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阳明:言多必失!话太多的人,至少会有四种害处,容易祸从口出
王阳明:言多必失!话太多的人,至少会有四种害处,容易祸从口出
所谓祸从口出,言多必失,说得越多,往往错的就越多,而且,没有人会喜欢一个多嘴多舌的人。
明代“千古奇人”王阳明,在年轻的时候,就是个话很多、喜欢多嘴多舌的人,而且言辞很刻薄,所以常常得罪人。
有好几次,王阳明在席上取笑别人,结果遭到他人激烈的反讽,场面一度非常尴尬。有一次,在上朝时,王阳明不经意地多说了几句话,结果引起同僚的猜忌,虽然他并非有意,但听者有心,搞得他很孤立,也很狼狈。遭遇过多次这样的情况后,王阳明深刻认识到言多必失的道理,发誓从戒多言开始,重塑个人形象。
王阳明用自己的经历和心得告诉人们言多必失!并指出,话太多的人,至少会有以下四种害处,容易祸从口出,需要早早克服。
假如说话之前不仔细考虑别人的想法,随心所欲说出来,必然有意无意会伤及他人。而说出去后,再也无法收回,其害处也就无法避免了。就比如年轻时的王阳明,正是因为话太多而常常得罪人。
- 二、话太多的人,容易狂傲
王阳明曾说过: “古来言凶德致败者约有二端:曰长傲,曰多言。丹朱之不肖,曰傲曰嚣讼,即多言也。”
一个人话太多,急于表达自己,实际上是内心狂傲地表示。一般来说,话太多的人,要么是吹牛皮,要么就是自以为了不起,看不起他人,这才按捺不住冲动,要说出来批评或指导别人。
所以,要保持谦虚低调的状态,就应该尽可能少言。多思考,少废话,多听别人的看法和意见,时间长了自然就会越来越虚心。
- 三、话太多的人多,往往心不诚
言语一般是用来表达自己的某些观点、意见的,假如自己对这些方面没有研究,就无话可说。如果强不知以为知,只好用大话来唬人吓人。王阳明认为,多言则心不诚,也是这个道理。王阳明非常讨厌那些好说大话、空话的人,正是他自己多年谨言修行的结果。
- 四、祸从口出,言多必失
《颜氏家训》中也说: “无多言,多言多败;无多事,多事多患。”
对想要成事之人来说,严密是一个很重要的要求。同治六年九月,曾国藩给淮军名将刘铭传的信中说:“古来人才,有成有不成,所争每在“疏密”二字。”“疏”则多言,“密”则守口如瓶。
如果多言,透露出去的信息就会有很多,一旦为对手察觉很容易导致失败,历史上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
为什么都说,人生当读王阳明
王阳明有诗曰:"人人自有定盘针,万化根源总在心。却笑从前颠倒见,枝枝叶叶外头寻。"
在名利场中奔波、与世浮沉的现代人,是到了找找自己定盘针的时候了。因此我们说,人的一生就该读一读王阳明。王阳明的一些道理,能懂的人太少,但是当你懂得了,你会有一种不一样的洒脱和聪慧,这也是王阳明的魅力所在。
想要了解社会生活中的那些“人心”,学习到王阳明的智慧。你就要读一读这本《传习录》和《知行合一》了。除了《传习录》里通过人心去知晓行为的善恶外,《知行合一》更是讲述了王阳明坎坷的一生,讲述他是如何从人生低谷走向万丈光芒的。
这本书也是国学大师季羡林老先生推荐阅读的一本好书籍,领悟人生智慧,还能看到王明阳的传奇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