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阳明劝诫:“借三不借二,救急不救穷”;不是什么钱都能借
王阳明劝诫:“借三不借二,救急不救穷”;不是什么钱都能借
您可能听过这句俗语,也知道这句俗语的意思,那您一定好奇,王阳明是谁,他怎么会说这句俗语。

- 明朝第一人知道是谁吗?“明朝第一人”正是立功立德立言三不朽于一身的圣人“王阳明”。
中国儒家思想里面,孔子是开山鼻祖,孟子是经世致用的集大成者,南宋的朱熹是理学思想的开端,而明朝的王阳明,不仅是心学的开端,他还将心学运用到了人际关系处理以及带兵打仗上!

您会说小编瞎扯,像王阳明这样的“大圣人”怎么会说出这么俗不可耐的话,您还真别说,阳明先生的确说过这句话,但并不是什么传世名言,仅仅是阳明先生夫妻二人“房内私语”,被家中仆人听到后,一传一的传到了现在。
王阳明一生凄苦,但也曾富裕过,就是短暂的富裕,却被借钱给借出了烦恼,从而才对“借三不借二,救急不救穷”这句俗语而表示赞同。

王阳明劝诫:“借三不借二,救急不救穷”;不是什么钱都能借
借钱,这件事不止是我们烦恼,就连“圣人”王阳明同样对借钱这件小事而感到烦恼。不管是自己借钱还是别人向自己借钱,其实都是有讲究的,什么情况下可以借钱,什么情况下不能借钱,你要知道不是什么钱都能借的。

借三不借二
哪三种情况是可以借钱的呢?
- 一、教育
有关教育这件事,从古至今对我们来说都是一件大事,若有人因孩子上学需要借钱凑学费,如果你手头宽裕些,那就借给他吧。
- 二、生病
人吃五谷杂粮必然是会生病的,有时因病而需要借钱,我们不妨发发善心,做一个良善之人,能够伸出援助之手,能借一点钱是一点。
- 三、喜事丧事
红白喜事毕竟事情比较特殊,若张口请求借钱帮助,手头宽裕一些能借就借一点,也算是雪中送炭,人家也会记得你的人情。

哪两种钱不能借?
- 一、违法犯罪
当你知道他借钱是做一些非正规的事情,可能会违法乱纪时,这时候是万万不能够去借钱给他的,这种钱你借出去先不说能不能要回来,有可能也会惹的一身麻烦。
- 二、借钱不还
有些人借过钱后不及时还钱,向他要钱依然不为所动,等再需要钱的时候又“不要脸”的来借钱,这样的人肯定是不能再借钱给他的,借出去的钱也要想办法要回来,要不回来就当买了个教训,以后与这样的人不要再交往了。

救急不救穷
这句话的意思是:我们要帮助那些有急事的人,而不要去帮助那些很穷的人。
穷不是你借钱给他就能解决的,因为穷而借你的钱,你觉得这样的钱你还能要的回来吗?仔细想想这样的人为什么会穷,我们借钱给他并不是在帮助他而是在害他,如果要帮助他一定要从根本上摆脱贫穷,比如给他找一份工作之类的。

-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现在这个社会,只要一个人稍微的勤快一点,一定不会过上太不堪的生活,至少能吃饱能穿暖。至于那些想要靠别人让自己的生活过得更好的人,还是趁早打消这个念头吧,这根本解决不了任何问题。想要过上比较好的生活,还是需要自己的双手去创造。所以,大家遇到那些经常找你借钱,只为让自己的生活稍微好一点的人,还是及时止损吧。

不管是以前还是现在,多了解王阳明就能少走弯路
几百年来,王阳明的思想影响了海内外无数人,张居正、曾国藩、章太炎、康有为等都从中受益。
美国哈佛大学教授杜维明断言:21世纪是王阳明的世纪。

我们普通人想要摆脱困境,那就更得付出百分之二百的努力,这其中,还需要学习王阳明的智慧。想要了了解王阳明更多心学智慧的,建议读一读《传习录》和《知行合一》这两本书籍。
《传习录》是王阳明心学的精华和核心,里面通过一些有趣的记载,讲出王阳明心学智慧。而《知行合一》是人物传记,讲述了王阳明坎坷的一生,讲述他是如何从人生低谷走向万丈光芒的。

在这两本书中,你可以看到在官场披荆斩棘的王阳明,也可以看到在战场有勇有谋的王阳明,更可以学到他一生最高明的智慧!
王阳明心学是可以实际运用到我们生活中的智慧,是可以指导我们人生的智慧。它不仅是通俗易懂的白话文,还是以讲故事的方式让你学到智慧。读完了王阳明,方才明白,世界一切为人处世以及生存的道理,并且学到的智慧能轻松运用到自己的生活中,职场中,甚至是生意场上。

这套书从王阳明的一生,到人生的智慧,有大量丰富的故事,有时候哈哈大笑,有时候就会感叹人生!
尤其是在自己迷茫的时候,低谷的时候,读一读王阳明,你就会找到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