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讷45岁再婚,带着“驸马”王景清见母亲,狱中江青对女婿满意

李讷45岁再婚,带着“驸马”王景清见母亲,狱中江青对女婿满意

李讷的爱人王景清去世了,在春意正浓的时候,他与李讷携手近四十个年头,从风雨中来,然后给李讷的生命留下了一片春天。

外人眼里,王景清是“驸马”,但他与李讷从未有享受什么荣华富贵,过着朋友们都说是“过分清贫”的日子,像普通人一样,自己买菜搬粮食、挤着公交去看病,这样的普通,对于出生在特殊家庭的李讷而言,却是那样的珍贵。

交错的命运

景清与李讷的相识是在1983年,他回忆道:“当年中央警备团团长刘辉山同志去世,我在去北京八宝山吊唁的路上,遇到了曾在中央警备团一起工作过的毛主席的卫士长李银桥同志,李银桥便提起了从小看着长大的李讷”。

其实,李讷与王景清的第一次见面应该是在宝塔山下的革命圣地延安。

李讷45岁再婚,带着“驸马”王景清见母亲,狱中江青对女婿满意

李讷是毛主席与江青的独生女,她在延安出生的那一年,13岁的榆林小伙王景清踏上了革命的道路。

他从一名照顾伤病员的小战士做起,凭着努力,逐渐成长为一名坚毅勇敢的年轻战士,被分配到延安警卫团工作。

宝塔山下发生过许多动人的红色爱情故事,但那时候李讷还小,大概是记不清警卫队有个小王同志,不过王景清对那个坐在毛主席怀里、听主席讲诗词歌赋的小姑娘却是记忆犹新的。

那时几乎所有人都会对能坐在毛主席膝头的小李讷很羡慕,但没有人会嫉妒,因为毛主席家的小女儿实在是太活泼可爱了。

江青刚到延安时唱过一出《打渔杀家》,凭此一唱成名,后来她不仅自己唱,也把拿手好戏教女儿李讷唱,队伍转战疲乏的时候,就会让小李讷出来唱一段京戏、或者讲个笑话,给大家解解乏,所以小李讷很讨人喜欢。

李讷45岁再婚,带着“驸马”王景清见母亲,狱中江青对女婿满意

解放后,王景清被分配在中央警卫师工作,任刘少奇的贴身警卫,而李讷进北京的时候已经不再是个童稚的女娃,而是需要到学校去上学的九岁小姑娘。

离开了民风淳朴的黄土高坡,那个天真活泼的小李讷好像也越来越远了,在陶斯亮的笔下,李讷成了一个早熟、忧郁、拘谨、敏感的姑娘:

“红墙的阻隔,使她不能与同龄人交往,因而又注定了她是寂寞的,孤独的。过分的谨慎和压抑,久而久之,使她变得愈发孤僻,郁郁寡欢,容易紧张甚至怕见生人。”

世人都以为拥有一个伟大家庭的李讷是极其幸福的,但实际上的李讷,却因为家庭的特殊而难以享受到平凡人家的温情。

她需要时时刻刻严格要求自己,才不会让人对她、对她崇拜的爸爸指指点点,而她的母亲同样难给她正常的母爱,离开延安后,那个贤惠的、柔情的江青也消失了。

李讷45岁再婚,带着“驸马”王景清见母亲,狱中江青对女婿满意

她的欲望和野心愈来愈大,与她对政治的过分关注相比,她对女儿李讷的关怀并不到位。

李讷的青春韶华便是在那份常人难以体会的孤寂、压抑中度过的,与李讷作伴的只有满屋子的书,连陶斯亮都想象不到的,在主席女儿的房间里,没有沙发、地毯、衣柜、穿衣镜、装饰摆设……

父母不召唤,她都是在食堂打饭吃,有时赶不上开饭,就吃烧饼泡面,清苦得像个出家人

后来,政治风暴袭来,王景清调到云南省军区任怒江分区参谋长,而李讷化名“肖力”,开启了一段外人眼中是风光、她自己内心却极为挣扎的岁月。

在那段整个世界天翻地覆的特殊时光里,本就孤单的李讷如今更孤独了,所有人都可以因为外界的高压而大笑、哀嚎、痛哭、咒骂,只有李讷不行。

李讷45岁再婚,带着“驸马”王景清见母亲,狱中江青对女婿满意

哪怕心中情绪再强烈,她依然只能不动声色,前几日她还亲切叫着的叔叔阿姨好朋友,第二天这些人在台上被批判的时候,李讷到场的时候却是这样的——“她站在人群中,漠然地看着这一切,俨然是来‘视察’的样子”。

