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杨虎城被害细节:面部被毁,与儿子杨拯中同葬戴公祠花坛

揭秘杨虎城被害细节:面部被毁,与儿子杨拯中同葬戴公祠花坛

我们发动双十二事变,就是为了抗日,现在国内全面抗战已起,如我仍逍遥海外,实无脸面对中国人民,至于我回国之后,不管蒋介石怎样对我我绝不追悔,只要问心对得起国人,死何足惜?

——杨城,1937年底归国前夕

在人们的记忆中,与杨城这个名字紧紧联系的地名,是西安,因为在西安,杨城与张学良发动兵谏,改变了中国历史命运的走向。

但杨城最终倒下的地方却不是西安,双十二事变后杨虎城去到海外,他本有机会就此获得生机,再不回来。

但七七事变之后,杨虎城还是毅然回国,只是可惜他没有如愿倒在奋勇杀敌的沙场上,而是倒在了特务的利刃之下,与儿子、妻子的骨灰共同掩埋于戴公祠的花坛里。

揭秘杨虎城被害细节:面部被毁,与儿子杨拯中同葬戴公祠花坛

世纪老人的缄默

1999年6月6日,美国夏威夷,99岁的少帅张学良在去教堂礼拜时,突然被一位不请自来的客人造访。

此人就是杨虎城的孙子杨瀚,由张学良的侄女引荐来探望张学良,一听是杨虎城的孙子,张学良身子抖了一下,打了一个激灵。

杨瀚来拜访张学良,一是完成父亲杨拯民的遗愿,一是希望能听故人聊聊自己的祖父杨虎城,杨瀚陪着张学良海滩散步了很久,张学良始终沉默无言。

杨瀚最初以为这是久居囚室的后遗症,变成老年痴呆了,但第二年杨瀚又去拜访,参加张学良的一个出席活动,台上的张学良滔滔不绝,完全没有老年痴呆的痕迹。

他这才明白,对于那段与自己祖父有关的往事,张学良不是记不得,而是不想再说了。张学良的缄默使得杨瀚大为触动。

揭秘杨虎城被害细节:面部被毁,与儿子杨拯中同葬戴公祠花坛

眼前的这老人在这个世界上已经活了一个世纪,繁华的、落寞的、别人梦寐以求的、别人趋之若鹜的,他什么没见过、什么没拥有过呢?

可就是这样,他依然也有到九十多岁仍然不愿意开口的事,而这个事又与自己的祖父有关,所以杨瀚想知道,自己的祖父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又经历了怎样的事呢?

杨虎城出生于陕西蒲城县一户贫困的农家,他的伯父是哥老会成员,清政府在多次搜捕杨的伯父无获后,将杨虎城的父亲拉去顶罪,处以绞刑。

年仅14岁的杨九娃从会馆借来推车,赶了200里路将父亲的尸身抬回老家,运回去却没有钱安葬,还是村民们筹集捐款,才把杨父薄葬入土。

杨的伯父之后也被捕了,人被活生生打死。因为家贫,杨虎城识字不多,但艰苦的少年经历造就了杨虎城个性之中将更多份豪气和侠气,爱好打抱不平匡扶正义,对受苦受难的穷苦人有保护欲。

揭秘杨虎城被害细节:面部被毁,与儿子杨拯中同葬戴公祠花坛

与清政府有着杀父学海深仇的他,自此便蓄志革命,在家乡参加和组织各种民团,号召人们起来反抗,推翻清王朝的统治,去追求不被奴役不被欺压的生活。

陕西靖国军将领郭坚有个拜把兄弟,因交不出地租而把一个村民吊在树上打死了,村民们跑了找爱打抱不平的杨虎城想办法,杨虎城就借了一把枪,众将郭坚的拜把兄弟也打死了。

郭坚四处追捕当时被叫作杨九娃的杨虎城,城内城外贴满了杨虎城的通缉令,于是他不得不“上梁山、当绿林好汉”——带着几十个兄弟自立山头劫富济贫,成为浪迹关中的“刀客”。

组织成立之初就立下规矩,他们做的事就是打富济贫,不许骚扰商号也不许侮辱妇女,劫来的钱公开公平分配。

袁世凯逆行称帝后,杨虎城下山抗袁,后加入于右任的靖国军,正式成为一名职业军人,从一名营长逐渐走到了将军之位。

杨虎城一个草莽出生的军人,早年积极追随孙文先生,他的入党手续就是由孙中山亲自办理,没有上过军校、没有接受过正规的文化军事教育,当然入不了蒋校长的眼。

揭秘杨虎城被害细节:面部被毁,与儿子杨拯中同葬戴公祠花坛

在蒋校长眼中,只有黄埔军校的学生才是他的心头肉,杨虎城既不是他的嫡系,亦当不上他的亲信,包括在少帅张学良眼里,也只觉得杨虎城人是个好人,但“看事情不是那么深”,所以才导致最后的被凄惨谋害。

