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汉建立初期——时势造就了郡国并行制

分封制最早出现在西周时期,这项政治制度将西周的政治高度推到了历史的最高峰。顺应时代发展潮流出现的分封制推动了历史的发展,并且促进了经济和文化的繁荣,更是巩固了周朝的统治。
但是,却在春秋战国时期诸侯争霸当中宣告了破产。也正是如此,在后来的秦始皇统治时期,一举将分封制完全废弃,采取没有血缘关系的郡县制。
其实郡县制并不是秦始皇首创的,但是却在秦始皇在位时期得到了其最大的发挥。郡县制将地方权力直接从诸侯的手中收回到中央权力。

将分散在各地的权力完全收回,加强了中央集权。但是,这还是没有挽救秦朝的快速灭亡。项羽和刘邦的强强联手,轻松的就将昔日辉煌的秦朝拉下了最高宝座。
西汉就在强大的秦朝之后出现在了中国的历史上,为中国历史写下了另一篇章。也正是如此,项羽和刘邦需要重新拾回分封制以拉拢人心。
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之下,西汉出现了分封制和郡县制并行的情况出现。
但是,西汉将分封制融入郡县制之中,并不是一种倒退,而是一种充分考虑社会时局而深思熟虑之后所得出的最优解决办法。

1、 西周分封的前车之鉴
1、 活在分封制之下的国家
周朝时期,周王室将国家疆域统一划分为多个板块,分别给诸侯王所来管辖,并且以血缘来作为这中间的联系。
所有诸侯王拥有分封土地所有的资源和这块土地所带来的收益,只需要每年定时向周王缴纳一定的进贡即可。
也正是如此,西周成为了真正的活在分封制之下的国家。只需要在宫殿之中,偶尔联络一下诸侯国之间的关系,就可以坐享其成。
时间久了,诸侯国逐渐强大起来,而周王朝还在原地踯躅,昔日的威望无法再震慑住诸侯国,活在分封制下的国家即将被掏空殆尽。

2、 分封制下的诸侯争霸
随着分封制的长期推行,早期靠血缘,武力震慑诸侯国的周王朝实力在安逸的生活之下实力早已经不如诸侯国。
诸侯国的实力不断强大起来,开始不再心甘情愿的听从于周王的统领。早期的分封制,周王将领土分封给了诸侯国,名义上还是属于周王的,但是在实质上领土还是不完全是属于周王室的,而是诸侯王所有的。
在春秋时期,由于井田制的不断瓦解和诸侯国的分崩离析,直接或间接的促使了争霸战争的不断激烈。
周王室也在安逸生活之中,王室地位力量逐渐衰微,曾经的"周王共主天下"地位已然丧失,开始演变为"礼乐征伐自诸侯出"的情况。分封制的缝隙已经无法被填平。

3、 分封制下的悲哀
分封制最终还是被淘汰了,因为其无法再发挥曾经笼络各诸侯国的作用,而无法再将周王室放在一个众星拱月的地位。
周王室也没有那样的实力再次坐上曾经的宝座。分封制失败的根本原因或许就是周王室没有意识到任何事物都是在变的,不变自然会被淘汰。
中央集权只有掌握在自己的手里,才能一劳永逸。王国问题绝不是一个简单的分封制所可以解决的。
2、 郡县制的前车之鉴
1、 过分的中央集权
秦始皇嬴政生性暴戾,在靠武力统一六国之后,通过郡县制,实现了对地方政权直接有效的控制。
他不相信西周时期通过血缘关系来维护的中央统治,于是将这个从中央到地方的一层层金字塔一举建立,而后逐渐将全国的每个地方,每户人家都纳入了国家的政治体系中。

也正是这样,繁重的赋税和杂役将百姓压得透不过气。过分的中央集权在此时就形成了,也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以来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
更是成为了历代王朝所沿袭学习的基本政治制度,并且还在发展过程之中不断被加强和巩固。但秦朝的中央集权太过过分,最终也成为了秦朝成为了历史上最快灭亡的国家原因之一。
2、 郡县制就是没有血缘关系的分封制
从另一方面来看,郡县制和分封制都是为了加强国家中央集权而出现的政治产物。但在持续时长来看,郡县制还是要优于分封制。
郡县制在秦始皇开创高度的中央集权的过程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就完全统一了六国,但六国之间多年分割,在文化政治上存在分歧。

