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伯达:一生大起大落,3段婚姻无疾而终,出狱后仅次子相伴

陈伯达:一生大起大落,3段婚姻无疾而终,出狱后仅次子相伴

陈伯达是毛主席三十多个秘书中升职升得最高的一位,曾任中共九大后任中央政治局常委,地位仅次于毛主席林彪周总理。他年轻时和毛主席是挚交,是毛主席的“笔杆子”和“利器”,晚年时因毛主席而结束政治生涯,铃铛入狱。

昔日挥斥方遒风光无限的政治秘书一时间悄无声息,哪怕陈伯达一生有三位妻子,在他出狱后仅一位子女陪伴,直至去世都无一位妻子前去送行。

“最好的理论家”

1904年,陈伯达出生于福建泉州的一个破落秀才之家,在文学上有一些遗传天赋。15岁时,一家人省吃俭用供他到厦门集美师范学校学习。在厦门学习两年后,陈伯达回到老家担任小学教员,后来到厦门小学任教。

1924年,20岁的陈伯达在中共党员张觉觉得帮助下来到上海,进入上海大学文学系学习。上海大学由早期中共党员陈独秀李大钊等人筹备策划,邓中夏、瞿秋白、陈望道等多名共产党员在此任教,在上海大学里陈伯达结识到许多良师益友,初步接受了马克思主义教育。

1925年,陈伯达在赫赫有名的《现代评论》杂志上发表了自己的第一篇小说《寒天》,文学天赋初见端倪。当时正值国共合作的热潮,陈伯达被孙中山的三民主义所震撼,同年加入国民党

陈伯达:一生大起大落,3段婚姻无疾而终,出狱后仅次子相伴

1927年,第一次国共合作破裂,国民党残害了大批优秀共产党员,陈独秀长子陈延年就是其中一位。面对如此暴行,陈伯达向中国共产党递交了申请书,成为一名共产党员

和瞿秋白王明等年少时就获得党内领导权的中共干部相比,陈伯达的仕途并不那么顺畅。加入共产党后,陈伯达开始负责宣传工作,没多久就被派往苏联学习。

回国后的陈伯达辗转上海、北平、天津、河北多地,直到1936年担任中共中央北方局宣传部长,32岁的他才开始在党内有一席之地。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北平沦陷,陈伯达前往天津。陈伯达是个出色的理论家,他向组织申请前往延安,在安定的环境内继续自己的著作。

最初来到延安时,陈伯达在学校担任教员,和政治、权力、地位都相隔甚远。因为闽南口音实在难懂,陈伯达坐了很长时间的冷板凳,直到在一次会议上被毛主席赏识。那是一次由毛主席组织的讨论孙中山思想的座谈会。会上,大家对孙中山思想的阶级性各执一词。

陈伯达:一生大起大落,3段婚姻无疾而终,出狱后仅次子相伴

一方认为孙中山的思想属于小资产阶级;另一种意见则认为孙中山的思想属于民族资产阶级在争吵越来越激烈时,陈伯达发言了。他用对立统一的思想对双方观点加以阐述,提出孙中山思想具有两个双重性,即小资产阶级思想的两重性和民族资产阶级思想的两重性。

会后,毛主席便邀请陈伯达到机关食堂一起吃饭,与他谈论文化与哲学,两人越谈越投机。这一天是陈伯达命运的转折点,他开始真正拥有自己的政治地位。

此后毛主席经常与陈伯达沟通哲学理论的见解,毛主席还建议他举办中国古代哲学讲座,几乎每次有讲座毛主席都会前去。有了毛主席的捧场,延安的共产党员们都纷纷前去听讲座,久而久之,陈伯达在延安理论界声名鹊起

陈伯达:一生大起大落,3段婚姻无疾而终,出狱后仅次子相伴

陈伯达一直坚持发表自己的文章著作,毛主席每每读过都要与他写信沟通,借助于共同的兴趣话题和密切的书信往来,陈伯达被调到了毛主席办公室担任中央军委主席办公室副秘书长。后来虽然职位多有变动,陈伯达也一直担任毛主席的政治秘书。

陈伯达的一生写过很多文章,其中《评〈中国之命运〉》是他的开山之作,也被后世评价为他写过最好的文章。1943年,蒋介石的侍从秘书陶希圣起草出版了《中国之命运》一书,书中对中国共产党大肆污蔑攻击,宣称只有国民党才能救中国,只有蒋介石才能救中国。

