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人为何祭炎帝、黄帝?

中国,有着几千年的历史,到新中国建国之前也经历了二十四的朝代,可谓是有着丰厚的历史底蕴。东周末期,周王朝王室衰微,名为天下共主,实则早已如同虚设,几大诸侯国不甘屈居周王朝管制,纷纷割占土地各据一方,几大诸侯国在得到权利的同时,其想吞并其他国家的野心也日渐庞大,这持续了很长时间战乱拉锯,史书上称这一时期为“战国七雄”

这几大国之间,最值得一提的便是秦国,建国初期,秦的政治、经济、文化等皆落后于其他国,且地处偏僻,实力一直较弱,故而极其不显眼,不被其他国家所重视。到公元前361年,秦商鞅变法使秦国力不断强大,公元前325年秦惠文王称王,至前316年,秦国灭蜀国,从此秦国由弱秦变为强秦,正式成为一个大国。

今天咱要说的正是秦,前面说的有点扯远了,那么,我们进入正题:秦人为何祭炎帝、黄帝?

秦人为何祭炎帝、黄帝?

关于这个问题,有必要先说一下炎帝和黄帝。炎帝神农氏与黄帝轩辕氏皆为三皇五帝之一,是人类文明的始祖,为人类的文明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相传,炎帝生于历山镇南九烈山的神农洞,笔者据司马贞《三皇本纪》载:“神农氏,姜姓以火德王。母曰女登,女娲氏之女,忎神龙而生,长于姜水,号历山,又曰烈山氏”

后炎帝在湖北神农架一代活动,他搭建棚屋供人们居住,他搭架采药、尝遍百草,研究药理并编写药书,为当地百姓看病治病,他惩恶扬善,弘扬人间正气,采桑、种树、纺织、编曲、养殖家禽、创贸易流通等,他与民同乐,开创盛世祥和。

黄帝,跟据司马迁《史记•五帝本纪》记载:“黄帝者,少典之子,姓公孙,名曰轩辕”,他年少便有非凡的智慧,口齿伶俐,长大后能言善辩、见识广博,是一位很受推崇的部落首领。炎帝部落与黄帝部落是当时的两大部落,为争夺优厚的领土,他们于板泉大战,后以黄帝胜利而告终,炎帝向黄帝称臣。

后九黎蚩尤发动叛乱,在与蚩尤大战中,黄帝部下发明了指南车,最后平息战乱,统一天下。黄帝统一之后,教人们养蚕,造宫室、造车、造船、制作五色衣裳等,因为炎帝和黄帝皆是人类文明的极大推动者,且炎帝族和黄帝族原来就是近亲,故而人们将二位共称人类始祖,称自己为“炎黄子孙”。

秦人为何祭炎帝、黄帝?

从古至今,历朝历代皆有祭祀活动。在司马迁《史记•封禅书》中记载秦灵公“设吴阳上畴祭黄帝;设下畴,祭炎帝。”秦灵公于雍之吴山置畴祭祀炎帝、黄帝,这是秦人秦国发展史上一项非凡之举,其意义深远。古代君主对于祭祀是格外重视的,祭祀活动充满神圣威仪感,且很多祭祀活动都充斥着浓厚的神话色彩。至于秦人为何要祭祀炎帝、黄帝,主要有以下几点:

第一点,与秦国当时的统治者有关,史书记载,自秦建立以来就少有昏庸残暴的君主。观秦历代祖先,秦襄公作西畤,祠白帝;秦文公设鄜畤,祭白帝;秦宣公设密畤,祭青帝,皆有去祭祀以往文德先祖。秦灵公与其先辈相比是有过之而无不及,他十分信仰中原文化,在祭祀活动中自然是要把人类文明的始祖给搬进来。

第二点,君主何为君主?民之所依,得民心者,才是可得天下的君主,如何使黎民百姓信服自己,无疑是进行精神文化上面的洗脑是最为稳固且长远的。

于是自秦灵公始,秦开始祭祀炎帝、黄帝,把炎黄二帝纳入秦国百姓的思想体系,对秦国百姓进行彻底的洗脑,让秦国百姓明白,秦国的精神文化是与中原的传统文化同脉相承,中原的百姓不会有文化错位的思想,认同秦国,认同秦灵公,就是认同中原文化,也是生存之道。

秦人为何祭炎帝、黄帝?

当时秦欲图强东进,高举寻根续谱大旗,认为秦人先祖于居东方,史学家司马迁在《史记秦本纪》曰:“秦之先,帝颛顼之苗裔”,他撰写史书的源头便是出自秦国的史书,这应该就是人们信仰人类祖先出于中原黄河流域的根源吧。

秦灵公通过极为庄严的国家祭祀来祭祀炎黄二帝,对秦人渊源出处给予了官方的整合,秦人也于此彻底融入东方,秦人亦是中原人,这对秦人后来横扫六国,一统天下,颇有助益。第三点,如上文所说那般,炎帝、黄帝二位领袖是中华文明发展的卓越贡献者,是人类文明的始祖,他们被所有中华人民所推崇敬仰。

祭祀时祭炎帝、黄帝是十分合乎情理的,他们是中华文化的传承,且祭祀炎帝、黄帝让百姓更加信服,参与性高,炎帝、黄帝从古时起就已经成为了中华文明的象征。

既然说到祭祀,那便顺带说一下封禅。封禅在古代很受重视,是帝王在泰山举行的一场祭祀天神的活动,在《五经通义》中云:“易姓而王,致太平,必封泰山,禅梁父……告太平于天,报群神之功”,以正自己“天子”的身份,这是古代帝王在强调君权神授的一种政治手段。《论衡•书虚》中记载:“为王太平,开封泰山,泰山之上,封可见者七十有二。”

这其间,炎帝、黄帝也曾封禅泰山,自秦朝开始,历代君主对于封禅泰山都极为重视,既可树立自己的至尊地位,也可巩固封建统治,而泰山无疑被抬到了神化的地位。

秦人为何祭炎帝、黄帝?笔者所作,也许并不全面、通透,各位看官可作参考观之。

参考文献:

《史记秦本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