可实际上,虽然识字读书不多,但杨虎城的军事才能和政治洞察力是极为出色和犀利的,远胜于军阀二代、自小就读军校的张学良。

反清、讨袁、北伐杨虎城一个没落,他初出茅庐能与北洋军血战二十天,在驻马店率部进攻唐智生部队一战成名,作战有勇有谋,一腔孤胆令敌闻之生畏。

政治上与冯玉祥、蒋介石周旋多年,不是嫡系亲信却还能主政陕西,乱世之中为陕西文教水利医药做了许多实事。

杨虎城也一直教育子女要多多读书,给子女们取名以“拯”为第二个字,取自孙中山所说的“拯斯民于水火之中”,这样一个人,怎么可能就是个“赶时髦”莽到送命上门的莽夫?

揭秘杨虎城被害细节:面部被毁,与儿子杨拯中同葬戴公祠花坛

只是说与少帅张学良相比,他的命实在是太苦了一点,少帅说杨虎城“看事情不是那么深”,反倒是少帅自己把事情看得不那么深,用自由换取了性命。

而杨虎城因为把事情看得太深、太远,才没有那么计较自己的得失与性命,少帅求的是个人的自保,而杨虎城想要的是穷苦人民也能得到幸福。

自投鸿门宴

西安事变前夕,张学良与杨虎城的来往日益密切,有时二人外出交谈也会带上杨虎城的儿子杨拯民,三个人出去时都是张学良驾车,杨拯民坐副驾驶,而杨虎城坐后。

张学良会笑着对杨拯民说:“你好威风啊,我给你当司机,你爸给你当保镖”,这样一幕和谐生趣的画面一直留在杨拯民的心里。

那时的他并不知道,很快会有一件惊天动地的大事,将在车上正谈笑风生的这两男人身上发生,这件事改变了他们所有人的命运,而自己的父亲杨虎城最终给中国这片土地和人民留下了一个悲情的背影。

揭秘杨虎城被害细节:面部被毁,与儿子杨拯中同葬戴公祠花坛

事变的整个经过是这样的:依照蒋介石的命令,张学良率领东北军入陕,与主政陕西的17路军总指挥杨虎城共同围剿已经濒临绝境的红军。

然而由于缴共不利,张、杨二人与蒋介石之间的矛盾逐渐激化,此时张学良收到了延安方面毛主席的亲自致信,表达了愿与东北军挺战,共同建立西北国防政府和抗日联军的提议。

于是,1936年12月12日,趁蒋介石来西安督战之机,张学良、杨虎城发动兵谏,逼迫蒋介石停止内战,积极抗日。

然而,事变发生之后的舆论状况却不尽人意,共产国际方面公开对张、杨进行谴责,然后是国内各大学校长及教授的联名声讨,称张学良杨虎城为叛徒、叛徒。

张、杨此时虽然都主张释放蒋介石,但杨虎城认为,南京方面必须作出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书面报告。

张学良则主张无条件释放蒋介石,二人进行了激烈的争论,几近决裂,杨虎城说:“现在这样放,你我都要掉脑袋的”。

揭秘杨虎城被害细节:面部被毁,与儿子杨拯中同葬戴公祠花坛

张学良以“你要是怕,全推在我身上就行”来羞辱杨虎城,说他是个贪生怕死之徒。就在各方进行着一轮又一轮的谈判时,张学良亲自送蒋介石夫妇离开西安飞回南京,西安事变就此和平解决。

西安事变是和平解决了,但主人公蒋介石和张学良、杨虎城之间的事却无法和平解决,张学良回南京后被扣押,而杨虎城被迫出国“考察”——实则是流放。

杨虎城在外“考察”时并没有去骄奢淫逸,他积极地在欧洲各国进行演说,号召各方痛斥日本帝国主义的丑恶行径,作为一名职业军人,此时不能上阵杀敌,能做的也只有这么多了。

“七七事变”爆发的一天后,杨虎城在茫茫大海上得知了这一消息,他给宋子文发去一封电报:“日寇近迫,国将不国,噩耗传来,五中痛愤,弟一革命军人,何忍此时逍遥国外,拟由旧金山返国抗敌”。

