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军的师团相当于我军的什么编制?
一个甲种师团有三万人?这个说法是错误的。日军在某个战役投入一个师团约三万人,不等于这个师团编制是三万人,而是因为给这个师团加强了若干部队,这叫做“加强师团”,不是正常编制。

解放军也有某场战役给某个军或师加强几个炮兵师和十几个运输团的例子,人数规模会大大超编。难道解放军一个师就有几百门重炮了?或者解放军一个师是四五万人?
日军师团在早期是二旅团四联队制,每个步兵联队在3700-3900人之间,再加上骑兵联队、炮兵联队、工兵联队等等,师团兵力一般在25000人左右(挽马师团编制),其中战斗步兵数量只有一半多一点。无论哪种日军师团,正常编制绝对不可能有三万人。

而且,日军对这种大编制师团的结论是——师团编制两万多人实战效果很不好!要减员!其中,炮兵联队、辎重联队都是3000人上下,人太多,战斗兵比例太低,导致作战效率低下。

抗战中期以后,日军师团人数只有一万多人
1939年,日军师团逐步改为三联队制,取消了旅团一级。同时,野战炮兵联队从2894人减少到1745人,辎重联队更是从3461人减少到了只有370人!师团编制一下从25000人减少到了12800人!这个人数规模,抗战早期或后期的中国军队也都能达到,比如1937年南口战役的汤恩伯第89师,就是一万五千人(与日军相同的两旅四团制)。二战时期的美军和英军,每个师一般都能达到1.5-2万人。1-2万人之间,本来就是一个正常步兵师的合理人数。
所以,1940年后更不可能出现三万人以上的日本师团。此后,中国军队遭遇的日本师团在编制上都是一万人出头,即使遭遇日军加强师团一般也只是增加炮兵、坦克兵,一线步兵不会额外多出几千人。但是,侵华日军在某些战役里会搞xx支队,能够集合十几个大队组成一个临时作战支队,但这跟师团编制无关。

事实上,正常情况下国军在相同级别的编制上超过日军,也不是稀罕事。仅以卢沟桥事变为例,日军攻击宛平城的是中国驻屯军第一联队第三大队(相当于营),一共只有700人。
而宛平城的中国守军也是一个营(第37师第219团第3营),但由于加强了迫击炮连等,这个营人数多达1200人!而且拥有120毫米重迫击炮,火力超过进攻的日军。

附日军常设四单位挽马师团编制:
师团下辖两个步兵旅团、1个骑兵联队、1个野战炮兵联队、1个工兵联队、1个辎重兵联队、1个通信队、1个兵器勤务队、1个卫生队、4个野战病医院。
每个步兵旅团编两个步兵联队,每个步兵联队编3个步兵大队、1个步兵炮中队、1个速射炮中队,每个步兵大队编4个步兵中队。
每个师团:约25000人。
每个步兵旅团:约7800人。
每个步兵联队:3747人。
每个步兵大队:1091人。
每个步兵中队:194人。
每个骑兵联队:452人。
每个野战炮兵联队:2894人。
每个工兵联队:672人。
每个辎重兵联队:3461人。
每个师团卫生队:1101人。
每个通信队:255人。
每个野战病院:240人。

附日军三单位挽马师团编制(1939年后):
师团下辖1个步兵团(下辖3个步兵联队)、1个搜索联队、1个野战炮兵联队、1个工兵联队、1个辎重兵联队、1个通信队、1个兵器勤务队、1个卫生队、1-2个野战病医院。
每个步兵联队编3个步兵大队,每个步兵大队编4个步兵中队。
每个师团:约12800人。
每个步兵团:约8700人。
每个步兵联队:2909人。
每个搜索联队:319人。
每个野战炮兵联队:1745人。
每个工兵联队:402人。
每个辎重兵联队:370人。
每个师团卫生队:376人。
每个通信队:178人。
每个野战病院:239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