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印自卫反击前夕,毛主席下达指示:不仅要打,还要打疼,打狠

上世纪的五十年代,印度对我国的扩张与旧中国的“有边无防”,有很大的关系。印度在1951年到1953年这段时间,侵略占据了“麦克马洪线”以南我国的大量领土。从1954年开始,我国与印度开始就边境问题进行会谈,在数次对争议地区进行会谈交涉无果的背景下,印度于1959年后,悍然进军藏南地区,还在该地区建立了多个军事据点。于是在1962年的10月,我国在中南海召开了关于应对中印边境问题的会议,经过讨论,由毛主席亲自敲定对印实施自卫反击战。

对印自卫反击前夕,毛主席下达指示:不仅要打,还要打疼,打狠

这次对印实施自卫反击的战争,是一场时间与规模有限的局部规模战争,毛主席当时称他为:“一场政治军事仗,或一场军事政治仗”,于是我国在对印自卫反击战获得胜利的情况下,主动撤军,用实际行动来表明我国是有能力打赢这场战争的,但是我国希望用“和平谈判”而不是武力的方式来解决边界问题。

一、忍让被当成可欺

我国与印度的边界有两千公里左右,分为东、西、中三段,尚未正式划定,但存在着一条两国习惯的传统线。但是在1951年,印度军队悍然越过来这条两国习惯的传统线,侵占“麦克马洪线”以南,属于我国的九万平方公里土地,在此之后印军还进一步侵占了“麦克马洪线”东段以北,西段和中断的部分地区。

对印自卫反击前夕,毛主席下达指示:不仅要打,还要打疼,打狠

边境线巡逻的我军战士

我国在1959年平定西藏叛乱后,印度政府就公然向我国提出要将原属我国的西段3.2万与东段9万平方公里的领土要划归印度的无理要求,在遭到我国断然拒绝后,印度就采用自己向前推进的方式,梦想步步蚕食我国领土,并且印军还在两国习惯性边界的西段与东段制造事端,打伤、打死我国多名边防战士官兵。在其支持的西藏农奴主叛乱失败后,悍然抛弃“中印友好”关系的大旗,将我国政府“和平解决”边界问题的主张当成了软弱可欺,步步紧逼。

印军从 1962年4月起,在中印边界的西段,我国境内先后建立了多达四十三处军事据点,可以说当时印度政府对我国领土侵占和对我国战争的程度与规模,已经超过了日不落帝国。并且当时的印度政府还大肆宣扬已将习惯性边界东段的我国军队赶出两英里之外,并且已在习惯性边界的西段向前推进,举国上下为之欢呼雀跃同时,还在对当时的印度领导人尼赫鲁的“功绩”进行吹捧,直接吹的尼赫鲁忘乎所以。飘飘然后的尼赫鲁更是一再拒绝我国多次提出的和平谈判建议,一意孤行、铤而走险。

对印自卫反击前夕,毛主席下达指示:不仅要打,还要打疼,打狠

图中为尼赫鲁

1962年的10月2日,尼赫鲁在其首都新德里公开发表声明,声称印度要用军事力量对付我国,并且在12日下达作战命令,要将我国军队从印度侵占的我国土地上清除。两天后印度防长宣布要同我国战到最后一人一枪;随即印度方面进行了具体的军事部署,在17日和18日印度在东西段边界上,向我国边防军队进行了炮击,挑起了边界大规模的武装冲突。

面对印度的入侵与蚕食,我国政府保持了最大限度的忍耐和克制,但是为了保卫边疆人民与国土的安全,也为了将妄自尊大的印度逼回到谈判桌上,我国决定对入侵的印度军队进行自卫反击,给其当头棒喝。毛主席下达指示

“不仅要打,还要打疼,打狠”

