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3次遇刺皆化险为夷:运气、实力、不惧缺一不可

古人常说:擒贼先擒王,意喻攻打敌人,先把他们的首领抓捕、杀害,如此方能起到“以儆效尤”的作用,顺利消灭敌寇。
因而,对身居高位者而言,他们的安全便成为了一件令无数人关心的事情,己方时刻害怕有刺客来袭、敌方不停找寻时机行暗杀之谋,双方局面实属“难解难分”,哪怕是华夏开国领袖毛主席,亦无例外。
那么,毛主席都经历过怎样的惊险瞬间?
01,大义灭亲:老人揭发儿子的特殊任务
1930年年底,毛主席与朱德共赴前线指挥作战,将后方改造赣西南组织的任务交给一个名叫李韶九的人,未想此人性格残忍嗜杀,仅月余时间便抓捕、杀害了百馀名红军战士,由此激起大部分同志的不满和反抗心理。

那些被蒙在鼓中的同志不知晓此事乃李韶九擅自为之,误以为是毛主席亲自下令,故纷纷把矛头指向了毛主席,准备实施一场鱼死网破、绝地求生的“暗杀”计划。
当年12月初,有个唤作赖柞焘的同志几经思考,决定一边亲自率兵袭击李韶九,一边委托自己的表弟满古子去瑞金苏区的总部“刺杀”毛主席。
满古子临行前,赖柞焘特地与他密谈一番,许诺事情一旦成功,即允他升任连长,并为他提供更精良的装备和钱财当作报酬。
满心“壮志”的满古子果然大受触动,信心十足地赶到目的地,趁着夜色摸到了毛主席的院子中。
那是一户地主的庭院,房间里只有毛主席与其夫人两个人,偷偷躲藏在窗沿下的满古子盯紧目标,暗自调整姿势,准备扣动扳机。

不料,正当此时,有警卫员敲门禀告:“首长,门外有一老人家说要向您报告紧急情况。”
毛主席听罢,神色果然凝重起来,立马稍整衣衫,开门让警卫员把老人请进来。
满古子埋怨来者来得不是时候的同时,下意识瞅了门口一眼,瞬间震惊了,因为此人与他非常熟悉,乃是他的亲生父亲。
恍惚中,满古子见自己的老爹紧紧抓住毛主席的手,把他挡在身后,似有所指道:“委员,您是咱老百姓的‘英雄’,谁也不能把您害了去啊!”
为什么满古子的爹会知道这件隐秘事?其实正和满古子有关,他在行刺前,抱着一种不妙预感专程回了一趟家,偷偷把此事透露给他爹。
他爹非常反对,无奈的满古子只得灌醉老爹并将其反锁在屋内后才离开。可他的老爹爹究竟是怎么逃脱出来的?

未等满古子想个明白,他老爹就已向毛主席道出他的全部计划,表示愿意承受任何惩戒。
听明白因果的毛主席不动声色朝警卫员点点头,又看着满古子的老爹说:“此事本不怪你们,是我们的决定有失偏颇,您老且等着,日后我们定当及时修正,我们啊,不能自己人打自己人啊!”
话罢,毛主席果然命人把刚刚抓获的满古子及其老爹全部放了回去。
正所谓“不知者不罪”,满古子原本就是赖柞焘手中的一枚棋子,与其斩尽杀绝、不如成全他老父亲的一番苦心,如此既展现了毛主席的宽广胸怀,又将此事影响降到最低,在人民群众间博得一票好评。毛主席的心思果然非常人能比!
02,奋不顾身:将一切危险阻挡于发生时
1941年秋,有一位国民党副专员从延安路过,他特意在此停留数日,仔细观察当地民众,见革命氛围十分浓郁,故心生好奇,向中共提出请见毛主席的请求。

彼时国共双方正处于“暗中较劲”阶段,中共方面刚刚赶走一名“反共专员”之际,又迎来一位新的“国民党专员”,怎能不引起大家的密切关注?
相关人员当即把此事上报毛主席,毛主席笑着应允了此事。他专门嘱咐自己的警卫员蒋泽民务必要准备好服务,无论有什么困难,都要第一时间帮那位副专员解决。
次日上午11点左右,毛主席在蒋泽民等人的陪同下,乘坐专车如约抵达绥德地区见了那位副专员一面。
副专员很兴奋,与毛主席畅聊当前局势,并给出允诺:“您放心,待我回去,一定尽最大可能把绥德工作做好。”
随后,毛主席依照安排邀请副专员与他一起乘车前往大边沟青年食堂用午饭,不料车至食堂门口,却被一群民众“包围”,时刻警惕的蒋泽民心生疑惑,一边叫人迅速维持秩序,一边暗中询问留守战士:“这些群众来这里干什么?”
战士如实回答:“不晓得是谁透露了主席行踪,他们早早守在这里,谁劝都不走,就说要见毛主席一面。”

