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家下海第一人毛小青:酷似姑姑毛泽建,在京开饭店遭人吃霸王餐

谁说女子不如男?她是出生在毛氏家族的女孩,和诸多兄弟姐妹不一样,是毛主席子侄辈中首个“下海”经商者,干出了一番独属于自己的事业。
当别人问起她的家世,她总会用一种云淡风轻的口气回答:“我觉得我没有必要不承认红二代身份,祖辈传承下来的红色精神,促使我们在思想和人品上皆应与他们保持一致。”
她生平只生出过一次想要“走后门”的心思,却遭到伯父的严厉拒绝,自此以后,她的所有成功和成就都是依靠自己的双手创造的。
她就是毛小青,一座“红色”美食城的董事长。那么,属于她的故事又是怎样的?
01,出生在毛家的小女孩:那是我唯一一次想走后门
毛小青出生在1954年的湖南韶山,她的父亲叫作毛泽连,是毛主席的九堂弟。
在毛小青的记忆中,她的父亲似乎一生都未离开过故土,一直皆是本本分分的农民,是毛主席口中“毛家最可怜的人”。

为什么毛主席要如此说?其实理由很简单,相较于其馀活下来的毛家“泽”字辈兄弟,毛泽连的经历明显更悲惨一些。
他在大革命失败后不久因敌人追捕而伤到了眼睛,一眼失明、一眼视力模糊,又由于当时毛家正处于“人人避讳”的阶段,是故根本没人愿意给他治疗双目,导致毛泽连的伤情愈加严重,双眼几乎全盲。
毛泽连的妻子年轻貌美,不愿跟着丈夫受苦,遂趁着夜色离家出走,独留下毛泽连一人在困境里苦苦求生。
建国前夕,当地政府见毛泽连仍旧孑然一身,热心为他介绍了一个医生之女,即毛小青的母亲张玉莲。
1949年建国后,毛主席邀请九堂弟毛泽连到首都一叙,见他双眼情况糟糕,立刻叫长子毛岸英和警卫员带毛泽连去医院治疗,但旧伤已成固疾,哪怕是北京最知名的眼科医生,亦无法让毛泽连的眼睛完全痊愈。

毛泽连不愿再麻烦堂兄,固执地回了家乡。又因彼时毛家“泽”字辈兄弟姐妹所剩无几,所以毛主席常常关心毛泽连等故乡亲戚。
他见毛泽连生活实在困顿,便时不时从自己的稿费中“挪”出些许钱财,寄给毛泽连补贴家用。而毛泽连则把那些稿费尽数转交给生活比他更艰辛的农民们。
毛小青是毛泽连膝下唯一的女孩。随着她的年岁渐长,相貌也愈加像她的姑姑毛泽建。毛泽建乃毛泽连的亲姐妹,亦是毛氏“泽”字辈唯一的女孩。
幼年家境贫困,她被送到毛主席父母身边生活,和毛主席感情甚深。但很可惜,年纪轻轻的毛泽建与自己的丈夫早早牺牲在战场上,使得毛主席与毛泽连皆感伤不已,由此愈加疼爱像毛泽建的毛小青。
1959年,毛主席回韶山探亲,5岁的毛小青被父亲领着,第一次见到自己那位名震华夏的伯伯。毛主席微笑着摸了摸毛小青的脑袋,半点儿不耐也没有地轻声与她说着话。

那一幕温馨场景被女记者侯波及时记录下来,成为毛小青一生珍藏的回忆。10年后,正值年华最盛的毛小青随父亲到中南海做客两个月,再一次见到她的伯伯。
她鼓起勇气向伯伯提出一个请求,希望伯伯可以帮助她进入军队、穿上最渴望的军装。
可让毛小青没有想到的是,一贯慈祥的伯伯却严厉地拒绝了她,并轻抚着她的脑袋,对她说:“你的年纪还小,正是该读书的阶段,好好学习,日后学成了,再用知识来武装我们的国家。”
毛小青说:“那是我生平唯一一次想借用伯伯的身份‘走后门’,虽然他老人家没有同意,可我也不会‘怪’他。”
毛小青一直记得伯伯的话,于次年凭借自己的努力,成功入选湖南军区选拔,成为通讯站里的一名战士。
随后,她又经部队推荐,进入桂林的陆军学校,读有线电载波专业。2年后,毛小青重回部队,到广州军区的通信总站从事载波通信工作。

