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9年,苏联集结军力80个师、近110万大军,为何最终未敢南下中国

1969年,苏联集结军力80个师、近110万大军,为何最终未敢南下中国

"没有永恒的朋友,也没有永恒的敌人,只有永恒的利益"——温斯顿丘吉尔

友谊一直只是一个相对持久的关系,但却绝非永恒。人与人之间,恒远之友情尚且凤毛麟角,能奉为美谈,何况乎势力之间,国家之别。没有永恒的朋友,只有永恒的利益这句话,放在国与国的高度层面上,得到了更加深刻的印证。

纵观中外史书,利益使然,今日一衣带水亲如一家,明日刀戈相向大兴国战,司空见惯矣。上世纪六十年代末中苏之间的关系恶化,两个原本的友邦,一度在各自边境陈兵百万,然而最终苏联却未敢南下中国,本文所述,即是这其中缘由。

早生间隙,隐患暗藏

旧中苏关系指的是旧中国国民政府与苏共之间的关系,自新中国建国,苏共中央不再承认败退的国民政府为中国合法政府,新的中苏关系遂在我党所领导的新中国与红色要塞苏维埃之间建立起来。

1969年,苏联集结军力80个师、近110万大军,为何最终未敢南下中国

然而中苏矛盾,早在解放前土地革命时期就种下了萌芽,中共认为苏共与共产国际的革命路线并不符合当时缺乏工人阶级的中国国情,遂否决了苏联路线,发动农民革命,代表苏联路线的"二十八个半布尔什维克"也被拉下马来;毫不留情地驳了苏共的面子。

抗战胜利后,苏联先是提出中共与国民政府合作执政,后又忽视中共意向,擅自与国民政府签订《中苏友好同盟条约》,到这时,中共与苏共的关系已然有了几分貌合神离的苗头。新中国成立,中苏关系迎来一段短暂的蜜月期,这时期苏联虽对中国有大量技术援助和大批援华人才,其用心却是为驻军中国奠定基础

但中共中央与苏共中央之间的意识形态差异,从根本上决定了,中苏关系并不可能求同存异。中共始终秉持着对外和平底线和对红色阵营的善意,单纯因意识形态差异而做出侵害他国现实利益举动的,始终都是苏共。

1969年,苏联集结军力80个师、近110万大军,为何最终未敢南下中国

两度越界,友邦反目

因为受着苏联方面的好处,中国政府也不好点明苏联的某些举措;直到1958年苏联提出极其侵害中国主权的"长波电台计划"与"联合舰队计划",中苏关系才在这时真正恶化,即便未公开宣告破裂,但两国之关系已然暗潮涌动,火星四溅。

长波电台计划,苏联以监测潜艇指挥潜艇为名,提出在中国海南建设大型侦察用军事基地,实谋监控中国南部各省重镇;一计不成,苏共再出一计,提出联合舰队计划,"帮助"中国建设海上力量,这则是苏联不加掩饰地妄图军事控制中国的狼子野心,以当时中国极其薄弱的海军基础,与苏联共建联合舰队,无异与虎谋皮。

这两项举措,苏联意在投石问路,假若中国政府同意,苏联便会得寸进尺。出乎苏共的预料的是,中国政府在涉及主权的问题上的极度坚决。这使得苏共的大国霸权主义路线在中国政府面前吃了闭门羹,自然恼羞成怒,想制裁中国。而中国政府因为苏联的两度越界而不改,亦然彻底做好了同苏共撕破脸面的准备。

1969年,苏联集结军力80个师、近110万大军,为何最终未敢南下中国

1958年的"炮击金门"行动,使苏联彻底意识到,中国彻底脱离了掌控,遂对中国实施初步制裁,并屡次公开以各种形式明嘲暗讽中共社会主义路线及我党意识形态。就此,中苏关系真正僵化,开始了长达近十年的"论战"阶段,双方均认为对方方针有误且意识形态背离社会主义却也都认为对方应当予以改正。

直到1966年时,中苏关系已经僵化到中国除允许苏联经中国向越战中的越共政府输送物资外冻结任何其他行为。特殊时期,两国虽未断交,但两国关系近乎名存实亡,直到1967年歹徒冲击苏联驻华大使馆,两国关系走向对立冲突的局面。

随着两国之间的关系达到冰点,中苏之间的态势终究还是达到战争一触即发的局面。1961年时,苏联已然在靠近新疆的边境线陈兵12个师团兼两百架飞机。待到1968年,更是增兵至25个师,另1200架飞机和200具导弹

1969年,苏联集结军力80个师、近110万大军,为何最终未敢南下中国

除此外,苏联甚至威压外蒙古,在其国境线和远东边陲集结了55个师70万军势,至此在中苏边境线上,苏军集结军力达到80个师、近110万之多。空中力量更是强达战机3400架,并各类导弹装置3500具,坦克、战车数万辆。

甚至还有33个中程导弹基地蓄势待发。苏联对中国的恫吓威逼之意不言而喻,然而新中国早已不复昔日屈服列强的羸弱,遂在同年8月,从南方各军区急调重兵至中苏边境各重镇地区;同时,中国政府发动全国军民大力备战,"广积粮、深挖洞"持久抗敌之准备充足,举国上下枕戈待旦。一时间,无论东西方诸势力均以为中苏之间,必有一战,故举世哗然。

1969年,苏联集结军力80个师、近110万大军,为何最终未敢南下中国

终究是苏联未敢起兵南下,红色阵营也没有陷入真正的内耗。究苏联不敢南下之因,无外乎如下三般:

1、 中苏军事对峙前期,中国政府"两弹一星"突破斐然,苏联恐两国交战引发核战,赤色阵营内耗使欧美诸国坐收渔利。

2、 中苏边境线亢长,远东地区相距苏联核心地区甚远,战事一起,极易陷入长期拉锯,有被分割击破之危。

3、 中国解放军在中苏对峙时期尚有数十万作战经验丰富的沙场劲旅,中国之轻重工业基础初成,举国之力,与苏联一战大有可为。

综上三种忧虑,苏联纵陈大军百万、战车万乘,终究惧于中国军民举国死战,未敢南下

长期对立,终归和平

1969年,中苏于珍宝岛、铁列克提两地爆发局部武装冲突,交锋数着,终是各自克制,均未敢大起战端,两国从剑拔弩张的武装对峙转为长期的军事对立,不予交往,即便中间偶有两国领导人非正式会谈,两国的对立态势依旧未有较大缓和,仍旧互相提防。

二十年后,物是人非,苏联势微,大厦倾覆。接替苏联的俄联邦不再敌视中国,矛头转向北约欧美,而中国致力于解决台岛独立运动和经济开发,两国遂从昔日对立转为唇齿友邦,物是人非,沧海桑田,中苏乃至中俄的诸般纠葛,说到底,不过是势随利动罢。

文/南宫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