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统治者如何通过“弓马骑射”夺天下的?来了解八旗官马制度
在中国古代史研究中,游牧文明和农耕文明的交锋始终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命题。先有匈奴、鲜卑等民族对中原政权造成了严重威胁,后有蒙古直接覆灭汉族政权,建立甚至让西方人谈之色变的元王朝,几百年之后的满族推翻明朝汉人统治,缔造了可称为“中国封建王朝余晖”的清朝。可见,在冷兵器时代,游牧文明孕育下的草原骑兵,对农耕经济基础上的中原政权来说,是一股无比强大而具有威胁的军事力量。现在,我们就以距今最近的清朝为例,看一下“弓马骑射”是如何一步步助他们塑造强大战斗力,直至入主中原,走上权力巅峰的?

一、“弓马骑射”文化的兴起
清朝建立者满洲人发迹于现今中国东北地区,清人诗云:“地僻海天东,双流夹万松。洪荒藏太古,旷莽接长空”,描绘了东北大地古朴苍莽的自然风光。这里寒冷广袤,白山黑水环绕,就决定了满洲人采集渔猎为主要的生产生活方式,受这种生活方式的影响,满族男女老少几乎人人都会骑马,而身强体壮的男人也几乎人人都会骑射,所谓 “骑射”即在策马疾驰中飞剑中的。在寻常满族家庭中,假如生了男孩,他们就会在家门口挂上弓箭以向外宣告添丁,另外,在平时的时候,满族人也经常组织在校军场或是射圃进行操练,同时还会举办一些骑射比赛,诸如骑马射柳、射鸽子、射簇、射月子、射香火、射花篮式、射羊眼、射绸、骑马捶丸(击球)、跳马和跳骆驼一类的,这些或正规或娱乐的活动不仅使得满族人骑射技艺不断精进,也使得他们的锐意进取、强劲彪悍的民族性格得以形成,这对满族整个民族的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如果关注清朝服饰的话,我们会注意到在现代一些清宫剧中,皇族子弟或是朝廷官员手背处会有块向手指方向延伸的布,呈现马蹄形,这叫做“马蹄袖”或者“箭袖”,这可称作是长期的骑射习惯残余在后世清人生活上的体现。骑射本是满人谋生的手段,随着社会历史的发展,逐渐成为整个满洲族的核心文化,将其称之为“马背上的民族”一点也不为过。
骑射习惯延伸到满族人生活的方方面面,深刻影响着他们的风俗习惯,甚至他们的政治军事建构基础都是建议在骑射上面的。八旗制度是满族人主要的政治、军事和社会组织形式,关于其主要特点,即为“精于骑射”,“出则为兵,入则为民”。建立在骑射文化基础之上的八旗制度是最适合满族社会发展的制度,它不仅整合了当时松散的满族部落,使社会进入了更加严密系统的管理之中,更是为后来满族进军中原打造了一支训练有素、勇敢善战的劲旅。

二、八旗官马制度——骑射习惯组织系统化的结果
依靠八旗制度强大的组织协调能力,加上长期训练得来的精湛骑射技艺,清朝先祖带领着八旗军,所向披靡,兵锋而无往不利,先后通过萨尔浒之战,夺取明朝辽东七十馀城;不到半月,占领大半个朝鲜,去除后顾之忧;松锦之战势如破竹,明朝辽东防御体系全线崩溃;清军入关建立大清,数年间消除各地农民军和明朝残余势力,统一全国。当年英雄人物早已化为尘土,但是几十万八旗军竟有如此强大的战斗力,以小制大,驱使中原几万万汉人,个中原因不禁引人深思。笔者认为满清以区区几十万人口掌控天下时局的原因,除明王朝腐朽堕落和满清相对清正严明之外,其军队建设,特别是官马制度的建立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通过上文的叙述,我们可知马匹对于满人和满清政权的意义,所以早在部落时期,满人先祖就重视马的喂养、训练和管理。伐明过程中,由于战时需要,满人对马匹数量和质量更加地看重,所以一整套官马管理体系的建立就成了大势所趋,由此八旗官马制度应运而生,那这一制度具体是什么?它和以前满人喂养马匹的方式有什么不同呢?
首先,改变官兵私人喂养,朝廷统一出资。在以往,因为八旗军是军民合一的建制,所以,战马基本上是由兵士个人喂养,在当时战马的草料花费对于一个家庭来说就是一笔巨大的开销,加上战时不同往日,清廷就着手借助国家财政对战马进行统一喂养和训练,以保证前方战事需要,这被称为“出青”,通俗来讲就是,在夏半年将八旗官马统一送至察哈尔地区的天然草场喂养,以减少草料开支,冬半年又交由兵士个人喂养,在此期间由国家出资给兵士补贴,这部分钱叫做“马干银”,补贴的设置充分调动了官兵的积极性,也保证了官马的喂养效果。将官马喂养花费纳入财政支出,保证了官马的质量,大大提升了满清骑兵的战斗力。
其次,设置马场,实行圈养。清军入关对于清朝来说确实是一个重要的节点,特别是对于其生产生活环境来说。入关前牧马业适应了满族人游牧经济发展,进而达到了相当的规模,成为了满族一大特色经济,同时也对整个满族的发展壮大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入关后牧业环境相对于以往发生了巨大变化,不能再像以前那样进行松散的放牧,所以满族统治者开始设置马厩和划定马场,实现官马的“定居式”喂养。同时在统一全国的过程中,每收复一个地方,在设立驻防地点的同时,也会配备马场,建立马场的人员奖惩体系。在全国范围内设置马场,适应了中原的生产生活方式,既能最大化利用资源,取得良好经济效益,也保证了各地战马的稳定供应,从而有利于中央对地方的局势掌控,稳定清朝前期的统治。
最后,设置行政机构,专门管理官马。八旗官马制度,准确来说建立于清军入关之后,在中央,设置了兵部车驾清吏司、太仆寺和内务府上驷院三个部门,车驾清吏司主要管理着全国八旗、绿营的战马和各地驿站的驿马,凡是和马政关系紧密的都在它的管辖范围之内,太仆寺的职能主要是管理全国各地的马场,上驷院是内务府的下属机构,它的职责是管理皇家马匹、车辆;在地方,也设置了专门的马政机构,特别是西北马场的建立,极大解决了清廷西北用兵的用马困难。设置专门的行政机构进行统一的管理,使得中央对全国官马的管理加强,同时也使马匹喂养日益规范化系统化,对战马的质量和战斗力提升有很大促进作用。

三、总结
政权成立初期,满人强大的战斗力主要得益于根植于其游牧传统的骑射文化,在这一传统影响下,满人“弓马骑射”技艺精湛且民族品格骁勇善战,组建八旗是适应了传统。
巩固政权时期,满人依旧保持强大的战斗力,不可否认,面对外部环境的变化,他们改变原来私人喂养模式、实行圈养并设置专门机构,推出八旗官马制度是结合实际,进行革新。
由此可见,继承和创新在一个政权的建立和维持上有相当重要的地位,蒸蒸日上的清政权能消灭日渐腐朽的明朝,进而问鼎中原的原因,从这一点上便可见一斑了吧!
参考文献:
1.唐云松.清代满族八旗骑射文化的崛起与流变[J].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2011年6月.
2.崔桦.农牧视野下的中国古代战争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1年5月
3.左都御史.清代此三个衙门比较特殊,它们不管人事只管军马,且深受皇帝器重.2018年5月.
4.张帅.清代八旗官马制度变迁.2019年6月2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