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你带着孩子不断去补习班时,你看到孩子眼中的厌倦吗?

曾经你告诉我,人生就像射箭,而梦想就像箭靶子,如果你连箭靶子都找不到的话,那每天的拉弓射箭就毫无意义!--------------马飞
这段话是电影《银河补习班》一开始,主角邓超的儿子马飞的感言。在火箭升空的那一刻,我的眼泪有些控制不住。马飞,一个差点被学校开除的孩子,最终却成为了一位宇航员,从而完成了自己的梦想。

是啊,正如片中所说,人生的梦想绝对不是清华北大,而每一个孩子的人生终点也绝不只是清华北大。清华北大只不过是孩子在人生中所度过的一小步而已,只是每一个孩子人生中的一个过程,但是清华北大绝对不是孩子人生中的目的。
但是现在的父母恰恰把事情搞反了,认为孩子的目标是清华和北大,所以努力地让孩子上各种补习班,从一年级开始就不断地让孩子奔波在各种补习班的路上。
在这里我请各位家长,打开一下你孩子的书包,看看他们的书包里面装的都是什么?一个书包可以重达十几斤,但是里面有多少东西是有用的?什么辅助习题、模拟习题、课外辅助。

影片中,邓超的做法是对的。除了孩子的课本以外,其他所有的辅助之类的东西都可以丢掉,因为如果孩子连自己课本上的东西都没有学好,课本上的知识都没有吃透,那么那些所谓的辅助教材只不过是在增加孩子的负担而已。
现在流行一个词叫给孩子减负,但是书包却是越减越重,和课本无关的各种辅助材料却是越减越多。现在的孩子们,每一个都很聪明,如果他们能够把所有的心思都用在课本上,把课本上的每一个都能够学会、学懂、吃透,还要那些辅助材料做什么?一个被淹没在书山题海中的孩子,将来真的能有梦想吗?
家长们给孩子报的各种补习班,真的对孩子的学习有用吗?你可能不知道,对孩子有用的并不是补习班,很多孩子在补习班里只不过是浪费时间而已。决定孩子成绩的不是补习班,决定孩子成绩的是你的孩子有没有一颗愿意学习的心。

家长们所需要做的,不是给孩子报各种补习班,不是给孩子买各种补习资料、辅助资料。家长们真正需要做到的是怎么给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让孩子爱上学习。
很多家长说自己忙,照顾不了孩子的学习。甚至有的家长说自己文化水平低,教不了孩子。我很纳闷一件事情,说自己教不了孩子的家长,你们是否也上过小学、初中、高中?如果你们接受过九年义务教育的话,最基本的小学语文、数学还是能够胜任的吧?
正如邓超在影片中所做的事情,除了课本以外的辅助资料全部扔掉。再把课本拿出来量一下,告诉马飞的那句话:“看看,才十一厘米。到考试前,每天只需要把零点一厘米放进自己的脑子里就可以了。”

在影片里,当班主任家访的时候说:“学校希望的是学生们能够反复加深对学过的知识的印象。”邓超这个时候回答到:“反复、反复、反复?这样蒸出来的馒头有新出笼的馒头好吃吗?当孩子们每天学习到十一二点,一学学十几年,他们眼中的那种厌倦,我们真的看不见吗?”
是啊,所有的家长们,请你们认真地观察一下自己的孩子,去仔细地观察一下他们眼中的那种厌倦。换位思考一下,当你们每天在反复、反复、反复的不断去重复一件事情的时候,你是不是也会厌倦?如果身为成年人的我们都会对反复产生了厌倦,那么那些大脑还在成长中的孩子们是否也会感到厌倦?
我想,家长们真的应该去反思一下这个问题了,不要再把你所认为的,所谓的爱强加到孩子身上。正如邓超所说的,每个孩子身上都有一个感受器,他们能够精准地分辨出什么是爱,能够精准地分辨出父母对他们的感情是不是爱。

也正如电影中所表现出来的,一个孩子是不是成功,需要的不全部是考试的分数,还有他在逆境中所表现出来的勇气和思想。人能自救而后方能为人所救之,如果不是邓超这种培养方式,在洪水中马飞不可能救出自己,在太空中不可能修好断掉的线路。
一块拆下来的门板,可以用来当作木筏的主体。没有绳子,被单和床单可以代替绳子,如何能够制作成一个木筏,在任何一本教科书里都没有这个知识,这是一个十几岁的孩子有可能想到的。前提是:他要有独立思考的习惯,和面对生活的勇气!
所以,我们爱孩子,不只是给他们上好的学校,也不只是让他们衣食无忧。真正的爱孩子是让他们学会在逆境中生存的勇气,是让他们学会自己思考,是让他们真正的能够凭借自己的力量走出困难,走出逆境。

在这里,强烈的推荐各位家长们去看《银河补习班》这部片子,而且请家长们看上十遍二十遍三十遍。什么时候你们真的能够从这部影片中体会到了教育孩子的真谛,你们才敢在自己的称谓上加上一个父亲、母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