为了快速的将六国统一,并且加大中央集权以及不再重蹈西周的覆辙。郡县制就是这样的一味药引,即在一定程度上的继承了分封制的优势。
还发挥了其自身在中央集权的作用。由此,郡县制迅速在秦朝全国范围内普遍推广。从这里就可以看出,郡县制就是没有血缘关系笼络的分封制。
3、 客观情况决定的郡县制
秦始皇的统一来得其实还是名不正言不顺的,毕竟他在血缘上还是属于贵族的小分支。并且秦朝要实行中央集权的封建政治制度。
在这样的政治制度和行政制度之下,决定了秦朝必须要实行郡县制。就算不是没有郡县制,也会有其他的制度的出现来全面适应秦朝的中央官僚体系。
为维护秦朝的中央集权而被实行。在这样的客观情况下,正是需要郡县制这样的制度来不断削弱贵族的权力,以此来不断加强中央集权,直至将分封制完全瓦解分崩离析。

3、 借鉴前者的郡国并行
1、 单一的失败
不论是单一的分封制还是单一的郡县制,都因为不够完善而在历史地实践中最终宣告失败。单一的郡县制由于没有血缘关系的缘故。
地方的官僚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开始形成了很大的势力范围,甚至开始凌驾于贵族的地位之上。而分封制虽然在秦朝时期就被废除,但并不代表贵族势力就完全被打压。
随着地方官僚的势力不断加强,地方官僚越来越猖狂,开始不断挑战贵族的底线,绝对不容许贵族通过分封制来破坏他们的利益。
正是这样的单一制度,虽然都在某一方面有着其自身独特的优势,但也含有其无法到达的政治高度,无法在根本上维护基本的中央集权制度。

2、 时势造就了郡国并行制
刘邦和项羽抓住时机,一举将秦朝灭亡之后,便开始为秦朝所留下的郡县制犯了愁。也正是这样的一种愁。
在西汉初期,出现了新的地方行政制度,叫做郡国并行。郡国并行就是在秦朝灭亡之后,国家百废待兴的局面之下形成的。
西汉的上位,可以说是受到了全国各地百姓的拥护的。但刘邦和项羽自始至终还是从社会底下的阶层开始发展壮大起来的,既没有地方官僚势力的支持,也没有国家贵族的支撑。
也正是在这样的两面为难的局面之下,新生的西汉腹背受敌,两面夹击。郡国并行就这样出现在了历史的画卷之中。
一方面即没有损失地方官僚的利益,还将曾经的贵族一并笼络,恢复了他们的政治地位,这可谓是一举两得。
3、 在退步中进步才是真正的进步
其实,重新拾起曾经被历史政治所淘汰的分封制并不是一件有所预谋的事情,而是随着历史的发展进程而直接总结出来的结果。
郡国并行制度的实行,为西汉的发展带来了极大的好处。分封国的贵族对于君王重新将领土分封表示感激以及拥护,这在很大程度上给了君王政治上的支持。

与此同时,没有将郡县制废除,继续实行,也将地方官僚直接掌握在中央的掌握中,加大了中央集权。
更重要的是,国家的领土越分越小,更是减少了封建割据的可能性。地方官僚和贵族势力两相均衡,双方势均力敌,共同维护着西汉的国家发展。在郡国并行时期,西汉的经济人口不断发展,国家力量不断壮大。
结语:
从这三个历史时期的发展壮大直至结束来看,分封制,郡县制以及郡国并行制度都是中国历史发展进程中至关重要,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从事实上来说,分封制下,西周的发展可谓是极好的,之所以西周会分崩离析,其实也离不开周王一直在安逸的享受,不知进取。
这才加剧了各诸侯国的不满,直接促进了各诸侯国争霸局面的出现。另一方面,郡县制下的秦朝,秦始皇一味的加强中央集权,不断对地方官僚施压。

地方官僚自然就会向最低阶层的百姓施压,最终百姓负重不堪,引起了社会的极大不满。再加上秦始皇的暴政,社会混乱,百姓困苦不堪。
郡国并行的实行,让地方官僚和诸侯贵族都得到了最好的解决方法,并且两个势力相对,可以互相抗衡。
郡国并行制度的出现,可以说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这也说明这个制度为古代中国的发展带来了生机和力量。
无法反驳的就是,无论是什么制度,只要是可以促进国家发展进程的就是好制度。所以,西汉将分封制融入郡县制,不是一种倒退,反而是最优解。
参考文献:
《封建论》
《秦朝那些事儿》
《西汉故事》
文/南宫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