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宝岛冲突”中国军人的就地反击

珍宝岛位于黑龙江省乌苏里江主航道中心线中国一侧,面积0.74平方公里,历来为中国领土,当地居民祖祖辈辈在这里从事生产活动,中国边防军也一直在这一地区执行巡逻任务。自六十年代初期后,随着中苏关系的不断恶化,中苏边界开始多事。六十年代V A _ N ` % G中期后,苏联不断对中国实施军事压力和威胁,在中苏边界上挑起事端,从1964年10月至1969年2月,苏联军队在中苏边境地区挑起各种边境事件达4180馀起。1| g ?967年后,苏联边防军开始入侵中国领土珍宝岛,s m 4 f m阻挠中国边防部队巡逻队上岛巡逻,多次制造流血事件,打死打伤中国边防部队巡逻官兵多人,抓捕中国渔民k o 8 8。对于苏军的挑衅行径,中国边防部队严格执行中国政府、中央军委的指4 # )示,采取了极大的克制忍让,但苏联政府对中国政府的严正抗议和警告置若罔闻,苏联边防军的挑衅行为毫无收敛。

“珍宝岛冲突”中国军人的就地反击

珍宝岛

1969年3月2日,苏联边防军70馀人,装甲车两辆,卡车和指挥车各一辆,侵入珍宝岛,打死打伤中国边防战士多人;我国守岛巡逻队被迫自卫反击,激战一小时,打击了入侵者。3月4日后,u v Z 5 l M [ H/ % :联边防军和飞机再次入侵珍宝岛。3月15日,苏联出动步兵200馀人,k y A F k ^ K坦克20馀辆,装甲车30馀辆,在飞机掩护下,连续向我国守岛军民发起三次攻击;我国守岛指战员、民兵和群众紧密配合,_ $ X艰苦奋战9小时,打退了苏军的进攻。3月17日,苏联出动步兵百馀人,坦克3辆,又一t 0 m & w | a T次登岛疯狂向我国D V H进攻;我国边防战士奋起自卫,以猛烈的炮火予以反击。入侵苏军不顾中国边防巡逻分队向其发出的警告,突然开枪射击,打死打伤中国边防巡逻人员6人。中国边防巡逻分队被迫进行自卫还击。中国边防巡逻第二小组听到枪声后,在班l = 7长周登国的指挥下,给侧后的入侵苏军以沉重打击。随后,中国边防巡逻分队发起反击,但遭到丛0 / } 8林中苏军的猛烈射击。中国边防战士于庆阳猛然) + n z g S : /跃起,向丛林苏军射击,吸引火力。苏军火力向他射击,击中他的头部,他倒下后不久,顽强地站起,端起冲锋枪继续向苏军冲9 T y E O击,直至英勇牺牲。副连长陈绍光指挥一个班迂回到丛林中苏军侧后,但一股苏军又从他的侧后冲来,两面机枪夹击他们。陈绍光一面指挥分队英勇还击,一面奋勇向苏军一个机枪火力点冲v 7 O去。这时他身受重伤,仍然F } E Y f J * W J坚持移动到有利位置,打掉了这个火力点后j , 9 K ; i u,倒在了血泊中。经1个多小时激战,中国边防部队击退了入侵珍宝岛的苏联边防军。

“珍宝岛冲突”中国军人的就地反击

珍宝岛自卫反击战

这次战斗中方称为“珍宝岛保卫战”。战斗之后中苏双方都在i 6 P b E w * 3江岸集结大量军队。 中国1969年5月24日发表声明:中苏边界问题演变到今天的地步,不是中国方面的责任。但是,中国仍然准备通过和平谈判全面解决中苏边界问题,反对诉诸武力。 苏联于1969年6月13日发表声E I -明称:沙皇专制虽然崩溃了,但Z ] 8 # Y俄罗斯国家的边界不应该毁灭,沙皇从未同中国签0 ^ y I a a 1 u订过任何不平等条约。在边境/ 4 6 U _ W冲突上,中苏边境地区的武装冲突从东w ] M f c = H R t段扩大到西段。同年8月13日,中苏在西部边界铁列克提地区再次发生武装冲突。苏军出动直升机掩护坦克装甲部队,在炮火支援下袭击在铁列克提地区巡逻的中国边防军巡逻分队。中国边防军几十人被围全部阵亡。

1969年9月苏联部长会议主席柯西金参加越南主席胡志f R Z E O明的葬礼后路过北京,与周恩来等会晤。之后局势得到缓解。主要原因在于苏联认定中国G J X o R 1 F D有核反f q G 2 7 = I l ~击能力,并且双方都| h Y r i d % d愿意防| c | p 6 }止大规模军事冲突。根据此次会谈时所达成的谅解,1969年10月20日,中苏两国外U [ 8交部副部长级的边界谈判正式举行,谈判未取得任何进展。t q y 苏联向中苏边界增兵。中国开展“深挖洞、广积粮”的全国性战备运动。

“珍宝岛冲突”中国军人的就地反击

珍宝岛自卫反击战

m Z c T Q w # y k天看来,珍宝岛事件具有双重意& { y义,它既是中苏已临战争边缘,两国关系无以挽回的标志;同时,它又为中美关系的恢复提供了契机。中国一贯的反美立场迅速发生了改变,而z 5 |美国对此也作出积极回应,中美迅速开始接近和对话。对此,当时许多人很d b E不理解,阿尔巴尼亚共产党甚至批评中国右倾,毛泽东不管那一套,还理直气壮地说:“i / Y X U ` &我就是右倾机会主义,你能把我怎么样?正是因为中共中央的强烈态度也打击了苏联方面的嚣张气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