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还记得?历史上令人动容的5大悲壮瞬间,揭露了中国的成长
"愿得此身长报国,何须生入玉门关。"——《塞上曲二首其二》
任何事物都要经历从谋生存到求发展的过程,如今我们都在计较着个人的得失,为自己争取更多的资源,更高的平台,更大的眼界……
但我们不能忘记的是在谋生存的时代,那些英雄豪杰们为了国家大业,民族存亡而舍身取义的英雄气概。正是那些"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信念带领着民族一步步走过苦难,奔赴光明。
前有少年将"宣父犹能畏后生,丈夫未可轻年少"的宏图壮志宣之于口,后有老将将"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的豪杰本色践之于行。翻开沉重又生动的一页页历史,我们了解到的不仅仅是成王败寇的豪情万许,更能感受到家国天下的大无畏精神,每一次牺牲都像是在夜空点亮一颗星星,时代更替,留下一道壮美的星河。
崖山之后无中华
公元1273年,襄阳城终于在坚守支撑六年后败下阵来,三年后临安而已被元军一举拿下,三百一十六年统治的宋王朝面临灭亡。但张世杰、陆秀夫和文天祥等一众宋臣并不甘心愿意就此投降,带着年幼的小皇帝继续组建朝廷维系宋朝的统治。
无奈元军在后死死追杀,终于还是来到了决战的时刻。这场崖山海战是南宋统治的最后挣扎,决战的这一天必将是用尽全力才能争取到存活的机会。
两军开始交战,无奈势力却相距悬殊,面对强大的元军围攻,宋军已看破形势无法扭转。陆秀夫知道大势已去,便背着小皇帝投海自尽,见此情景,宋朝的忠臣也跟随其后,自愿坠入深海。
无数忠军没有选择独自苟活,纷纷跳海殉国。据史实记载在战斗一日就有十万军民为国殉命,海面上都是宋王朝的浮尸,虽然失了战争胜利,宋王朝统治也彻底结束,但崖山海战表现出来的民族气节却值得万世敬畏。
睢阳血战保国家
在安史之乱爆发之时,朝廷完全依仗于长江淮河流域的赋税勉强支撑,而绥阳是江淮流域的重镇,一旦失守对朝廷是致命的打击。于是张巡带着几千人坚守睢阳,兵力最多时不过七千人,在经历了前后四百战后,竟然先后歼灭了叛军十二万人。在张巡坚守睢阳的十个月里,朝廷才得以恢复战斗力的机会。
无奈持久的战争让睢阳逐渐陷入被动,还是到了被攻破的一天。在城破的那一刻,只剩下了不到四十人的将士。张巡与剩馀的将士知道怎样战斗也无济于事了,于是选择当场殉国,留下悲壮的守城身影。虽然睢阳最后还是失守了,但如果没有睢阳十个月的坚持,唐朝就没有机会收复长安洛阳,更没有办法保全唐朝的统治,是张巡一队人的牺牲保全了整个国家的存在。
李定国客死异乡
作为南明绝代名将之一,李定国曾在满清入侵时,带领八万将士大败清军,一举攻下湖南广西,先逼杀了清军主帅孔有德,又在清朝廷增派十万大军后转移战争注意力,避开清军的猛烈进攻,转设埋伏包围歼灭满清敬谨亲王尼堪,接连两次战争使得南明抗清战争打开了新局面,实现了万历朝以来对外战争的空前胜利。
虽李定国战功赫赫,却遭奸人设计:同为南明军事领袖的孙可望怀恨在心叛变满清封王,迫使得李定国远离家乡退下缅甸,在缅甸得知吴三桂绞死南明皇的消息后悲痛交加,病倒床榻,留下给儿子的一句"宁可死于荒野,也绝不可投降"嘱托便病逝,一生鞠躬尽瘁却得到客死他乡的结果,让人唏嘘不已,但他留下的气节却值得我们尊敬。
史可法扬州抗清
弘光元年四月,满清的军队一路入侵中原,兵至扬州遇到史可法率军前来抗清。
攻城不破等待支援的清军还试图招降史可法,遭到史可法的严肃拒绝。但李栖凤、高歧凤、胡尚友、韩尚良一行人为了荣华富贵,相约一同出门投降清军。眼看着守城无望,史可法却坚决不降。
"亡与亡,我意已决,即碎尸万段,甘之如饴,但扬城百万生灵不可杀戮﹗"这是史可法留下的壮烈言语,随后便以身殉国。他的做法感动了扬州的百姓,大家都选择城在人在,宁死不降。清军为了攻城大规模屠杀扬州百姓,短短十天的时间死亡八十馀万人,这也是历史上有名的血流成河的扬州十日。
满军占领扬州后,这里早已经是尸骨成山,找不到史可法的遗体下落,一年后,史可法的义子只得以衣冠下葬于扬州城天甯门外梅花岭,留给后世的也只有史可法的衣冠冢。张尔荩为他撰写的楹联道出了史可法的凛然正气:"数点梅花亡国泪,二分明月故臣心。"
张自忠壮烈殉国
1940年,日本不断发动对中国的侵略,这一次为了掌控重庆运输线,日本集结了三十万士兵于此准备发动枣宜会战。五月一号,张自忠带领部队应战,此次战争持续了半个月的时候,张自忠的队伍呈现出疲惫状态,日军一夜九次冲锋进攻实在损害张自忠队伍的战斗力,伤亡人数也急剧上升。
五月十六日张自忠已经左臂中弹,但依然坚持指挥作战。只可惜不管怎么坚持,敌我两方的战斗实力悬殊过大,坚持到下午四点张自忠的队伍全军覆没,而张自忠本人身中七弹。
无数将士都在抗战中壮烈牺牲了,张自忠也是其中之一,在弥留之际说出口的不是家儿嘱托,而是"我力战而死,自问对国家、对民族、对长官可告无愧,良心平安",他对国家的情怀是悲壮又真诚的,日军在张自忠去世后选择厚葬表示对这位中国将士的尊重。
有战争的存在就必定有牺牲,历史的车轮需要前进,很多牺牲不分对错,只在于有没有人愿意去为了大家的立场选择站出来。在和平年代的我们不再需要一个英雄站出来拯救众生,但我们仍然需要英雄的精神鼓舞着我们,同时那些曾经为了大义抛头颅洒热血的英雄也将永远在我们心中铭记!
文/南宫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