所以在她的朋友们眼中,那个时候的李讷冷酷无情、丝毫不讲曾经的情谊,朋友也就做不成了。

肖力北大毕业后留在母亲身边参与工作,最开始她的工作是处理群众来信江青对此很不满:“肖力是刚毕业的学生,她本就胆小,需要见世面和锻炼,你怎么叫她蹲在办公室处理来信呢?”

她试图把女儿也培养成自己的得力干将,所以在林豆豆去《空军报》后,江青也把李讷送到了军报,林豆豆因为体弱其实很少参与《空军报》的事,也因此最后也没人责怪她什么。

但李讷是不同的,首先她去哪都不能给自己的家庭丢脸,她就只能拼力去做好每一件事,但政治并不是努力就能做对做好的事。

李讷45岁再婚,带着“驸马”王景清见母亲,狱中江青对女婿满意

军报因为肖力的到来而人仰马翻,日后很多人因此对李讷怀恨在心,实际上她也很痛苦,却也无能为力,说到底,再特殊的家庭,她那时候也不过是个二十多的女人。

风风雨雨

李讷长成一个大姑娘之后,江青开始对她的婚姻大事操心起来,据说江青曾看上了林帅的独子林立果,常常叫林立果去她那里帮忙整理文件,吓得叶群不敢让林立果再去,急急忙忙把林立果送到空军去,哪知最后竟然酿成了机毁人亡的悲剧。

想想,连二号家庭的林家听到是李讷的婚事都急忙躲开,更何况是普通人?

叶群在那边为儿女物色对象搞得是兴师动众,还特意说不找干部子弟,大概也是怕江青来找她,而江青见李讷的感情状况一直没什么进展,也在为李讷物色对象。

李讷45岁再婚,带着“驸马”王景清见母亲,狱中江青对女婿满意

主席说希望李讷找个普通人,江青却没那么容易松口,还是挑了几个条件不错的年轻人,但找了几位都不合适,就只能作罢。

李讷后来响应号召去江西干校学习,暂时离开红墙,对她来说确实是松了一口气,于是她在劳动期间结识了一个普通工农出身的小徐,与小徐相恋准备结婚。

江青不允,但主席答应了,赠送了一套马恩全集作为结婚纪念品,李讷婚后一年便生下一个儿子,还以为她从此享受一些平凡人的快乐,却没想到,她的这段婚姻也很快走到了尽头,离婚后,李讷回了北京。

江青本就不同意李讷的婚事,如今李讷离婚回来,江青更是对李讷冷嘲热讽,本就忧郁的李讷经历了婚姻的挫折,回家之后不仅没有得到母亲的安慰,反而是严厉的责备,内心该是何等的无助。

李讷45岁再婚,带着“驸马”王景清见母亲,狱中江青对女婿满意

整个外部世界闹得热火朝天,李讷的心里却像是冰窖一样寒冷,只是她习惯于把这一切都埋在心里

婚姻没有一个好的结果,政途倒是顺畅,不足三十岁的李讷先后当上了平谷县委书记和北京市委副书记,她干得倒是起劲,但工作上的如意却没有给李讷带来想象中快乐。

父亲的身体越来越虚弱了,而他想要完成的事业却越来越偏离其设想,母亲为了获得更多的权力,整个人已经变得不可理喻。

李讷的叛逆被不断地激起,江青又想死死地控制住她。风云变幻,接下来短短几年的时间里,李讷在经历了婚姻的挫折之后,身体和精神状况都越来越差。

没想到父亲去世、母亲倒台、政治失意等巨大变故接踵而来,她突然从一号家庭的千金变成了阶下囚的女儿。

李讷45岁再婚,带着“驸马”王景清见母亲,狱中江青对女婿满意

1976年之后,李讷在政治上的职务被取消。从原来的家里搬出,和保姆、儿子住在一间小宅院里,身体不好也只能够赋闲在家。生活条件艰苦对于李讷来说倒不是大事。

她自小随父母在战火中长大,父亲也向来要求她吃苦耐劳,但内心的煎熬却不是能轻易抚平的,李讷的身体就这样一天天被凄惨的心情拖垮了。

可还有个儿子需要她照顾,除了从前主席身边的工作人员,很少有人会来关切李讷的境遇,曾经的朋友因为那段过往,都不在于李讷来往,她就这样默默无闻的消失在人们的视线中了。

