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忠臣张之洞,大骂《马关条约》是卖国,两个儿子却成了汉奸

一代忠臣张之洞,大骂《马关条约》是卖国,两个儿子却成了汉奸

一代忠臣张之洞,大骂《马关条约》是卖国,两个儿子却成了汉奸

甲午战争的失败是清朝历史上由盛转衰的一个转折点,曾经四夷来朝的清王朝彻底的暴露了自己的虚弱。《马关条约》更是将清朝最后一点脊梁也给抽掉了。马关条约签订后,张之洞要求将李鸿章明正典刑,以谢天下,痛斥李鸿章的妥协卖国。并连续电奏,认为与其将土地钱财赔于日本,不如迁都太原,重整军备,撕毁条约,重新再战。可惜由于慈禧等人的怯懦和妥协,最终马关条约的赔款还是被送到了日本的手中。

一代忠臣张之洞,大骂《马关条约》是卖国,两个儿子却成了汉奸

积极备战,镇南关大捷

张之洞作为一个清流文臣,从来不缺少读书人的气节,作为一个爱国的文臣,面对列强的每一次侵略,从来都是最坚持抗争的那个人,国家的利益却对不允许列强来侵犯。

同那些只是嘴上说说的人不一样,张之洞不仅是说说而已,更是身体力行。在中法战争的爆发的时候,张之洞被任命为两广总督,为了支持和法军的战斗,张之洞先后推荐了刘永福、冯子材等人才。并且从广东筹集了大批的物资和军饷提供给前线,由于张之洞的全力支持,刘永福、冯子材等将士用命,清军在临洮和镇南关之战中打败法军,取得了镇南关大捷。镇南关大捷是晚清在对外战争中唯一的一次大胜。

一代忠臣张之洞,大骂《马关条约》是卖国,两个儿子却成了汉奸

甲午之殇,痛斥卖国

甲午战争爆发后,张之洞积极地提出了自己的建议,并侵尽全力给予前线的部队进行粮饷军械的援助。战争后期,面对危机局面,张之洞承担了湘军的所有军饷,并将新购买的快枪一千枝,子弹一百万发送支援给战事违纪的山东威海。

虽然张之洞已经尽了自己最大的努力,然而最终还是没有能够挽回甲午战争的失败。在和日本的议和期间,张之洞多次反对议和却没有得到清政府的回应。马关条约签订后,张之洞深感条约的签订是丧权辱国,因此痛斥李鸿章的卖国行为,甚至建议清廷撕毁合约,整军再战。

一代忠臣张之洞,大骂《马关条约》是卖国,两个儿子却成了汉奸

痛定思痛,寻求强国之路

甲午战争后,张之洞对中日战争进行了总结和反省,最终发现清朝政府无论是在经济、政治、军队建设上都落后日本太多、落后列强太多。中国如果想要不被别人欺压,唯一的办法就是改变自己的落后,唯有自强,才是中国唯一的出路。

回到湖光后,他以自己的五百护军为基础,成立了“自强军”,并按照德国的方法进行训练。成立了自强军以后,张之洞又把目光投到了基础建设上,修铁路、办钢厂,并且成立了汉阳造兵厂。其中汉阳造兵厂在二战时期发挥了积极的作用,源源不断的供应着抗日部队的武器装备。

一代忠臣张之洞,大骂《马关条约》是卖国,两个儿子却成了汉奸

一生忠烈,却有了汉奸的儿子

在张之洞六十三岁的时候,得了一个儿子。老来得子令张之洞异常惊喜,为了让这个孩子将来能够成为一个对国家有用的人,张之洞为他取名张仁蠹。对于张仁蠹,张之洞寄予了厚望。然而这个儿子不仅没有达成张之洞的愿望,反而将张之洞一生的名节尽毁。

在张仁蠹九岁的时候,张之洞去世了,去世之前,张之洞让自己的长子张燕卿负责张仁蠹的教育和成长。英明一世的张之洞从来没有想过自己一生忠勇,可是自己的两个儿子最终竟然会成为汉奸。

张燕卿带着张仁蠹去了日本留学,当看到日本的繁荣和强大后,他们从心底生出了对日本畏惧,对中国失去了信心。日本在制造了九一八事变后,开始了全面侵华的军事方针,张燕卿首先向日军低下了自己的头颅,成为了张家的第一个汉奸。而被兄长一手养大的张仁蠹接受了张燕卿的思想,在抗战爆发后,也跟随着自己的兄长投靠了日军。

一代忠臣张之洞,大骂《马关条约》是卖国,两个儿子却成了汉奸

​不义之人无善终,一生忠烈名节毁

张氏兄弟成为汉奸,对于抗战时期的国家造成了无可挽回的损失,毕竟他们无论是在家庭背景上,还是在社会影响力上都是巨大的,正是因为他们对日军的妥协投降,导致一大批的汉奸的出现。抗战胜利后,张燕卿利用关系逃去了日本,而张仁蠹则被没收了所有的家产,打在了汉奸的耻辱柱上。

张氏兄弟的汉奸行为使得一生为国的张之洞名节尽毁,不得不说是张之洞所没有想到的,也是张之洞所不敢想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