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代,老百姓为啥被称为升斗小民,竟是因为这个原因
升

在古代,处于社会底层阶级的普通老百姓在上层阶级的嘴里有一个俗称:升斗小民。为什么百姓会被称为升斗小民呢?升和斗都是一种用来计算粮食重量的用品,其结构为上大下小口部是正方形,全部用木头制作而成,四面按照梯形缩小,以榫卯形式相结合。
我们现在为了祝福某人生意好的时候常说的“日进斗金”总的斗,就是这种斗了。很多人会问为什么是日进斗金而不是日进升金?一升等于十斗,按照黄金的价值,在古时候谁能一天赚一升黄金,就是皇帝也不行啊!
日进斗金的斗

斗是最早的用来以物换物的测量工具,春秋时期斗没有统一的大小,因此我们知道的大斗进小斗出的故事,就是无良的奸商们用不同大小的斗来剥削劳动人民的例子。到了秦始皇统一度量后以后,升斗的制作才统一起来,十斗等于一升,作为全国统一的容量单位。可以说升和斗在中国文化遗产中的重要性是任何一个东西都无法超越的,是中国文化遗产的一部分,见证了中国文化的兴衰。
升在使用的时候,是将升装满粮食,然后用尺子将升的开口入刮平,就是一升。再倒在斗里,十升正好就是一斗,在这个规定被指定出来的时候,是非常公平的。然而,统治阶级为了能够剥削百姓,往往都会在其中用一些见不得人的手段,尤其是在战争年代,贪官污吏往往会将规定的大斗换成小斗来欺骗百姓。
尖底斗

在民间的交易中,百姓在灾荒时互相借粮食都是尽量的拔尖,而地主为了剥削农民则是挖空心思的在升和斗上做文章,一种是在借给百姓粮食的时候,将斗的上面抹得平平的,但是在百姓归还的时候却将斗放的尖尖的。
还有一种就更黑心了,自己做一个假斗,中间打造了一个夹层,在百姓还粮食的时候,用一根尺子往斗里一插在一番,就将夹层的活板打开了,明明一斗的粮食却不够一斗了。这些官僚和地主们就是用这种方法实现了自己对百姓的剥削。
圆底斗

由于升和斗是最基本的计量工具,而且是计量工具里最小的单位。作为贫穷的的百姓来说,每天都是在为了吃饭而奔波,家里没有多馀的粮食,往往一个小斗就可以装满家中所有的粮食了。因此,统治阶级和地主阶级就轻蔑地将底层人民称之为“升斗小民”。
在解放以后,由于农村的经济不是很发达,一直到七八十年代,还有一些地方在用升和斗作为量重的工具。直到九十年代后,升和斗才被慢慢的淘汰了,现在我们能看到的升和斗基本上都已经消失了,即便是有,也被拿来作为农村喂鸡的工具了。
口小底大双耳斗

在中国传统文化里一共有三种东西流传了2000年以上,一个是杆秤、一个是算盘、一就是升和斗了。在这些传统文化遗产中,无处不体现了我们的民族自豪,如果说算盘体现了一种公道,那么杆秤则是用来进行对人心的衡量,而升和斗则是百姓对于公平一词的希望之源。只是可惜的是,随着现代化的发展,各种先进的测量、计算工具代替我们用了2000的东西,这种建立在传统文化之上的文化遗产,带着中国几千年文化的东西已经即将被慢慢的湮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