这份工作看上去简单,只需要每天维护终端机和程序即可,但同时亦非常考验工作人员的耐心和细致程度,因为日日重复相同的内容,极其容易令人心生厌烦,产生疏忽。
不过,毛小青从未出错,一直兢兢业业直至离开该部门。
在此期间,常常有人好奇地问她:“你姓毛,又来自韶山,是不是和毛主席有什么亲属关系?”
毛小青笑笑,回答:“韶山姓毛得多了去,总不可能每个都和毛主席有关系吧?”
与她熟识的人“调侃”她“傻”,明明有一个“全中国”最大的“靠山”,却不知道“利用”,毛小青也不辩解,继续默默秉承长辈们的教诲:依靠自己的双手来为自己谋取更好的未来。
1976年,毛小青回到故土湖南,在湖南广播设备站当工程技术人员。她说:“我觉得我当时还是蛮出色的,参与了水下鱼雷发射仪器和电视台开关电路自动控制系统的研制工作,应该算是个骨干吧。”
对毛小青来说,她的前半生从没有违背长辈们的叮嘱和教诲,后半辈子同样如此。

02,毛氏下海创业第一人:从电子工程师到饭店老板
1993年,随着国内局势的大变化,毛小青的生活也有了巨大转变:她被调到湖南旅游局工作,成为一家酒店的餐饮主管。
从电子工程师到餐饮业工作者,这个跨度让毛小青头痛了好长一阵子,但她不是什么轻言放弃的懦弱者,咬咬牙,拼尽全力“重新开始”。
学习菜品搭配、注重服务质量……在毛小青的不懈努力下,这家酒店的餐饮生意愈加红火,毛小青亦拿到了丰厚的奖金,成为同事们无比艳羡的对象。
正当此时,她的弟弟毛坚平打来电话,想邀请毛小青至首都开设美食店,推广正风靡北京的“正宗毛家菜”。毛小青有点儿犹豫,不知道自己能不能行。
毛主席的女儿李讷听闻此事,马上找到毛小青,鼓励她:“现在时代变了,讲究‘市场经济’,大家都往商海里冲呢,你怕什么?有咱们整个毛家在背后支持你,别让别人瞧不起咱们毛家!加油干!”

李讷的话,就像是一颗“定心丸”,让毛小青瞬间想开了:是啊,我是真正的毛家人,除了我,还有谁能烹制出最正宗的毛家菜?
于是,40来岁的毛小青信心满满地拿着从亲戚那里借来的12万块钱,率领着一群愿意和她一同“重新奋斗”的伙伴们走入了繁华北京,成为毛家“下海”经商第一人。
但就像后来的毛小青所言,白手起家的创业经历可真是“酸甜苦辣、一言难尽”。
她的创业思路十分清晰:以韶山当地的特色美食为基础,以毛主席个人的饮食习惯当特色,汇集毛主席生前最爱的湘味菜肴,打出“毛家菜”的名声。
为了实现这个目标,毛小青费尽心思找到伯伯一位“御用”厨师留下的菜谱,仔细整理、修改,总结出一份别具一格、极具毛家湘味特色的菜单。
同时,她定期从湖南采购食材和调料,确保每一道菜的口感皆是最正宗的湘菜味道。毛小青用自己的名字当饭店名字,不愿意靠任何“亲属助力”。

