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年人最大的悲哀,就是突然发现自己成了鲁迅笔下的人物

我时常幻想,幻想我会成为作家笔下的人物,我曾幻想我是沈从文笔下的翠翠,是个活泼精怪的小丫头,她和二老的爱情是我所向往的爱情;幻想我是柯南道尔笔下的福尔摩斯,精明强干不失自我;幻想我是海明威笔下的桑提亚哥,永远不敢趋于命运,平凡而又不凡。

但我不敢幻想自己成为鲁迅笔下的主角,甚至不敢幻想成为先生笔下的任何一个人物,我觉得我一这样去幻想就会发出人生多艰的喟叹

成年人最大的悲哀,就是突然发现自己成了鲁迅笔下的人物

我读鲁迅不多,可现在细细回忆起来,虽然具体叙事手法之类的都记得不太清晰,可我所读过的文字内容情节竟都能记个大半,这对于我这样一个“健忘症”患者来说可是极为难得的。我读过的鲁迅中,令我印象深刻的主人公也就狂人、阿Q、孔乙己、陈士成等几个人了。

他们每一个上都透着特有的悲剧色彩《狂人日记》中,狂人在文章最后发出了“救救孩子”的嘶吼,可你回过头来看小序部分,鲁迅写的是“然已早愈,赴某地候补矣”,是说狂人的“病”好了,他融入了社会中,成为了他曾经所深恶痛绝的“吃人者“

这个结果,当时着实让我脊背发凉,你发现了世界的真相,妄图改变世界,可最后你却深陷其中,只能与世界同流合污。而这样的发展像极了我们现在很流行的一句话”我们慢慢变成了自己曾经最讨厌的人“。

成年人最大的悲哀,就是突然发现自己成了鲁迅笔下的人物

《阿Q正传》里的阿Q,无疑是世界经典人物形象之一,从他的名字开始,到他的行为习惯,做事方式,都在细枝末节处透露着这个人的悲剧性。我觉得鲁迅先生不愧是文学大拿,单从给角色的起名中便可见一般。这个身世不详名字不清的代号阿Q的人究竟是谁呢?他不是任何人,他也可能是任何人,他可能就是我们身边的某一个人,他可能就是我们自己

我看过《阿Q正传》的电影,在电影结束的地方,有一小段画外音“阿Q死了,阿Q虽然没有女人,但并不如小尼姑骂得断子绝孙了。据考据家的考证说,阿Q还是有后代的,而且子孙繁多,至今不绝……“我当时觉得这一段加的极好,不是某些作品中的狗尾续貂,画蛇添足的行为。

阿Q身上最最出名的可谓就是”精神胜利法“了,用精神上胜利的假象来掩盖和否认事实上的失败,来取得自己精神上的自我安慰和自我满足。举个例子阿Q被人打了,被打后,阿Q就想“我总算被儿子打了,现在的世界真不像样”来获得精神上的胜利,后来阿Q的这种自我安慰的方法被人熟悉了,再打他时就说“阿Q,这不是儿子打老子,是人打畜生。"

成年人最大的悲哀,就是突然发现自己成了鲁迅笔下的人物

自己说:"人打畜生”即便这个样子,阿Q依然有获胜的颁发,他两只手都捏住了自己的小编根,歪着头说道“打虫豸,好不好?我是虫豸——还不放么?”他自己将自己比起畜生又降了一格,但是他觉得自己成了第一个能自轻自贱的人,这个第一美妙的不可言说,于是他又以自轻自贱的方式获胜了。

忘记在哪里看到了,说是阿Q的精神胜利法有三个表现,自我安慰,自轻自贱,自欺欺人还有一个最后的绝招“忘却“。而就是这样的阿Q,在遇到小尼姑时,就把自己懊恼、不满、仇恨都一股脑的宣泄出去,转嫁给了这个比自己更弱小的可怜人。

林兴宅先生层评论阿Q,说他”质朴愚昧又狂妄自大;率直任性又正统卫道;自尊自大又自轻自贱;争强好胜又屈辱服从;狭隘保守又盲目趋时;憎恶权势又趋炎附势;排斥异端又向往革命;蛮横霸道又怯懦悲切;敏感禁忌又麻木健忘;不安现状又安于现状“真是字字珠玑,鞭辟入里。