杨虎城出国后,始终是通过宋子文来与蒋介石联络的,他多次经由宋向蒋表明,要求回国抗战,但蒋介石听后却对杨虎城的忌惮更是加深了,生怕西安事变再重演,小命就保不住了,于是迟迟没有批复。

揭秘杨虎城被害细节:面部被毁,与儿子杨拯中同葬戴公祠花坛

等了许久,杨虎城一天突然接到宋子文的电报:“值兹全国抗战,各方同志均纷纷集合,共赴国难,吾兄虽未奉电召,弟意宜自动返国,如何?盼复”

杨虎城一见电报,立即要动身,根本听不进随行人员的劝阻,当时他所想到的是,可能是要把他的部队拉到前线去作战,如此一箭双雕,既抗日消灭日敌,也使得杨虎城的部队大受损伤。

也可能是要削掉他的军权,再者就是要将他扣押起来,但他怎么也没想到的是,最终蒋介石是要杀害他的。

杨虎城返国将会经过香港,再从香港乘飞机回国,戴笠觉得杨虎城极其危险,他建议蒋介石在香港就把杨虎城解决掉,但蒋介石并未同意。

船行至香港后,宋子文前来接他,告诉他蒋介石要他去南昌见面,然后戴笠会去接他,谁不知戴笠是个什么样的人,杨虎城嗅到了一丝危险的气味。

揭秘杨虎城被害细节:面部被毁,与儿子杨拯中同葬戴公祠花坛

且宋子文最初只给了杨虎城一张机票,要他孤身前往,这几乎就是路人皆知的司马昭之心了,杨虎城自己也知道此去凶多吉少,却是不能不去的,于是他对随行说,我走之后要是三天没有消息,你们就不要再等了。

杨虎城先从香港飞到长沙,到长沙约好的戴笠却没有露面,留下纸条要他去武昌,在武昌车站,戴笠举办了一个盛大的欢迎仪式,不懂政治的普通百姓当然看的是盛大,懂政治的人却看出些门道来了。

那些雄厚的政治力量并没有任何一个前来看望杨虎城,这下子蒋介石可以放心无后顾之忧了,杨虎城则落入最危险的境地了。

蒋介石的诡诈多疑已经是不用赘述,谁知他还在南昌给杨虎城设下一席鸿门宴,到武昌后的杨虎城又被戴笠骗到了南昌,好吃好喝款待着。

一个星期后,见各方依然没有对杨虎城有什么反应,蒋介石立下狠心,正式逮捕杨虎城,于是让戴笠去和杨虎城说,城内时时有飞机轰炸,很不安全,请他立即上车到乡下避难,借机将他关押起来。

揭秘杨虎城被害细节:面部被毁,与儿子杨拯中同葬戴公祠花坛

杨虎城上车之前,还特别派人到前线去,告诉十七军官兵,要上下一心,全力杀敌,说完这句话,他上车,开始了自己十馀年不为人知的监禁生涯。

花下忠魂

1948年三大战役之后,蒋介石被迫下野而李宗仁上台,这为张学良、杨虎城释放一事迎来了一丝曙光,可惜蒋介石虽说下野,但退而不休,依旧将政治、军事等权力牢牢握在自己手中。

李宗仁在回忆录中就曾谈起此事:“但是所有我对他的要求,如释放张学良、杨虎城和自台北提运金钞回京等事,蒋先生却又推脱说,下野之人,不干预军国大事,把责任推到陈诚头上。但是我给陈诚的命令,蒋又授意陈诚置之不理”。

