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生遭嫌弃,总理却夸她“巾帼英雄”;一生未婚,将自己献给科学

出生遭嫌弃,总理却夸她“巾帼英雄”;一生未婚,将自己献给科学

民国时期,女性地位还尚未觉醒,男尊女卑的传统观念仍然非常普遍。在这样的社会文化中,女性学者的数目便可谓屈指可数。就算是今天,我们也常常开玩笑,在社会上有三种人:男人、女人和女博士。刘恩兰,便是在这样的社会中脱胎而出的优秀女性学者,她是中国第一位地理学女博士。

1905年,在冬天仍然没有远去,春天刚刚苏醒的一天,山东安丘一个小山村中一个婴儿呱呱坠地。对于这世间,一个新生儿是一个再平常不过的存在,但是对于一个家庭,那可是一件大喜事。民间有这样一句俗语:“隔辈亲,亲又亲。”出生孩子的祖父在生产过程中等待得无比焦急,哭声刚刚传出墙头,他便急忙跑去询问孩子的情况。

当他听到出生的是个女孩的时候,脸上的笑容一下子便消失得无影无踪。他气得转身跑回屋里,在炕上抱着水烟袋,一声不吭,脸还拉得好长。这便是刘恩兰在刚出生时的遭遇。

过几天后,以为老人的心情稍微平复了些,父亲把小刘恩兰抱到了炕上想让祖父看一看孩子。没想到,老人眼都没有抬,好像打心眼里决定不认这个孙儿一样。只见他把眼袋往炕边上一磕,音调里不带任何感情地说:“女孩子家,不能上炕!”一股浓浓的嫌弃。“把她放到墙角的干草上。”刘恩兰就这样被当做了某种不干不净的物件,在一问世的时候,便遭到了如此冷遇

两岁的时候,刘恩兰生了一场大病,奄奄一息。但是无情的祖父下令不许任何人照看她。孩子疼在身上,父母疼在心里。他们实在看不下去自己的女儿活受罪,便趁着老人不在家偷偷宰了一只鸡熬鸡汤给刘恩兰喝。刘恩兰也十分争气,渐渐地好转了。后来家里大人再给小刘恩兰讲这段往事的时候,她的心里就埋下了要为女性平权的种子。

出生遭嫌弃,总理却夸她“巾帼英雄”;一生未婚,将自己献给科学

八岁时,家里分西瓜。祖父给孙子们吃甜甜的瓜瓤,但是给孙女们只是一些瓜尾巴。刘恩兰此时已经产生了一些性别意识,她愤愤不平,把瓜尾巴狠狠地摔在了地上,并发誓此后再也不吃西瓜。果不其然,她没有食言。直到1943年她38岁时的一次野外考察,断炊数天实在饥饿难忍时,她才吃了多年以来的第一块西瓜。

虽然她的祖父因为重男轻女的观念非常嫌弃刘恩兰,但是她的父母却无比爱她。刘恩兰的父亲在广文大学执教,授课之馀,他常常抱着刘恩兰教她读书识字,有时候也会给她讲八仙过海、蓬莱仙境的神话故事。从小浸润在知识与神话故事中的刘恩兰,早早就对知识海洋产生了无限的向往。

1919年,父亲把刘恩兰送到南京汇文女子中学考学。当时的学校都是些高官文豪家的大小姐,哪里见过这样一个从小山村来的女娃子。尽管那些女学生对刘恩兰不屑一顾,但是刘恩兰成绩极其优异,一下子就跳级考入了高中二年级。她聪颖过人,一年半的时间便读完了高中三年的课程。随后刘恩兰又进入了金陵女子大学学习,20岁便毕了业。因为父亲重病,她没有办法深造,小小年纪就登上了讲台。不久又被聘为金陵女子大学附中教导主任。

1929年,在她执教六年后,她因为学业成绩优异,被金陵女子大学送到了美国留学读自然地理专业。

出生遭嫌弃,总理却夸她“巾帼英雄”;一生未婚,将自己献给科学

如此才华横溢、品貌端庄的女子,自然是不乏追求者的。甚至有许多人都已经上门求婚。但是刘恩兰一一谢绝了。这个时期正值她的学业事业蒸蒸日上,她暂时不想儿女情长耽误了她更长远的发展,她还想努力实现她的志向。

刘恩兰在美国克拉克大学攻读地理学硕士,而后又在芝加哥大学进修。毕业后,她有一个独特的毕业旅行,那就是在回国的路上周游世界。当然,在这一路上她也对世界自然地理有了更深刻的研究理解。回国后,她就在金陵女子大学建立了地理学系1934年,她又与竺可桢等建立了中国气象学会和中国地理学会,是中国地理学的重要人物。

1938年,正值战争时期,刘恩兰又远赴英国,在牛津大学圣希尔达学院攻读自然地理学的博士学位。她成为了中国首位地理学的女博士。

出生遭嫌弃,总理却夸她“巾帼英雄”;一生未婚,将自己献给科学

读书期间,她在英国测量英吉利海峡,为盟军登陆提供帮助。这个小小的研究却在之后成为了她将来安身立命的基础。她回国后参与的有关永定河、淮河、桑干河等河流的治理,甚至是未来投身海洋研究,都与此时积攒下的经验不无关系。

1941年,刘恩兰回国。她继续执教,培养出了许多优秀的女性地理学学者,并且进行了许多极有意义的研究。同时,她也积极参与战争中的救亡工作。

新中国成立后,刘恩兰的鸿鹄壮志逐渐得以实现。总理曾经三次接见她,盛赞她是“巾帼英雄”,并邀请她参加中国科学院的组建工作。

刘恩兰从事教学和研究工作的时候一丝不苟,毫不畏惧苦与累,这种对于科学和事业的激情常常感染身边的人。一期学员杨桓、罗超回忆起,1956年春刘恩兰带领海军工程系海道测量专业学员外出考察时说:“记得在渤海长山列岛考察自然地理时,她领着我们,不顾生活与行动上的不便,坚持上军舰实习。在军舰的颠簸中,她晕船了,但一登上岛屿,她依然步履矫健,指点着海湾、岛屿,对我们讲解地质的演变,潮汐的涨落。大自然像一本教科书似地由她一页页地展现给我们,在她的身边,我们不可抑制地被她那热爱科学、热爱祖国海洋的不倦精神所感染,决心更加勤奋地学习……"

出生遭嫌弃,总理却夸她“巾帼英雄”;一生未婚,将自己献给科学

刘恩兰在古稀高龄的时候还经常外出参加学术会议和沿海考察。她发现红树林遭到破坏,还折取了一支树枝,在北京的讲台上高声呼吁保护红树林。74岁,在参加悉尼的世界海洋会议时,她还登上了270米的电视塔,外人皆惊叹。是啊,刘恩兰就是始终抱着这样勇于攀登的精神过着她的一生

刘恩兰终身未婚,但她早已把自己献给了科学,献给了地理学研究事业。她像一朵怒放的花,在岩缝中惊艳天地。

文/南宫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