由于国民党刻意压低价格让寻常百姓都买得起,《中国之命运》一书很快就发行了100万册。毛主席却不以为意,他对陈伯达和同为理论专家的范文澜等人说:“蒋介石给你们出题目了,叫你们作文章呢”

接到毛主席的指示后,陈伯达用了三天三夜作出《评蒋介石先生〈中国之命运〉》一文,对《中国之命运》进行了激烈批评和辛辣讽刺。毛主席读后十分满意,仅稍作修改,再将题目中的“蒋介石先生”删去,便发表在延安《解放日报》上。

陈伯达:一生大起大落,3段婚姻无疾而终,出狱后仅次子相伴

中共中央宣传部也借助这篇文章进行了一次党内外的宣传活动,不仅在根据地发行,还要到国统区宣传,甚至印刷成英文供外国人阅读,一时掀起一股热潮。国民党高层偷鸡不成蚀把米,气急败坏,下令严禁此文,还称陈伯达为“陈逆伯达”,从此陈伯达在党内外名声大噪。

后来陈伯达继续将炮火对准国民党,陆续发表了不少文章,解放后著有代表作《毛主席论中国革命》,还参与起草了《共同纲领》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毛主席的著作《论十大关系》便是由他归纳整理而成,周总理称赞陈伯达为“我们党的最好的理论家”

三段婚姻

(一)开往莫斯科的列车

1927年,刚刚入党的陈伯达被分配到中共中央宣传部担任出版科科长,时任中共中央宣传部长的是刚从苏联回国不久的蔡和森。不久后,陈伯达便被安排进入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这是陈伯达第一次出国,原本以为异国他乡语言不通,留学生活会寂寞孤苦。

然而在这辆春天的列车里,陈伯达结识了端庄甜美的四川姑娘诸有仁。十几天的行程,两人从最初的惺惺相惜到后来无话不谈。诸有仁的姐夫就是我党早期领导人罗亦农,在姐夫的引导下诸有仁走上革命道路,和陈伯达一样前去苏联留学。

陈伯达:一生大起大落,3段婚姻无疾而终,出狱后仅次子相伴

到苏联后两人感情迅速升温,成为了恋人。1930年,陈伯达学成归来,两人已经有了深厚的感情基础,计划准备结婚。不料陈伯达当时所在的中共顺直省委机关遭到国民党特务的大破坏,他与与省委组织部长陈原道、省委书记许兰芝等15人一同落入国民党特务的魔爪。

由于许兰芝的叛变,特务直接查获了他们负责的红色刊物,陈伯达被判处两年半的有期徒刑。好在诸有仁深明大义并且深爱着陈伯达,等到陈伯达出狱后两人便举行了婚礼,这段长达五年的恋爱终于修成正果。几个月后诸有仁生下长子陈晓达。

这对令人羡艳的情侣并没有走到最后。1942年,陈伯达得到毛主席的赏识后,工作逐渐忙碌起来,两人聚少离多矛盾频发,最终选择了办理离婚手续。原本浪漫坚定的婚姻仅仅坚持了九年

(二)延安的爱恋

离婚后的陈伯达并没有单身多久,第二年他便在董必武的介绍下结识了比他小15岁的余文菲,两人迅速结为夫妻,次年生下儿子陈晓农。余文菲年轻漂亮,容貌不输年轻时的诸有仁,舅舅是开国中将詹才芳,也算出身革命家庭。两人在延安为了共同的革命理想奋斗,度过了一段幸福的时光。

陈伯达:一生大起大落,3段婚姻无疾而终,出狱后仅次子相伴

但是后来余文菲被认定有特务嫌疑,两人之间出现了嫌隙,争吵不断。陈伯达是毛主席的政治秘书,家庭背景自然应该清白干净,他无法站在妻子身边,建国初期,陈伯达再次选择离婚,结束了七年的婚姻

(三)革命伴侣

与余文菲离婚后,陈伯达在北京担任马列学院的副院长时结识了同事刘淑宴,两人婚后育有一子一女。刘淑宴16岁时就成为中共党员,是一位老革命,两人有共同语言,婚后两人的生活也还算安稳。

但是特殊时期开始后,陈伯达受到打压,仕途不顺,他把工作上的情绪带回到家里,引起了妻子的不满。1970年,陈伯达安排妻子进入山东济南一所疗养院生活,两人虽没有离婚,但这段婚姻也是名存实亡了。后在周总理总理的批准下,两人解除法律上的婚姻关系。

