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民党企图消灭中医,毛主席却指出:中医是一个伟大的宝库

早在1840年以前西医就已经传入我国,但那个时候影响并不大,直到1840年以后西医才作为一种侵略工具传入我国。这个时候的西医,作为帝国主义的一种侵略工具,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设立教会医院。鸦片战争以前,清政府实行闭关自守政策,帝国主义者在中国的活动只限于澳门、广州。1827年,英国在印度公司的医生郭雷枢(College)在澳门开设诊所,次年扩大为医院。1834年美国传教医生伯驾( peter Parker)来华,次年在广州开办博济医院,为美国在我国开设的第一所教会医院。

国民党企图消灭中医,毛主席却指出:中医是一个伟大的宝库

博济医院

鸦片战争以后,随着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的签订,中国门户大开,帝国主义者们先后在我国各地办起教会医院。1842年南京条约以后,订立五口通商,于是厦门、宁波、上海、广州、福州成立了教会医院。1861年英国医生洛克哈特(W.Lockhart)来北京建立诊所。据初步统计,到解放前为止,各国在中国开设的教会医院达340所。

二是开办西医学校。在办医院的同时,帝国主义还非常重视开办医学校。自1866年起,医药传道会在广州创办第一所医校,即广州博济医校以后,至1918年,美、德、法、日等帝国主义相继在我国开办学校。如北京的协和、上海的震旦和同济、济南的共和医学堂、青岛的同济、沈阳的南满、福州的协和、四川的华西协和、长沙的湘雅等。帝国主义之间争夺在文化方面的“势力范围”。

由于教会医学教育的结果,培养出的人才多在立场上是民族虚无主义的,在思想方法上是机械唯物主义的,与传统的祖国医学格格不入。然而他们的大部分成为各主要医学院校的骨干,成为传播西医的主要力量。

国民党企图消灭中医,毛主席却指出:中医是一个伟大的宝库

同济德文医学堂

一、中西汇通派的产生

西医学作为一门科学,传到我国以后,产生了相当大的影响。它的传播,在客观上促进了我国医学的发展。由于西医的传入,医学界也出现了各式各样的思想和主张,其中影响较大的就是中西汇通的思想和其派别的产生。中西汇通派的代表人物有 :

1、唐容川(1862-1918)。他的代表著为《中西汇通医经精义》,主要是摘采《内经》的原文,以西医的解解剖生理学来印证中医的理论。如他说西医的血液循环学说就是内经所说的“营卫交会于手太阴肺及主血脉之说也。”是以中医为主,吸入西医的内容,所以很多为牵强附会之说。

国民党企图消灭中医,毛主席却指出:中医是一个伟大的宝库

唐容川

2、恽铁樵(1875-1935)。他的观点是“中医有演进之价值,必能吸收西医之长,与之合化。中西医互为优劣,可以殊途而同归。”主张吸收西医之长发展中医。他对中西医的特点进行比较,作出比较正确的判断。他认为西医重解剖和细菌,对病源及局部病灶重视,但其缺点是违背自然、执着试药和未知四时五行。而中医强调“形能”和“气化”,顺乎自然而重视四时五行。他的代表作为《群经见智录》,其中强调“治医者不当以内经为止境”。恽氏主张中医学术思想要不断发展,中西医也可以合流。

国民党企图消灭中医,毛主席却指出:中医是一个伟大的宝库

恽铁樵

3、张锡纯(1860-1933)。他主张中西医理论相同,愿中西医和衷共济。他的代表作是《医学衷中参西录》,对中医的脏象学说和西医的解剖生理互相印证,如心力衰竭与肾不纳气相通,脑充血与厥逆相近等。他接受了近代实验科学的研究方法,通过切身体会,细微观察,从理论到临床治疗及药物疗效方面都进行了汇通的尝试,代表了当时学术研究的新风气。他对中药有较深刻的研究和阐发,试图以西药之长,补中药之不足,临床治疗上采用中西并用的方法,取得一定的效果。

国民党企图消灭中医,毛主席却指出:中医是一个伟大的宝库

张锡纯

二、传统中医被扼杀

1840年以后,西医作为侵略工具传入我国,帝国主义教会统治我国医院,办学校的结果,使得传统中医受到鄙弃。尤其是当时的半封建半殖民地的社会性质,崇洋媚外、重西轻中,反动统治者对中医采取打击消灭的态度,企图以行政命令来取缔中医。

1914年北洋军阀时期,北京政府教育总长汪大燮即竭力主张废止中医。1929年,国民党南京政府的第一次中央卫生委员会议,通过了余岩(余云岫)提出的《废止旧医以扫除医事卫生之障碍案》,定了六项消灭中医的办法,其中包括:

限制登记,训练改造中医。限制开业。禁止登报介绍。检查报刊。禁止宣传。禁止中医办校。

国民党企图消灭中医,毛主席却指出:中医是一个伟大的宝库

汪大燮

提案通过后,引起全国中医的反对,未能实行,但仍然采取了种种限制中医的办法。所有这些,对中医的发展都起了很大的阻碍作用,中医也受到严重的摧残。

解放前中医散布在全国各地,无一所公立中医学校,更谈不上学术研究。中药生产落后、质量低劣。广大中医,始终对此政策进行顽强的抗争。他们为广大民众医病,办中医学校,培养中医人,从事编纂和整理医药书籍,出版中医学术刊物等,对维护祖国医学做出了一定的成绩。

三、解放后中医事业的发展

解放以后,在党的领导下,全国各方面都发生了极其深刻的伟大变化。医药卫生工作也不例外,中西医结合取得辉煌成就,中医事业得到迅速发展。

早在1928年,毛主席就提出:

“作战一次,就有一批伤兵。由于营养不足、受冻和其他原因,官兵生病的很多。医院设在山上,用中西两法治疗。”(《井冈山的斗争》)。

国民党企图消灭中医,毛主席却指出:中医是一个伟大的宝库

1950年8月在北京召开第一届全国卫生工作会议,毛泽东又为大会题词:

“团结新老中西各部分医药工作人员,组成巩固的统一战线,为开展伟大的人民卫生工作而奋斗。”

第一届卫生工作会议,确立了以“面向工农兵”、“预防为主”、“团结中西医”为我国卫生工作的三大方针。1952年第二届卫生工作会议上,又提出“卫生工作与群众运动相结合”作为卫生工作的第四项方针。

1954年至1955年我国设立了中医研究机构。中医进入医院,相继在医院开设中医科。广大的西医工作者开始学习中医。1958年,毛主席又明确提出:

“中国医药学是一个伟大的宝库,应当努力发掘加以提高。”

在后来那个特殊的时期,全国医药界掀起学习中医、研究中医的高潮,但也出现了过急于求成,认为中西医立刻就能合流的思想,如提出“中西医结合是发展医学的唯一道路”等错误口号,影响了中医和西医的发展。

近些年来,在中西医结合方面,如治疗骨折、急腹症、糖尿病、断肢再植,针刺麻醉等都取得了独特的成就。利用中草药提取有效成分,制成了不少特效药,在防治疾病方面做出一定贡献。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对中医理论的探讨研究也取得了不少成绩。但对中医本身的发展,中医教育等方面仍有一些问题尚值得讨论。

1980年在总结历史经验的基础上确定了“中医、西医、中西医结合三支力量都要发展,长期并存”方针。这是十分正确的,因为我们现在对人体和疾病的认识还是很幼稚的,三支力量都大发展,才能使这种认识加快、加深。才能促进整个医学的进步,多年来的实践也说明了这点。

国民党企图消灭中医,毛主席却指出:中医是一个伟大的宝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