蒋介石对于张杨二人的处置早就在心里酝酿好了,绝对不会让李宗仁坏他的好事。

以蒋介石狭隘狠辣的个性,他恨不得将张学良杨虎城碎尸万段以泄愤复仇,可又不愿意背负杀英雄的罪名,所以只能将二人一关再关,让他们永不见天日。

揭秘杨虎城被害细节:面部被毁,与儿子杨拯中同葬戴公祠花坛

而对于张学良和杨虎城两个人,蒋介石又有不同的打算,张学良与他关系好,张家在东北培养的人脉根深树大,何况还有与张学良关系密切的宋美龄。

他要是动了张学良,麻烦事太多,而且张学良放了自己,以蒋中正这样好面子的人,绝不想让人落下忘恩负义的口实。

但杨虎城就不同了,农民家庭出生,靠自己一人打拼到今日,如今他没了权势,也无倚仗,蒋介石怎么也不会让他活下去的。

1949年9月,傅作义投共,大批国民党高级将领纷纷起义,使得蒋介石大发雷霆,蒋氏王朝如今已是走到了穷途末路。

大受刺激的蒋介石说自己这些年太仁慈了,杀的人太少了,于是同月,蒋介石派毛人凤以惨无人道的手段秘密谋害杨虎城及其亲属。

1949年9月6日,军统以转押杨虎城为由将杨虎城一家人押送到了重庆,说蒋介石将会在戴公祠接见他,要他们住进戴公祠。

揭秘杨虎城被害细节:面部被毁,与儿子杨拯中同葬戴公祠花坛

杨虎城的儿子杨拯中抱着母亲的骨灰盒与父亲杨虎城坐同一辆车到戴公祠后,杨虎城由两名特务挽着手走在前,杨拯中就跟在后面,刚到,特务就把父子俩分开。

杨拯中被带到了另一个房间里去,杨拯中刚进屋,早就在屋子里埋伏好的特务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拔出匕首,狠狠向他胸前刺了数刀,杨拯中便喊起来:“爸!哎呦”。

知道情况不对的杨虎城在另一间屋子里猛回头,想看看儿子的状况,等他一回头,利刃也同时刺进了他的腹部,一位参与改写中国历史命运的人就这样凄惨地倒在了地上。

特务们用镪水破坏了杨虎臣的面部然后将戴公祠花坛里开得正艳的花挖了出来,将杨虎臣父子的尸身连同谢葆真的骨灰盒一并埋进去,又把土掩上,花种回去。

与杨虎城父子一同遇难的,还有宋绮云夫妇,他们的儿子就是“小萝卜头”的原型宋振中,被害时年仅八岁。

杨虎城被关押的消息刚传出后,第三任妻子谢葆真就带着年仅6岁的儿子杨拯中前去探望,毕竟张学良那里还有于凤至和赵一荻,她们去看了还能出来,谢葆真想自己应该也没有问题。

揭秘杨虎城被害细节:面部被毁,与儿子杨拯中同葬戴公祠花坛

但在蒋介石和戴笠眼中,杨虎城与张学良的性质不一样,谢葆真与于凤至、赵一荻的性质更是不一样,谢葆真是中国共产党员,她与杨虎城的婚姻是由中共组织批准同意的。

戴笠早就觉得杨虎城会参与西安事变是与中共党人关系太近,尤其他的妻子还是个党员,如今谢葆真自投罗网,他到时要好好“研究”杨夫人。

与杨虎城一起被关押的日子里,谢葆真凭着坚强的意志活了下来,虽然每转移一次,生活条件就更差一次。

他们到贵州住山洞就住了八年,四面高山环绕,他们只能坐洞观天,仅有两间小木屋供他们栖身,就算是白天,洞口是亮的,屋子里依然要点灯,就是这样的日子,谢葆真依然坚持读书看报,并且给没能去上学的儿子补习功课。

1941年他们的小女儿在狱中出生,此时因为长期的监禁,谢葆真精神状态已经极度不好,据杨瀚说,这个小姑娘一生下来便夭折了。

但担心谢葆真再受刺激,军统找了一个孩子来顶替,事情只有杨虎城知道,他装作什么也不知道的一直抚养着这个女孩。

揭秘杨虎城被害细节:面部被毁,与儿子杨拯中同葬戴公祠花坛

直到遇害后,杨家人也一直以为这个小女孩与杨虎城父子是一同被处决掉的,但1949年12月,经由一名叫李育生的男子引导。

杨氏父子的遗体被发现时,并没有这个小女孩的踪迹。谢葆真精神失常后,特务故意将她与杨虎城分开关押,以刺激她。

最终在1947年2月初的重庆杨家山监狱,长时间以绝食、吞金等方式寻死的谢葆真含恨而终,骨灰由儿子抱着进到了戴公祠,最终放在了丈夫的脚下。

张学良晚年曾说:“到现在我也不明白杨虎城,为什么那样对待他,我不晓得。也不能这么讲他是蒋先生的意思,还是经国的意思,还是毛人凤干的,我不知道,这我不明白。我劝他去走的时候,我劝他你不要再回来,回来没好处”。

杨虎城当然知道回来对于他自己本身而言没有任何好处,自己和家人的生命随时受到威胁。

可这位出身贫苦的职业军人,无数次的“铁马冰河入梦来”,国家、民族和人民被日寇欺凌杀害时的惨叫,化成了一朵朵浪花拍打着他的胸腔,他怎能不回来?

文/南宫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