蒋泽民思索片刻,将此情况归于正常范围,遂亲自跑到车前,请毛主席下车。想要亲近伟人的群众们见状,纷纷朝着毛主席那个方向拥挤,毛主席在警卫员的护送下,微笑着举起手与群众打招呼。
在场所有人均被眼前场景所触动,唯有蒋泽民一人始终保持警惕。他目不转睛地观察四周,在人群后方发现一个异样目标:此人倒背着手,明显与群众格格不入。
蒋泽民敏锐察觉到,那个人应该不是普通农民,他的面相干净、衣衫整洁,再加上时不时露出来的木棒,怕是确实有问题。
于是蒋泽民迅速挪到毛主席身边,摆出防备架势,眼睛则一直盯着那个人。就在毛主席准备跨入食堂大门的一瞬,那人果然行动了:他一个箭步冲到门前,抄起木棍便向毛主席后脑袭去。
蒋泽民来不及示警,下意识抬起胳膊挡在主席身后。一道轻轻地“咔嚓”声响后,他只觉整条胳膊似乎皆失去了知觉,可蒋泽民没有呼痛,而是伸出右手紧紧抓住再次击来的木棍,并踹向“刺客”……

旁边的几位警卫员这才反应过来,急忙冲上前帮蒋泽民制服“刺客”,把他迅速绑住塞到汽车里,押送至保卫处。
与毛主席并排走在最前面的副专员对此事全程无任何知觉,毛主席和他就这样安然躲过一场劫难,说说笑笑走入了餐厅。
担心毛主席安危的蒋泽民急急交代几句,让警卫员安抚目睹全部事件、情绪激动的群众后,匆匆赶到餐厅内,根本来不及处理自己的伤。
直至亲眼见着毛主席无恙,满身大汗的蒋泽民这才瘫坐到椅子上,但他不愿在此刻泄露“秘密”,故强忍剧痛,微笑着起身,重新回到毛主席身边。
其实,一贯敏锐的毛主席怎会没有发现“刺杀”事件,只不过“客人”当前,他必然不可能露出任何“异样”,让客人看了笑话,所以只得继续保持冷静,直至送走客人再处理此事。

当然,蒋泽民的顾全大局和坚韧心性同样令人无比佩服,若非他将一切危险阻挡于发生时,又强忍痛楚“照常”工作,恐怕毛主席的“苦心”就会全部白费。
03,率先洞悉:从细微处察觉非正常事件
众所周知,戴笠是国民党的特务头子,手段非常厉害。其实在中共方也有这般人才,其中之一名叫陈泊,素来有“延安福尔摩斯”之美名。
1943年中,驻扎在陕北边区的战士向延安报告了两起偷越哨卡的事件,虽然他们均称已将特务击毙,但不同寻常的情况还是引起了陈泊的关注。他当即联合相关部门,加强“反特务”工作的强度。
与此同时,陈泊在领导日程表里发现了一个陌生名字,即新四军3师8旅的旅长田守尧。
生性敏锐的他迅速找出有关此人的全部信息,发现其在进入晋西北时向中央报告了自己介绍信丢失的情况。

再联想到特务偷越边区的事件,陈泊马上察觉当中异样,联系晋西北兵站,得到田守尧未有经过的回信。
查明“事实”后,陈泊没有声张,而是悄悄让人暗中隔离正身处延安、准备面见毛主席的“田守尧”,并抓紧时间继续深入调查。
两天后,“田守尧”的真实身份浮出水面,原来他是一名军统特工,假借田守尧之名,打算行“刺杀”之事。
至于真正的田守尧则早已牺牲在当年3月赶赴延安途中,由于和他同行的战士已全部阵亡,再加上戴笠的刻意隐瞒,所以中共方面对此事一无所知。假如陈泊无这般敏锐缜密,或许戴笠之谋真有实现的可能。
由此可见,战争年代确实“步步为营”,一旦“错失”一丝半点儿,就可能“兵败如山倒”。

从此3件“刺杀”事件中,我们可以切实感受到革命的艰辛和革命先辈的杰出,以及毛主席面对危难时从容不迫的大将风范。
若非有他们的付出、努力与牺牲,恐怕如今的我们也不会生活在这样一个平和、安宁的国度里。
珍惜当下、感激先辈,不该只是一句简简单单的话语,而应落实到实际中,时刻谨记在心间才对。先辈们的坚韧、无畏、无私,皆是身为后来者的我们必须敬佩和学习的精神。
文/南宫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