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专家不承认中国有夏朝,事实打脸了,夏朝不是中国的起点
我们经常听到一句话:中华五千年,煌煌写史书。作为世界四大古文明中硕果仅存的一个文明,中华文明五千年的历史一直是每一个国人引起为自豪的的事情。

但是西方考古学家和历史学家一直不承认中国的历史,认为中国的文明没有五千年。甚至认为中国的文明只能追溯到商朝,而不承认我国专家考证出的夏朝。外国专家之所以不愿意承认商朝之前有夏朝,主要是因为考古界出土了大量的商朝遗迹,以及大量的商朝器物。但是夏朝因为几乎没有考古遗迹的出现,因此不被外国的专家所认可。
中外历史学界为此产生了大量的分歧和激烈的争论,其实关于夏朝的问题根本不需要产生辩论,因为夏朝确实不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朝代,不是中国文明的发源之初。

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夏朝仅仅只是中华文明中的第二个阶段。在夏朝之前,我们有历史记载的还有一个更早的朝代,这个朝代就是“虞朝”。
很多朋友听到“虞朝”这个名字可能会感到很陌生,但是这个朝代确实是存在的。在中国的历史文献中,我们有三皇五帝的的详细记载。其中的三皇是指:羲皇、燧皇、炎皇。五帝则是:黄帝、颛顼 、帝喾、尧帝、舜帝。

其中尧帝是当时华夏部落的首领,其和黄帝的关系是祖孙关系,是皇帝的玄孙。尧帝退位后,将首领的身份禅让给了舜帝。在舜帝没有成为华夏部落的首领之前,舜帝是有自己的封地的。虞地就是当时舜的封地,蒲阪是舜的都城所在。在中国的历史上,只要有都城的朝代,都是被认可存在的朝代,因此舜当时的王朝被称为“虞朝”。

历史文献上有记载,华夏文明在早期的时候施行的是“禅让制”,即选择德能兼备的人作为领导者。但是到了“禹王”之后,“禅让制”被打破了,禹并没有继续实行“禅让制”,而是直接将王位传给了自己的儿子“启”,从此就再也没有了“禅让制”。
大禹的父亲名叫“鲧”,《山海经》中说洛明生白马,马八尺曰龙,龙就是鲧。《归藏启筮》、《拾遗记》卷二,以及屈原的《天问》中都有记载:鲧死后化为黄龙,飞天而去。鲧是“有崇部落”的首领,其封地在现在的山西省运城的“夏县”,当时被称为“夏地”,“夏朝”的名字就是由“鲧”的封地而来。

“鲧”是城郭的创始人,其所创立的城郭据专家考证,夯土而成,内有房屋及垃圾坑。陕西的神木石峁遗址就是夏鲧的封地古崇国。
国外的专家之所以不认可夏朝乃至更早的虞朝,是认为在“夏朝”时期还没有完整的国家观念,没有成熟的国家制度,只有到了商朝以后,才出现了完整的国家观念。

但是封地制度在中国古已有之,我们在《千字文》里就有一段注解:有虞陶唐。证明舜的“虞朝”很久以前就存在了,甚至是与“唐”“夏”并存的。
参考资料:
《山海经》
《归藏启筮》
《拾遗记》
《天问》
《千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