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奸钉子户":因角色被村民殴打,被妻儿厌恶,谁知他军人家庭出身
早些年间的演员演技都极为精湛,饰演坏人往往让人恨之入骨。然而很多观众却把这种在电视里的情绪带到了生活中,有些演员也因为在银幕上刻画出了一个人人痛恨的丑恶形象,而因此在生活中遭到了不公平的待遇。比如说还珠格格里面的容嬷嬷的扮演者李明启老师,就因为演技过于逼真,曾经有一次去买菜,就有人往她身上扔鸡蛋。
近几年抗战题材的影视剧一直深受老一辈人的喜爱,虽然现在的抗战神剧层出不穷,但是其中也不乏有精品之作。我国还有一位这样演技精湛的演员,他因为经常在抗战题材的电视剧中扮演汉奸的形象而为人所熟知。但是这位演员却是军人家庭出身,却因为演汉奸出了名。由于演技过于精湛,还还被老百姓们打,被儿子误会。那么这个人是谁呢?
抗战电视剧中人人喊打的"狗腿子"
我们都知道在抗战电视剧中,只要一出现一名日本军官,那么他的周围必定会围着一个容貌猥琐的翻译官,这个翻译官在日本军官面前低头哈腰,极尽谄媚阿谀之态。翻译官作为汉奸的身份本来就让人们十分反感了,他们那种低头哈腰的态度,更增添了观众的厌恶情绪。因此翻译官大都被称之为狗腿子。有的时候这种狗腿子的形象,只是为了能够让人们印象深刻。狗腿子在电视上经常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让抗战的电视剧也平添了许多喜剧色彩。
而这些狗腿子的扮演者往往长相奇特,试想一个长相帅气的人也不可能演狗腿子,因此导演选择人的时候,就会挑选一些容貌奇异的演员。在这些演员当中,有不少演技精湛的,给人们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而这种印象往往又被人们带到了生活当中,误会为这样的人在生活当中也是一个出卖国家的人。
因为汉奸角色,遭到村民殴打,受到家人嫌弃
颜冠英是中国的一位老戏骨了,他就多次在影视屏幕中扮演大汉奸的形象。颜冠英身材瘦小,面容丑陋,正是这样的长相,使得他被很多导演安排去饰演汉奸。并且颜冠英的演技极为精湛,把一个汉奸的形象通过自己的演技,刻画得入木三分。
因此在生活中他也经常被人们误会为一个大坏蛋。有一次颜冠英在片场休息的时候,因为来不及换下演戏时穿的日军服装,结果被当地的村民们见到之后一顿暴打。不过好在当时剧组的人员及时上前制止,并向村民们解释,他们只是在拍摄影视剧,这个穿日本衣服的人只是戏里的演员,他并不是一名真正的日本人。
村民听了这话之后,才停止了对颜冠英的伤害,颜冠英老先生也没有因此受到严重的损伤。后来人们才了解到,原来这户打颜冠英的村民家中,祖辈曾经遭受过日本人的欺辱,在抗战战争中,自己家庭差点家破人亡。
因此他们极为看不惯日本人,哪怕是看到日本军装,他们的气就不打一处来。这或许只是外人对颜冠英的一种误解,只是造成了轻微的身体损伤。
但是在颜冠英的生活中,还要面对心灵的伤害,因为在生活中,自己的亲人都开始嫌弃他了。首先颜冠英的儿子就极为嫌弃颜冠英。颜冠英儿子在年龄尚浅还不太懂事之时,他就到幼儿园里四处宣扬自己的父亲是一个汉奸。当时他只知道自己的父亲是一个演员,并且在银幕上饰演大汉奸,可是他不知道汉奸不是一个好的词。
这件事无疑给颜冠英的家庭在孩子同学之中带来了负面的影响。后来颜冠英的儿子在上学的时候还因此会被别人嘲笑,当孩子们渐渐长大懂事之后,明白了汉奸是卖国贼,于是便开始厌恶起了自己的父亲。
不但儿子如此,颜冠英的老婆也因为颜冠英颇受别人指责。并且颜冠英无论走在哪里,只要被别人认出来,都会受到周围群众不公的待遇。为此颜冠英的妻子差点和他离婚。不过好在最终儿子和老婆还是选择了理解颜冠英。然而现实生活中的颜冠英,不但与汉奸八竿子打不着,他还出生在地地道道的军人家庭中。
演汉奸的钉子户竟然出生在军人家庭中
因为颜冠英出生在军人家庭中,因此他从小就受到了家中风范的影响。很小的时候,颜冠英就养成了独立自主的生活习惯,严于律己,沉稳坚强,刚正不阿。颜冠英高中毕业后产生了想要演电视剧的梦想。雷厉风行,行为果断的他就去影视城试了一下镜,让他没想到的是,自己一点都不出众的容貌竟然能被导演一眼看中。
不过他起初的演艺道路并非平坦的,他在演艺圈中很长时间都是饰演一些小角色,挣着一点微薄的工资。但是深受军人家庭影响的他,岂能说放弃就放弃?就算再艰苦恶劣的条件,他也会勇敢地面对困难和挑战。他咬着牙一路挺过来,在不断的演绎锤炼中,最终因为饰演汉奸而一举成名,为大众所熟熟知。
荧幕是荧幕,现实是现实
像颜冠英这样的老戏骨,现在已经很少了。如今的荧幕都是被一些流量小生充斥着,他们没有什么演技,却能博得众人的喜爱。而像颜冠英这样精湛演技之人,却还要遭到群众的唾骂,实在是让人感到惋惜。
演员能够塑造一个成功的深入人心的角色,这无疑是对演员莫大的褒奖和鼓励。然而荧幕终究是荧幕,我们最后还要回到现实中来。
我们不能把对电视剧的感情放在生活当中,毕竟演戏都是假的,生活才是真真实实的。我们也不能戴着这种有色的眼镜去看待这些老戏骨,他们演技精湛,为后来的演员们做出了榜样。因此他们应该值得我们去尊重。
文/南宫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