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和秋瑾本来是同一革命团体的人,为何后来产生了极大分歧

在清末年间,英国人用炮火打开了中国对外开放的大门。这扇大门的打开带来的不仅仅是商业、文化上的交流更多的是对中国的迫害。在这期间中国先后签订了《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等多个不平等条约。但是中国人并没有眼睁睁的看着中国走向灭亡。

中国的有志之士们在这时逐渐站了起来,建立社团、开报社......这期间鲁迅和秋瑾的表现格外突出,引人注目。但是鲁迅和秋瑾是一个革命团体的人,为什么后来疏远了呢?

鲁迅和秋瑾本来是同一革命团体的人,为何后来产生了极大分歧

1902年,鲁迅通过重重考试拿到了到东京弘文学院留学的资格。在留学期间,鲁迅和好友许寿裳进入浙江学会并成为了其中的骨干分子。1904年时,秋瑾自费在日本留学,在留学期间逐渐接触到了相关的革命团体也认识鲁迅。

据相关资料记载,由于两人既是老乡又有着相同的志向和信仰,因此两人在东京是交往十分密切。秋瑾在当时担任着中国同盟会浙江分会的会长的职位,鲁迅也是浙江同乡会成员。两人经常会互相听对方的讲座,共谈理想和共商国家大事。

鲁迅和秋瑾本来是同一革命团体的人,为何后来产生了极大分歧

但在一次暗杀行动上两人第一次产生了分歧。那时日俄战争即将在中国东北地区爆发,国内外形势也相当严峻,鲁迅所在的革命团体决定组织暗杀行动。

鲁迅被好友许寿裳推荐进入这次行动,可是当行动即将开始时,鲁迅对组织者说:“我若死了,我的老母亲怎么办?”这个理由看似很合理,但在当时的秋瑾看来鲁迅也不过是一个贪生怕死之辈,因此秋瑾从那个时候起主动疏远了鲁迅。

而真正令两人形同陌路的是革命政见上的不同。1905年,清政府为了打消清朝留学生的积极性便向日本政府提出有关清朝留学生的多条建议。之后,日本政府颁布了一则《清国留学生取缔规则》的政令。此政令一出在清朝留学生之间引起了轩然大波。

鲁迅和秋瑾本来是同一革命团体的人,为何后来产生了极大分歧

鲁迅和秋瑾所在的革命团体那时出现了两个政见不同的派系,而鲁迅和秋瑾恰恰属于不同派系的人。鲁迅所在的派系认为:应该继续留在日本学习;而秋瑾所在的派系则认为:罢课回国,继续革命,兴办教育

日本媒体见两方派系争执不休便发表言论嘲讽道:“出于清国人自有的放纵卑劣的意志,其团结也颇为薄弱。”此时兴起轩然大波,秋瑾召集所有人,在他们面前慷慨激昂的发表言论同时批判鲁迅等人,在所有人面前秋瑾拔刀喊道:“若回国后,投降满虏,卖友求荣。欺压汉人,吃我一刀。”在此事结束后,鲁迅和秋瑾彻底断了联系。

鲁迅和秋瑾本来是同一革命团体的人,为何后来产生了极大分歧

鲁迅和秋瑾之间虽然存在着政见上的不同并且在后期两人的关系并不友好,但是鲁迅依然对秋瑾怀着尊敬。在鲁迅的著作中曾评价秋瑾为人能干直率,有很多人怕她。但是性格开朗,热心公益,也有很多人愿意接近她和她往来。虽然秋瑾姑娘生的秀气,但是人品很高。可见在鲁迅心中秋瑾与他即使是不同道路上的人也是值得令鲁迅去尊重和敬佩的同辈人。

参考文献:

《关于鲁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