成年人最大的悲哀,就是突然发现自己成了鲁迅笔下的人物

最后我想说说,鲁迅先生笔下我最不想成为的一群人,没错,一群人。这群人在鲁迅先生的文章里无处不在,他们就是“看客“

那什么是看客呢?我想但看这个词的文字组成,不用我说你也了解了这个词的所说 的是什么人。所谓“看客“,重点就要突出这个”看“字,不管男女老少,他们只有一个动作——那就是看,看一切热闹,看一切表演,看一切”新鲜事“。

《孔乙己》中,他们是嘲笑孔乙己的酒客、咸亨酒店的掌柜等人;他们是《明天》对单四嫂子戏谑冷漠的红鼻子老拱、蓝皮阿五等人;他们是《药》中百无聊赖的茶客;他们是……

程度轻的,是看看他人的乐子,而对于其本身的境遇生死等事不关己,一个在他们日常中常常出现的生命的离去不会引起他们多馀的感慨和思绪,是“社会对苦人的凉薄“,像是《孔乙己》中的那些酒客。

中等程度的看客,冷漠,自私,做的事不考虑他人,好比《明天》中单四嫂子的宝儿死了,红鼻子老拱、蓝皮阿五这两个知情者没有任何震动,仍然是在酒桌上继续喝酒,仍然提尖了喉咙大声唱歌调笑。

最高等级的看客啊,则进化出了一种”众口铄金,积毁销骨“的能力,舆论,流言的力量真是强大的可怕的,它不仅会置人于死地,甚至还会”鞭尸“,死后依旧颠倒黑白,死无所得,死无价值。

成年人最大的悲哀,就是突然发现自己成了鲁迅笔下的人物

这些看客,他们是身份各异,地位相差悬殊,他们之所以热衷于鉴赏别人的痛苦,大概就是因为本身的精神太过于匮乏无聊,渴望获得一些日常中没有的精神刺激,以便于让自己麻木的精神有所触动,以此为乐。

鲁迅笔下的主人公在这写看客眼中,不管是有真实痛苦和心酸无奈的下层大众,还是真诚崇高,努力奋进最后牺牲了的革命者,斗不过是个“热闹“,是一出”戏“。但凡有”热闹“可看,这些人就奔了过去,好事者起哄,议论纷纷。嘲笑不断,他们是”无主名无意识的杀人团“。

忘记是哪年曾看过一则新闻,有一个姑娘想跳楼轻生,警察们赶紧前去救助,底下也拉好了警戒线。警戒线边一群人站着在哪里围观,男女老少都有,热闹非凡

有人小声议论着,这姑娘怎么还不跳啊,到底是为了什么跳楼啊之类的话语,更有甚者甚至拿着手机进行拍摄并大声的向姑娘喊,“你倒是跳啊。“这种话。我当时惊恐异常,国人何时冷漠麻木至此,死亡竟然也无法让人升起敬畏之心,陌生人的死亡,对你来说可能仅仅是你拍摄的道具。

成年人最大的悲哀,就是突然发现自己成了鲁迅笔下的人物

这种人毕竟也还是少数,我现实生活中是没遇到过得,我遇到的更多的是“线上看客“。微博,贴吧一类的在线流言社区才是他们的主战场,热闹不断,看戏不止。手比脑子快的多,还没有辨析明白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手里的文字巨剑已经向着对方劈头盖脸地砸了过去。然后,动动手指,继续转战下一条微博热搜。

而你呢?也是如此吗?你身上是否也有着我所说的这人的影子呢?

成年人最大悲哀莫过于发现自己逐渐成为鲁迅先生笔下的人物。我的成人礼在四年前,我的毕业礼在三个月前。我刚刚踏入社会,如果让我成为鲁迅先生笔下的人物,我不愿!不想!不甘!

夜深了,今晚的我想幻想自己化身金庸先生笔下的黄蓉姑娘,做一个潇潇洒洒,肆意快活的武侠梦。

参考文献:

《阿Q正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