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吃饺子?这里藏着什么不为人知的秘密?

冬至期间,北方人都会吃饺子,但是有很多人却不知道为什么冬至这天要吃饺子。冬至吃饺子究竟是因为什么?又有什么寓意呢?我们来盘点一下吧!
我们知道端午节吃粽子是为了纪念屈原。那么,你知道冬至吃饺子的习俗是源自哪里,而这个吃饺子的习俗又是为了纪念谁呢?
每年农历冬至这天,饺子是家家户户饭桌上是必不可少的一道面食。即使是别的食材都不准备,但是饺子一定是要包的。
那么冬至为何吃饺子呢?
每年农历冬至的那天,饺子都是必不可少的。而这一习俗是为了纪念东汉末年的名医的张仲景。

张仲景南阳人,著有《伤寒杂病论》。它是张仲景毕生医术的结晶,被历代中医奉为经典,现代中医治疗感冒的方法都是从这里出来的。相传东汉时,张仲景为长沙太守,访病施药,凭着高超的医术为乡邻治病。辞官返乡的时候,正是冬季,看到乡亲饥寒交迫,面黄肌瘦,不少人的耳朵都冻烂了,便让弟子支起大锅,舍“祛寒娇耳汤”医治冻疮。
他把羊肉和药切碎,做成耳朵一样的面包,然后把羊肉、胡椒和一些驱寒剂放在锅里煮。分发给每冻伤的乡民。两个饺子,一大碗肉汤。乡民吃完饺子,喝完热汤后,身体暖和,冻伤的耳朵痊愈了。后人为纪念张仲景,每到冬至就将食物包在面皮里,也叫饺子或扁食。

而饺子又有团圆的意思,所以,不光是冬至吃饺子,北方过年的时候也是要包饺子,吃饺子的。寓意就是过年、过年,一家团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