名富贵皆系于刘邦身上,郭山甫也对两个儿子郭兴、郭英说,朱元璋乃二人命中贵人,是二人封侯之因。事实也验证了郭山甫之言,随着朱元璋建立明朝、统一中原,郭兴、郭英被封侯,他们的妹妹也被封为宁妃,一门富贵,常人难及。
当然,这里要说的却是郭家另一号人物,此人是郭兴郭英的三弟、宁妃的三哥郭德成。

朱元璋在即位之后得知宁妃在老家还有一位三哥,名为郭德成,便命人将其从濠州接到大明都城南京,封为骁骑舍人,并且表示要给他建功立业的机会,让他能够跟两个哥哥一样封侯显贵。不料,胸无大志的郭德成一听赶紧一边跪下磕头希望朱元璋收回成命,一边解释说:“高官厚禄者必定是朝廷要职,需德才兼备者才可担任,而我自幼散漫,神昏气聩,心无定性,不论是德行还是才华全都上不了台面,还请陛下另选贤才。而且我要是做得不称职,岂不是给陛下丢了脸面么?”
朱元璋一听,差点乐了,别人都是恨不得和皇帝沾亲带故好建功立业、荣华富贵,结果这个三舅子倒好,推脱不说,好似那高官厚禄跟毒药似的,恨不得踢得远远的,这又是为何?

郭德成赶紧解释说:“人生短短几十年,我无才无德,也干不了大事,如此不如活得快乐些、轻松些就好了。若有些钱财,能每天酒足饭饱就心满意足,其他的功名富贵真的不是臣弟期望和想要的。”就这样,朱元璋见这个三舅子虽然的确是胸无大志,却也活得通透,不拘泥于权名利色,于是也不勉强,赐给他黄金百两、美酒百坛,让他做了个富家翁,还特许他随时入宫,与自己喝酒聊天。

口误误人,郭德成大智若愚、装疯卖傻
值得一提的是,古来伴君如伴虎,对喜怒无常、嗜杀成性的朱元璋来说尤其如此,比如有一次郭德成与群臣在后宫陪朱元璋喝酒,推杯换盏之间被群臣给灌多了,一时放浪形骸,蓬头散发,袒胸露乳,被朱元璋取笑说:“你真是个醉鬼疯汉,如此不端形状,难道还要怪是酒的过错?”
郭德成兴许是真的醉酒了,闻言没过脑子地就回朱元璋说道:“臣弟也很讨厌头发乱糟糟的,还不如剃光了痛快!”
岂不知这句话真真是言者无心,听者有意,朱元璋的脸上笑意迅速消失。

原来朱元璋年轻时曾做过乞丐、和尚,所以称帝后很忌讳别人用“乞”、“光”、“僧”、“法师”等字眼,所谓自称淮右布衣当然也只能他自己叫着玩玩,谁敢那样叫他,绝对会掉脑袋,而郭德成那句酒后话听在朱元璋耳中,无疑觉得是在讥讽他。
而另一边,第二天郭德成酒醒之后想起宴会上的言语,越想越恐惧。他知道朱元璋是个眼里揉不得沙子的人,更深怕已经将功臣宿将杀得血流成河的朱元璋把屠刀对准自己,于是慌忙中想出一计,那就是决定装傻。此后接续几天他天天喝得醉醺醺,然后到后宫去找妹妹宁妃,在宁妃那里胡言乱语耍酒疯,又过了几天,甚至还剃光了头发,穿上僧侣的衣服,满身酒气地在家门口或者到宫中念佛经。

这么一番动作下来,朱元璋看到郭德成真的剃发出家了,不无感慨地对宁妃说道:“我以为你哥哥一开始是跟我开玩笑戏弄我呢,没想到今天真的那么做了,看来是真疯了。”
这一句话值得我们品,细品。作为玩弄权术与政治的高手,朱元璋绝不是一个好糊弄的人,他对宁妃说的这句话的意味调侃多过于感慨,这表明他很清楚郭德成是装疯卖傻,而装疯卖傻是因为怕自己杀掉他,但既然郭德成装疯都装到这份上了,干脆也就顺水推舟的饶过他。此后,朱元璋清洗郭兴、郭英这些功臣勋贵家族,也没对郭德成这个三舅子下手,郭德成平安终老。

而对擅识人明、擅识人心的朱元璋来说此举也有好处,他明白郭德成是一个胸无大志、无权无势、对皇权也不会产生威胁的人,杀之无用,留着反而可以为皇室留下一个善待外戚的美名,既然如此,何乐而不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