晚年孤独

1969年,才当选中央政治局常委,在政坛炙手可热的陈伯达没有想到一年以后自己的政治生涯就将戛然而止。

特殊时期开始后,陈伯达曾担任组长,起草过多部文件,然而在党内部存在诸多分歧,出现了江青林彪为首的反革命集团。陈伯达和林彪等人大搞个人崇拜,1970年夏天的第三次庐山会议上,林彪第一个发言,提出设立国家主席。

陈伯达:一生大起大落,3段婚姻无疾而终,出狱后仅次子相伴

第二天华北组会议时,陈伯达批评康生等人,并附和林彪讲话,鼓动设立国家主席。吴法宪叶群王洪文邱会作等也分别在西南组、中南组、上海组、西北组发言,附和林彪的讲话。

8月25日毛主席就主持召开中央政治局常委扩大会议,停止讨论“天才”问题, 责令陈伯达做检讨。毛主席和周总理也分别找林彪吴法宪谈话,命令他们向中央做检讨。

为了给庐山会议造势,扩大反革命集团的影响力,陈伯达摘录了很多恩格斯、列宁、毛主席“称天才”的材料。1970年8月31日,毛主席批阅这份材料,写下著名的《我的一点意见》。由于毛主席在党内的政治影响力,这篇仅有七百字的文章宣告了陈伯达政治生涯的终结。

陈伯达还未下庐山时就被控制起来,中央成立专案组对他进行审查。鉴于林彪是开国元帅、中央军委副主席,毛主席希望他能悬崖勒马,所以仅处理了陈伯达一人。

陈伯达:一生大起大落,3段婚姻无疾而终,出狱后仅次子相伴

回北京后,陈伯达被软禁起来,失去人身自由。他联系了多名熟识的党员试图再见毛主席一面,但大家都对他避之不及,没有接他的电话。

只有周总理没有对他落井下石,只是他知道此事已经无力回天,电话接通后,他对陈伯达说:“已经没有办法。”1970年10月18日,陈伯达被正式拘押,被扣上“反党分子”、“反共托派分子”的帽子。

由于陈伯达早期加入过国民党,毛主席称他:“陈伯达早期就是一个国民党反共分子。混入党内以后,又在一九三一年被捕叛变,成了特务,一贯跟随王明、刘少奇反共。他的根本问题在此。所以他反党乱军,挑动武斗,挑动军委办事组干部及华北军区干部,都是由此而来……”

1980年11月20日,陈伯达被判处18年有期徒刑,由于陈伯达在1970年10月18日就已被拘押,所以刑期自这天算起。但是当时在中央主政的邓小平了解到毛主席对陈伯达的态度,决定实施优待政策。获刑后的陈伯达不仅生活待遇没有降低,而且在获刑第二年就被批准保外就医

陈伯达:一生大起大落,3段婚姻无疾而终,出狱后仅次子相伴

由于党的优待政策,陈伯达晚年并没有承受什么牢狱之灾,反而非常安稳。胡耀邦还提出让他为党做一些研究工作,陈伯达欣然答应,开始重拾笔墨,笔耕不辍。

陈伯达出狱后,和三个妻子的关系都已经非常恶劣。长子陈晓达因为与相恋多年的女友分手深受打击,恍惚之间负责的实验也失败了。感情事业双双失意,陈晓达最终卧轨自杀。小儿子陈晓云在父亲被关押时仅有十岁,受父亲牵连,陈晓云被关过一段时间的小黑屋,留下了严重的精神障碍,生活不能自理。

所以陈伯达出狱后就被安置在北京生活,次子陈晓农照养1989年9月20日,陈伯达因心肌梗塞猝死于北京,享年85岁。此时诸有仁已去世,余文菲和刘淑宴也没有到场为他送行。

毛主席对陈伯达有知遇之恩,陈伯达亦能领会理解毛主席思想,两人本有伯牙子期的情谊。只是在政治斗争中陈伯达逐渐迷失了自我,最终铸成大错。他的一生,感情生活和政治生涯一样坎坷波折。陈伯达晚年曾言:“我的一生是个悲剧。”

陈伯达(1904年10月-1989年9月20日),原名陈建相,字仲顺,福建泉州惠安人。曾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毛泽东政治秘书,是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主犯之一。——来自头条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