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给你们的胆量改古诗?因为背错古诗,学生都怼我好几次了

谁给你们的胆量改古诗?因为背错古诗,学生都怼我好几次了!

还是《山行》

还是《山行》

还是《山行》

重要的事情说三遍。

谁给你们的胆量改古诗?因为背错古诗,学生都怼我好几次了

前两天写了一篇关于给古诗改读音的文章《为了迁就“文盲”改读音,古诗“山行”,第一句就被儿子怼懵了》。引起了很多朋友的跟帖和回复,对于大家的回复感到很欣慰,毕竟赞成我的观点的朋友非常多,这给了我很大的动力,所以今天就篡改古诗一事再写一篇文章。

昨日给几个学生讲解传统文化的时候,我特意选择了《山行》、《竹枝词》、《墨梅》等几篇比较浅简易懂,又很有深度的古诗给学生们做讲解。

谁给你们的胆量改古诗?因为背错古诗,学生都怼我好几次了

我: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

学生:老师,你背错了,应该是白云“生”处有人家。

学生拿起课本指着《山行》那一课直接就怼到我脸上了。

我特啊油弄啥滴?我一脸懵逼。

什么时候语文教材上的“深”被改成“生”了?怎么没有人告诉我?

“深”者:远、高、幽也,在这里“深”代表了整首诗的意境所在,其中表达出了一种高远、深邃、幽静的意境。但是现在给改成了“生”,这是个什么玩意?那是白云,白云“生”处有人家?白云能“生”出来?它又不是母鸡,还能生个蛋出来!

查了不少资料,包括明万历《万首唐人绝句》、明《唐诗品汇》、《古今图书集成》和康熙《御定全唐诗》作里面都是“深”字,我就不明白这个“生”字又是从哪里来的?有什么资料来鉴定。

谁给你们的胆量改古诗?因为背错古诗,学生都怼我好几次了

再讲解《墨梅》,念到“个个花开淡墨痕”时,学生:老师你又念错了,我们学校老师教的是:“朵朵花开淡墨痕”。

一瞬间怒火中烧,丫这还让不让人活了?“个个”和“朵朵”这样也能改?《墨梅》这首诗是元代王冕在自己所绘制的纸本写意画《墨梅图》中,为了应和这幅画而创作的一首诗。《墨梅图》画成以后,此诗就题于《墨梅图》原件上,纸本《墨梅图》现存于北京故宫博物院,原诗的内容是繁体字“个个花开淡墨痕”,我就不明白了,明明是有证据有真相的东西,为什么还会在教科书上出现“朵朵花开”这样明显的错误?

谁给你们的胆量改古诗?因为背错古诗,学生都怼我好几次了

如此有确凿的文字记载的古诗都能被篡改,更不要提什么“道是无晴却有晴”被改成了“道是无晴还有晴”,“枳花明驿墙”被改成了“枳花照驿墙”等等被莫名其妙修改过的经典古诗词了。

如果这些诗人们知道自己的大作被后人这样改来改去,不知道会不会气得从棺材里蹦出来,找这些篡改者去要求维权了。

谁给你们的胆量改古诗?因为背错古诗,学生都怼我好几次了

虽然我们现在讲究与时俱进,但是不是什么东西都可以与时俱进的。至少,在对待文化上,我们应该更严谨一些,更尊重一些事实。

尤其是古代经典的诗词和文章,我们的教材编写人员们不能因为自己的一时兴起,或者是一拍脑袋就把曾经真实的东西给改成虚构的了。

谁给你们的胆量改古诗?因为背错古诗,学生都怼我好几次了

要知道古人治学的严谨,古诗词里的每一个字都是经过了不断的推敲才确定的,甚至可以说严谨到改掉一个字都会影响到整首诗的意思和韵味。

不见白居易每次写完诗以后都要找一位不认识字的妇女来听自己的诗,然后不断的修改后,直到这位妇女听懂了才会定稿。

谁给你们的胆量改古诗?因为背错古诗,学生都怼我好几次了

只希望某些人不要再拿我们中华五千年的传统文化来做文章了,须知一字之差,谬之千里。如此肆意地糟蹋我们的经典文化,也许再过几十年,我们的后代真的是再也找不到真实的历史,真实的记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