李讷45岁再婚,带着“驸马”王景清见母亲,狱中江青对女婿满意

命运的相交

一段日子里,太仆寺的街坊邻居总能看见一个微胖的中年女子吃力地推着小车,车上是沉重的粮食,领回来的粮食运到楼下后,还要母子两人一起才能够抬回家,那个中年女子就是李讷。

见李讷日子过得这么艰苦,看不下去的人便会劝她再找一个,她就说:“诶,我妈妈坐监狱呢,谁肯找我呀?”

李讷不仅要照顾家里,还要到秦城去探望狱中的江青,江青身体也不好,李讷也要为她操心,这样的日子再过下去,人迟早是要倒下的,李银桥跟着主席多年,放心不下李讷,便把王景清介绍给她。

王景清当时已经离婚了,是离休的师级干部,也还想组个家庭,听说李讷生活很艰苦,首先想到是要去帮她一把,帮她修修点灯、搬搬粮食什么的,一来二去,两人就决定重组一个家庭。

李讷45岁再婚,带着“驸马”王景清见母亲,狱中江青对女婿满意

1985年冬天,57岁的王景清与45岁的李讷结婚了,只在家中摆了一桌酒,请了几个亲近的工作人员,那时候市面上的婚礼已经开始摆山珍海味了,但李讷还是遵循父亲从前的提倡,越是简单朴素越好。

王景清从小参加革命,又亲历了许多时代变迁的重要时刻,见过世面,所以他对于李讷的身份并没有什么好奇的,他就是想对这个女人好,无关乎她是谁,有过什么样的过往,只想认真地与她好好生活。

李讷很介意的一件事就是自己的母亲是江青,是个如今臭名昭著、正在坐牢的人,但王景清也没有介意这个。

他陪着李讷去秦城看江青,江青对这个女婿很满意,觉得王景清长得不错,人也好,江青能写一手好字,也教李讷了一手好字。

李讷45岁再婚,带着“驸马”王景清见母亲,狱中江青对女婿满意

恰好王景清也酷爱书法,于是一家三口常常交流书法、互赠墨宝,王景清的到来使得这个家突然变得像家了。

李讷曾与江青闹得不可开交,对江青说:“你算什么母亲”,可能连她自己也想不到,有一天她可以和江青如此平静的谈话,没有人在意谁是什么社会地位和社会身份,只有母亲、女儿、女婿这样简单的关系,这样的简单,确实李讷前半生从未体会过的。

江青自缢后,李讷的亲人又少了一个,但心中的大石头也落了一块,这样纠葛的时刻还好有王景清作伴。

王景清给了李讷她从未体会过的平凡人的甜蜜:“他什么都会做,我什么都不会做,他比我强多了,我和老王在一起生活可享福了。”

李讷是学历史的,而王景清正爱好书法、国画,两个人兴趣相投,到哪里都形影不离。

李讷45岁再婚,带着“驸马”王景清见母亲,狱中江青对女婿满意

晚年李讷的身体仍然备受病痛折磨,王景清就陪着她到处去看病,两个老人互相搀扶着来坐公交车去医院,后来王景清又买了一辆三轮车,也是为了方便带李讷去看病。

李讷的腿后来不好用了,她有时要去各地参加主席的纪念活动,八十六、七岁的王景清仍然会帮她推着轮椅,带她去她想去的地方、见她想见的人。

王景清与李讷携手之时,两个人都来到了半百的年纪,故事里总在讲的,大多是青年人的爱恨情仇,但平凡的生活里,没有那些戏剧的情节,像李讷与王景清这样相濡以沫的情感,才显得那么珍贵。

人与人之间,总会因为家世、经历、社会地位等等而存在差异,但王景清与李讷的这一段婚姻,似乎告诉人们爱的力量,就是去融化这世间的所有坚冰。

文/南宫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