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高考钉子户,第4次考上北大后,学心理学救赎自卑的自己

他是高考钉子户,第4次考上北大后,学心理学救赎自卑的自己

他是高考钉子户,第4次考上北大后,学心理学救赎自卑的自己

一年一度的高考又要来临了,由于中国的应试教育,高考是每个学生人生中的一场重要战役。为了迎接高考,多少学子深夜里还在坚持着读书,多少学子连睡梦中都在想着公式、定理。

高考是学生们人生的转折点,一旦能够考上一个名牌大学,那么孩子的一生就会前途无量。说起名牌大学,中国的最高学府非北大和清华莫属。在千万考生的心目中,这两所学校就是考生们的梦想,是考生们辛苦了十几年的憧憬。

他是高考钉子户,第4次考上北大后,学心理学救赎自卑的自己

虽然报考北大和清华是每个学子的梦想,每个孩子都希望自己能够考近这两所最高学府。但是我国从来不缺乏考试的人才,最后真正能够考进北大和清华的孩子并不多,有些人甚至复读了很多次,依然无法如愿进入这两所梦想中的学校。

相对于无数的学子千辛万苦的想要考进这两所学校,来自四川一个普通家庭的学生张非只不过是信手拈来的事情。他曾经三次考上了北大和清华,又三次被劝退,以至于被人们称之为“高考钉子户”。

他是高考钉子户,第4次考上北大后,学心理学救赎自卑的自己

张非从小就拥有着和同龄人不同的智商,从小学到中学都是学霸级别的人物。由于比较贪玩,在14岁那年学校将他劝退了,父母在无奈之下只得让他在家里准备考试。令人没想到的是,张非在高考的时候因为成绩优异,直接就被复旦大学录取了。

但是心高气傲的张非并不想去复旦大学,在复读了一年以后,张非如愿的考上了清华大学。然而,在考上清华仅仅不到一年的时间,就因为各门的功课都不及格被学校劝退。被劝退以后,张非再次参加了次年的高考,结果又以理科状元的成绩被清华大学再次录取。

他是高考钉子户,第4次考上北大后,学心理学救赎自卑的自己

无奈的是,由于贪玩,他的各门学分都没有能够达到学校的要求,再一次被清华大学劝退了。痛定思痛的张非决定再参加一次高考,这是他人生中的第4次高考了。人生就是这样的神奇,这最后一次高考,张非竟然又被北京大学录取了。北大的老师看到他后,表示自己都想要辞职了,在别人眼里和打仗一样的高考,在张非的手里,竟然没有丝毫的压力。

最后一次的高考结束后,记者曾经去采访过张非。穿着T恤的张非并没有一般高考学生的那种喜悦和兴奋,更没有普通学生那种考完以后轻松的表情。在张非的脸上,记者看到的是疲倦和麻木。

当记者问到如此多次的考上北大清华是不是为了拿到奖学金的时候,张非说反问:“三次退学,所耽误的人生不是那些奖学金可以弥补的,虽然我拿了一些奖学金,但是根本就无法弥补退学造成的损失。”

他是高考钉子户,第4次考上北大后,学心理学救赎自卑的自己

作为在北大清华几进几出的问题学生,张非告诉记者,很多人很羡慕他非常轻松的就能考上北大清华,然而在生活中自己是一个很自卑的人,他害怕外界,害怕和别人交流。因为自卑,他只能通过网络游戏来打发时间,只有在游戏中才能缓解自己内心中的空虚。正是因为他的这种自卑心理,使他沉迷在了电脑游戏的深渊。

在应试教育下,张非被灌输了无数的高考秘诀。然而在人生的道路上,应试教育却没有帮上他哪怕一点点,没有告诉他该如何的对待大学生活,对待即将进入的社会,他只是一个被应试教育培养出来的长不大的孩子,还没有绽放,就已经凋零。

第4次高考,张非填写的是北京大学心理学专业。他说,到现在他都不明白自己为什么会变得这么自卑,为什么顶着高考状元的光环,却把自己的人生过得一塌糊涂。当第3次被退学的时候,在他的心理并没有什么感觉,有的只是麻木,就好像被退学的不是他而是别人,这一次报考心理学专业,是为了好好的研究一下自己,希望可以通过学习心理学来拯救自己。

他是高考钉子户,第4次考上北大后,学心理学救赎自卑的自己

​在智商上,张非轻松的碾压了无数的同龄人,然而就是这么一个高智商的聪明人为什么会屡次被劝退呢?曾经和张非一起在北大的同学回忆,张非很有个性,是一个怪人,他听不进去其他人的意见,由于怪异孤僻的性格,很难和同学或者老师沟通,再加上缺乏自控能力,学习成绩一落千丈,最终被学校劝退了。

从同学的回忆里我们可以看到,张非所说的那种自卑。正是这种自卑使他不断地被北大清华所劝退,也许张非最后一次高考选择心理学的原因就在这里。

张非是幸运,也是不幸的,幸运的是他拥有着很多人所没有的高智商,能够几次靠近无数人努力都达不到的名牌大学。然而不幸的是,他是应试教育下的一个完完全全的牺牲品。

应试教育一味的要求分数而忽视了学生的个人能力的培养,忽视了学生的全面发展。由于一味的要求分数,使得多数学生产生了厌学的情绪,学生的个性受到了压抑,除了分数以外,再无其它的发展,最终导致了我们的学校培养出来的孩子高分低能,不能不说是应试教育下的学生们的悲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