中央军委经过周密部署和精心策划后,我军新疆与西藏边防部队,立即进入战备状态,在接到中央军委的自卫反击命令后,迅速组织兵力,进行反击部署,准备迎头痛击来犯之敌。

二、忍无可忍无需再忍

1962年9月20日,印方命令东段的军队越过“麦克马洪线”,向我国在克节朗一带的边防部队,发起了进攻,10月10日,又向我国东段的尺冬哨所发动攻击。此时的印度向与我国相邻的东段部署了了约1.6万部队;在与我国相邻的西段部署了步兵营6个和机枪营1个,约0.56万人的兵力。10月20日,印方向我国边防部队发动了大规模的进攻,面对印军队的猖狂行径,我国中央军委下令分两个阶段实施自卫反击。

对印自卫反击前夕,毛主席下达指示:不仅要打,还要打疼,打狠

10月20日,在边界的东段,我国西藏边防军队主要针对克节朗一带入侵印军的部署漏洞,应用两面开刀、迂回分割、逐个歼灭的办法,集中兵力,向入侵印军第七旅的两翼发动攻击,迅速占领卡龙、沙则、克宁乃等地;在以部分兵力向印度军队正面的邦冈丁、扯果布发起进攻,再派遣另一部分军队向印军左侧后的章多,进行迂回进攻,对入侵之敌多点开花,配合主力部队作战。

我国作战部队,克服高原、沟壑等重重困难,攻克了印度入侵部队在克节朗地区的重要军事工事,从而一举瓦解了印军的部署,并向“麦克马洪线”以南的入侵印军展开了进攻,23日我军就进占了达旺。这一战役彻底歼灭了入侵印军的第七旅,收复“麦克马洪线”以南,达旺河以北的大部分我国领土。

在西段的我军疆边防部队,首先对侵入红山头、加勒万河谷等地印度军事据点,发起进攻,我军边防战士在气候严寒、高原缺氧边界地区,对入侵的印度军队据点进行了攻击,全歼来犯之敌后,又向巴里加斯、班公湖等地,转移部署兵力,战争进行到10月28日,全部清除入侵我国境内的印度军队据点三十七个,我们将这8天的战斗称之为第一阶段自卫反击战。

有意思的是,我国在东段取得胜利的10月24日,已经命令部队停止追击,并呼吁印方重开谈判、停止冲突、和平解决边界问题三项建议,被印方再次拒绝,此时的印方还宣布全国处于战备状态,积极调整部署,到了11月的中旬,印方已在与我国的境界地区,将兵力增加至三万馀人。在11月11日开始,向我国边防军队发起了全线的反扑。我国边防军队按照中央军委的命令,对来犯的印度军队再次实施了自卫反击。

第二阶段的作战从11月16日开始到11月21日结束,用时共计5天,在这5天时间内,我军全部清除东西两段入侵印军的据点。我国对印自卫击战历时一个月,共毙、俘印军8700馀人,缴获大量武器装备和物资,将东段我国的边防军队开进到了“麦克马洪线”以南,靠近传统性习惯线地区;在西段则清除了全部印度军队设在我国境内军事据点。

对印自卫反击前夕,毛主席下达指示:不仅要打,还要打疼,打狠

我军俘虏的入侵印军士兵

我国政府在11月21日,发表声明,宣布中国对印自卫反击战全线停火,并将作战部队后撤到原我方实际控制线一侧二十公里以北的地区。

三、小代价换取大胜利

此次对印自卫反击战,是我国边防军队在高原特殊地区进行的一次自卫作战,交战区环境恶劣,部队的补给线长,指挥和部队机动性、协调性不便,但是参战部队官兵,能够克服高山、严寒、缺氧等重重困难,大胆使用各种战略战术,将来犯的印度军队打的毫无还手之力,既完成了中央军委与全国人民交给的重任,胜利地完成保卫祖国领土主权完整的作战任务,又为国家赢得了政治、外交的主动权。

对印自卫反击前夕,毛主席下达指示:不仅要打,还要打疼,打狠

安葬对印自卫反击战中牺牲战士的康西瓦烈士陵园

在这次历史一个月的我国对印自卫反击战中,我国各族人民紧密团结、英勇战斗、同仇敌忾,在党中央与中央军委的正确指挥领导下,以局部较小的代价取得了最重大的胜利,既维护了祖国的领土与主权,又将入侵之敌全部驱逐,还进一步提高了我国在世界的话语权与国际地位,我国老一辈革命家的战略眼光确实令人佩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