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玉祥:兵多将广、雄踞陕西,妻子是新中国首批女部长,后为副国级
"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提起民国,那是一个璀璨的年代,文坛盛兴、新旧交替,出了不少留名青史的文学大家,那也是一个混乱的年代,外族入侵,军阀林立,势力犬牙交错,像一块块独立的拼图组成一个国家。
"三十年河东,四十年河西",如诸侯林立的各路军阀无一不整天忙着扩张地盘、相互吞并,新旧大小势力如走马灯一样在中国这块斑驳的幕布上轮番上演,直系、奉系、川军、黔军等等。
即使到了全国只有一个民国政府,做到了名义上的统一,但依然是分封而治,如西北统帅冯玉祥,曾拥有世界上最多的私人军队,兵多将广、雄踞陕西,更主导了声势浩大的"中原大战",其妻子也不同寻常,新中国成立人民政府时任部级高官,凤毛麟角,后升为副国级,身居高位。
出生毫末,崭露头角
冯玉祥出生于19世纪末期,当时竭力维持自身统治的清朝政府已经是摇摇欲坠、腐朽不堪,从小经父亲悉心教导、下定决心定国安邦的冯玉祥先投淮军,后入天津小站新军,从此开启了自己身为职业军人的传奇一生。
冯玉祥自幼熟读兵法,打熬身体,从军之后,杰出的个人素质让其在一众新兵中脱颖而出,并深受长官器重,视为可造之材,短短一年便升任为新军排长。
宣统初年,深明大义的冯玉祥已然成为一营之长,可以说是官运亨通、前程似锦,而已经身居高位的他也见识到官场的蝇营狗苟,朝中之人只管贪赃枉法、中饱私囊,国计民生无人问津,这样的政府早已是积重难返、民心尽失,无力带领中国走出一条自强不息的道路。
对清政府大失所望的冯玉祥深受革命理念感染,先后参加大大小小革命起义数次,从清末一直战斗到民国,始终站在民族大义一方,以战止战,以打促和,对于内斗极为反对,屡屡从中调停;对于独裁最为不满,屡次兴兵表明立场。
在波诡云谲、暗潮涌动的军阀混战中,冯将军是少有深明大义的军中将领,可惜是勇猛有馀,智谋不足,屡屡遭盟友背叛,反戈一击,以至于革命战争往往是功败垂成,出师未捷。
入军陕西,声势渐长
"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而上九万里",直皖战争爆发时,从属直系的冯玉祥率师入陕,一路高歌猛进,势如破竹,将当地盘踞已久的旧势力打的人仰马翻,死的死、逃的逃,自身也顺势占领陕西全境,实际掌控西北军政,后又受政府任命为陕西督军,成了具有合法身份、名副其实的西北王。
冯玉祥盘踞陕西这些年,不像其他军阀一样,不懂生产,只懂盲目扩张,苛捐杂税,竭泽而渔,不顾百姓死活。
接收陕西之初,万事俱废,百业待兴,冯将军轻抒薄赋、发展生产,同时引进人才,工农并进,政通人和,各居其职,可以称得上是"为官一任,造福一方",当地百姓生活在当时那个混乱的时代里也算是安居乐业,有所期盼。
冯玉祥积极治理陕西政务的同时,也在韬光养晦,积蓄实力,暗中发展自身军事力量,同时因为亲近共产理念的缘故,与苏联人关系密切,得到他方不少先进的军备物资、军事人才,实力迅速膨胀。
之后又奉命组建"中华民国西北边防军",也就是后世大名鼎鼎的"西北军",借助西北之地,沃野千里,逐渐发展成一个庞然大物,在当时的军阀势力中也是首屈一指,拥兵四十万,雄踞西北。
只可惜冯玉祥是个纯粹的军人,"宁向直中取,莫向曲中求",率真的性格是不合适政治斗争的,其自身也不屑于玩弄权术、用一些宵小手段,以至于总是受人排挤,不得重用。
在后来的权利风波中被排挤在外,授以虚职,后又出国赴美考察,远离这个尔虞我诈的名利场。一世人杰的冯玉祥也在中国解放前夕被人暗害于归国途中,黯然离场,令人惋惜。
其妻李氏,身居高位
冯玉祥之妻李德全亦为进步民主人士,在抗战与解放战争期间,为民族独立和国家自由奔走相告,组织妇女代表发声助威,宣扬理念。在冯玉祥突遭不幸之后,身在国外考察的她操办后事,随后身为蒙古族的她回到了当时全境解放的东北。
新中国建国之初,在抗战和解放战争期间作出杰出贡献的李德全当选为政治协商会议代表,以进步民主人士的身份参加了第一次政协会议,商讨建国大事,制定纲领,协商条框。
在开国大典之后因其过去从事组织工作的经验,被委任为当时的卫生部部长,总管国家卫生事业的发展。任职期间,兢兢业业,殚精竭虑,同冯玉祥将军一样,不负国家民族重托,勇担重任。之后又随调任其他岗位,都积极的建言献策、图谋发展。
终其一生,李德全都在致力于国家发展,在那个草创天禄、云雷相生的年代,"位卑未敢忘忧国",以一人之力带领一部分人逆流而上,不畏强暴。建国之后,更是夙夜忧叹,竭尽全力做好本职工作,在政治生涯走入尾声之际,以享有副国级待遇,地位尊崇,劳苦功高。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新中国的建设者大多像冯玉祥与李德全一样,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他们或出身毫末、不懂文化,或出身名门,前途无量,或无从生计,或小有家产,身份或有不同,但理念却是唯一,"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历经磨难,付出了青春年华、鲜血生命,让人感动,受人尊敬。
文/南宫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