然而,创业实在太艰辛了:资金不够,毛小青只得与几位女员工挤在一起睡觉,床是十来个长条凳子拼接起来的“简易床”,又因地面铺了瓷砖,凳子容易打滑,休息时必须万分小心,否则便会滚落地上;老板不只是老板,也是服务员、洗碗工、清扫工……
哪里需要就去哪里,长时间的劳累,让毛小青的精神极度疲劳,某一回一头栽到水池里,把额头磕出个大口子,非常可怖。
医生劝她立刻停止工作,但毛小青又怎能舍弃自己好不容易打拼到现在的局面?
她晃晃昏沉的脑袋,再次钻入美食店继续工作。幸而皇天不负有心人,毛小青的美食生意在她的努力下愈加红火,她的名字亦成为北京餐饮界冉冉升起的“新星”代表。
次年,毛小青接手了一家位于广安门附近的酒店,足足3000平米的店铺由于经营不善,面临破产。
可毛小青却拥有“起死回生”的独特能力,她仅用了几个月的时间,就令这家酒店“焕然重生”,再度生意爆棚。
不过可惜,数月后由于政府拆迁计划囊括此酒店,导致毛小青只能黯然放弃这处扩张场所,白白损失整整50万元租金。

后来有人问毛小青:“你后悔吗?”
毛小青摇了摇头,回答:“我就是这种性格的人,认定什么,便一定会坚持到底,直至做好为止。吃一堑长一智,那些挫折对我而言亦是经验。”
站在当下的角度回顾当初,她确实如此。
第一次签合同没经验,被骗了,虽然官司打赢了,可正巧遇上“非典”,还是让毛小青损失了一大笔钱财。
有熟悉的老同志“恨铁不成钢”地“训斥”毛小青,怎么不亮出她的“身份”,如此还有谁敢欺负她?可毛小青不听,执意“隐姓埋名”自己“单干”。
她有一家饭店开在1楼,3楼是家洗浴中心。某天,那家店铺的老板带了一群人来砸毛小青的“馆子”,说毛小青的厨师把他们老板的车胎扎爆了,他们要报复回来。
看着被打伤的厨师和砸毁的店铺,毛小青无比愤怒,她严肃地告诉打算讲和的派出所工作人员:“我是绝对不会同意‘私了’的。”

她没有“爆出”自己的“身份”震慑对方,而是选择利用法律途径讨回了公道。
除此以外,毛小青还遇到过十来个想要插手饭店经营的单位以及许多个吃“霸王餐”的顾客……糟糕的创业经历没有“打垮”毛小青,反倒令她越挫越勇,越干越“起劲”。
03,“红色餐饮”打造者:不会忘毛家人的传统美德
2007年,毛小青的事业“版图”更上一层楼。她和北京一家位于大兴区的集体农庄合作,创办了一所面积足有2万余平方米的国际韶膳养生馆,亲自担任董事长一职。
彼时,在“商海”中已然“遨游”10来年的毛小青依旧不改初心,始终坚持“红色风格”:
她在养生馆前的大广场上竖立起一座伯伯的雕像;把馆内装修成颇具趣味的“湖南特色”,蜿蜒流淌的浏阳河两岸是假山凉亭、花草树木,明媚的阳光透过窗户撒在地面,给人一种仿佛身在湘土的错觉;
四周墙面悬挂着一张张毛主席的旧日照片及毛家人的合影,再加上1:1复原的毛主席韶山故居,令这里的一切都透着一股“当年”色彩,十分吸引顾客眼球。

餐饮方面,毛小青更是下足一番功夫:毛主席当年最爱的苦瓜小菜是这里的主打菜肴之一,来自湖南的食材和调味品保留了它的“原始风味”。
“素、巧、精、鲜”等又是湘菜基础上的新特性,完美结合的两者使得这款看似简单的美味有不一样的味道,深受食客喜爱。
除了正宗毛家菜,深知不能“死守”一个领域的毛小青又和团队开发出一系列颇具趣味的新品:元帅宴、庆功宴、战友宴……但凡来这里的顾客,总能在此处找到一份最适合自己的宴席。
当然,倘若养生馆只有“红色”装修和吃食,恐怕就会辜负这个名字。
潜心研究伯伯养生文化十馀载的毛小青总结“六字要诀”:简朴、简单、简洁,并在这个基础上打出一套独属于她的“养生牌”:养生馆所在的农庄中另外设置果蔬园、禽畜园等等野味十足的农业园区,确保来客能在此处尽情享受如今最时兴的“有机农产品”。
又有百馀间客房和会议室等设施,使得养生馆自成一条“一条龙服务”产业链,无论聚会、婚庆、度假……都可来此举办。

毛小青的辛苦没有白费:她亲自率团到香港参加美食交流活动,不仅得到了美食界众人的欢迎,而且获得了《明报》的专栏采访报道;第三届中国商业女性精英峰会特别邀请毛小青在大会上发表关于“女性独立自主、坚持做自己”的讲话,由此确立她在中国商界的“地位”。
除此外,毛家亲属亦给予了毛小青绝对的支持。平日里散落“天涯”的毛家人只要有机会,就会聚到毛小青的饭店叙叙旧,久而久之,这里便成了毛家聚会的唯一“指定”场所。
其中最特别的当属十馀年中鲜少出门的李敏,她在儿子和保姆的陪同下把毛小青的餐馆选作自己踏出家门第一站,以此来表达自己对毛小青的“支持”和“鼓励”。
不过毛小青却没有只把目光放在“餐饮”这一条路上,如今的她,一边致力于发展“红色文化传播”,设立红色书屋、开发与毛主席有关的纪念品等等,“用餐饮养文化,用文化促进餐饮发展”;一边身兼数个社会职务,努力为人民谋取福利。
她是第十届、第十一届的湖南省政协委员。湖南两会期间,毛小青根据自身经验,提出“提高银行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专业水平”的建议,鼓励银行成为加强中小企业信用建设的引导者。

她直言不讳地“吐槽”:“现在的中小企业多数面临融资渠道狭窄的困境,无法完成生产设备升级和员工培养等工作,由此令他们根本没有一丝底气去迎接、抗衡激烈的市场竞争和经营风险。银行啊,也是嫌贫爱富的典例,让有钱的用一点点的钱就能贷到大金额资产,没钱的反而只能获取一丁点资金……这样不对。”
同时,毛小青建议韶山应该建设一座“共产主义示范区”或“毛主席城”,用来确保老人的“后顾之忧”。
此外,她不忘“斥责”某些官员只会利用手中权柄“折磨”老百姓,希望反贪反腐的阳光法案能尽快施行,让官员们的收入财产全部“曝光”在阳光下,极大可能地减少贪污发生。
于毛小青而言,既然身为毛家人的她有了为人民谋福利的权利,那么她就一定会遵循先辈们的教诲,把此项权利的作用发挥到最大!
至于生活中的毛小青,则经历了一场“糟糕”的婚姻。离婚后,她把全部心力都倾注到唯一的女儿咪咪身上。

咪咪的样貌不错、个头很高,继承了母亲的聪慧,自小便明白自己的奋斗目标。她从湖南师范大学毕业后,又考入英国的威斯敏特大学读教育硕士和博士。
咪咪的设计天赋极高,曾获得高校设计金奖,又喜欢跳舞,是中国少儿艺术团的舞蹈演员,让毛小青十分自豪。
现在的毛小青早已抱上孙儿,她不再担心女儿的生活,而是把关注点放到孙子及小朋友的身上,希望学校能够尽快配备午休床,令没有人接送的小朋友都能拥有在校吃住保障。
纵观毛小青的大半生,似乎一直走在“奋斗不息”的道路上:少年时想当兵,于是刻苦努力考入军队。
中年偶然发现“商机”,又一头扎入“商海”;等到年老了,照顾孙子的同时不忘为人民谋福利……她从未辜负和违背长辈们对她的教诲,始终皆是“最棒”的毛家人,是值得世人敬佩和学习的女性典范!
文/南宫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