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不知所起”:从《牡丹亭》杜丽娘的爱情,看明朝女性的爱情观

在古代,不同朝代婚姻观、爱情观都有所区别

在宋晚期之前,和之后的明朝清朝相比,社会对男女的婚恋爱情都比较包容。相对来说没有那么多封建礼教的束缚,女人不用裹小脚,也不用压抑自己的天性。在婚姻之中追求情爱也是可以被人理解的。

而到了明朝时期,年轻人在婚礼上便失去了自主权,父母代表着绝对的权威性,不管是贵族人家还是平民百姓,都是如此。

虽然社会风气严苛无比但人心中的感情却不能随之泯灭,在明清时期,各类文学作品兴起,以此来诉说着人们对天性解放的诉求

不知所起一往而深。”一部《牡丹亭》写出了一对男女释放天性追求爱情的肆意勇气,是鼓励人们追求至情至性的呐喊,也是对当时封建礼教的批判和反抗

这本书不只单纯的讲述了男女欢好的故事,它用“至情”思想,对当时盛行的程朱理学提出反对,呼吁人们解放自己的个性。

“情不知所起”:从《牡丹亭》杜丽娘的爱情,看明朝女性的爱情观

一、《牡丹亭》中杜丽娘的爱情观念

1、敢于冲破封建礼教的压迫,追求自己所爱

杜丽娘家的后花园“朝飞暮卷,云霞翠轩,雨丝风片烟波画船”,“生生燕语明如剪,呖呖莺歌溜的圆”,春色十足。面对这样景色,杜丽娘之父杜宝担心女孩因景乱了心思,便下令严禁女儿在后花园闲逛。

乍一看,这个父亲做得似乎并没有什么错误,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让女孩在闺阁之中安分守礼,其实是爱护女儿的一种表现。作为一个深受封建礼教荼毒的中年男子,他深知社会对女人的苛刻要求。但从另一个角度来说 他这样做,却太过重视与社会的看法,而放弃了对女儿本身人性的考量

除了父亲和老师两个中年男子之外,杜丽娘什么异性也见不到,而少女到了青春时节必然要怀有春情,由于当时的社会环境,限制了她天性的释放洒脱,她便只能够从玄幻的梦中来寻求人生真正的情爱。

杜丽娘是个十分坚毅执着的女子,在梦中获得了情爱便坚守等待,就算是到了阴曹地府,她也不曾放弃过对自己爱情的诉求

最后,她冲破了种种礼教限制,冲破地府,终究打动上天有情人终成眷属,作者通过结局的描写,充分肯定了人对情爱自由的追求

“情不知所起”:从《牡丹亭》杜丽娘的爱情,看明朝女性的爱情观

2、汤显祖的至情论

汤显祖是阳明心学在泰州学派的弟子,和课本上著名异端李贽同属一家,而这个学派,就是反对“存天理,灭人欲”的,他们充分肯定人性本身的价值和闪光点。

汤显祖和学派中其他文学大家不一样,他通过剧作情节设计,把这种追求天性的精神变成了一个真实的故事,“性乎天机情乎物际”。

阳明心学讲的是哲学上的天性洒脱,而汤显祖却将其巧妙的转化成了情爱故事,以此推动了这种精神在人们心中潜移默化的传播。

原作《谒遇》《冥判》到《回生》,杜丽娘从未放弃释放天性,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者可以死,死可以生。生而不可与死,死而不可复生者。皆非情之至也”她这种对爱情的执着,其实正是对自由生活本身天性的向往。

从故事的情爱之下,我们能够看到汤显祖向我们宣扬的至情至性精神,这种精神虽然化作女主角对爱情的追求,但却不止于爱情

“情不知所起”:从《牡丹亭》杜丽娘的爱情,看明朝女性的爱情观

3、《牡丹亭》与《西厢记》:从爱情到人生

作为同样追求自由爱情的剧作品,牡丹亭经常被拿来和西厢记进行对比。但是后者却有着一种接地气的现实感,远没有前者那样朦胧肆意

张生和莺莺之间的故事是因为爱情而起,而杜丽娘的少女情怀则是因为欲望而起这种欲望就是一种涵盖了多方面因素的自由精神,前者的男女主角在互生情愫之后,才打开了欲望之门,而杜丽娘却直接因为自身寂寞苦闷,在梦中同柳梦梅冲破欲望束缚,在追求自由过程中有了爱情,由此可见,后者更具有一定的革新意识涵盖方面更为广泛,从中我们看到的不仅是卿卿我我,还有对当时封建礼教的真正批判。

与其说杜丽娘追求的是爱情,不如说它追求的其实是一种解放一种能够冲破束缚的勇气

“情不知所起”:从《牡丹亭》杜丽娘的爱情,看明朝女性的爱情观

二、《牡丹亭》爱情观的特点

1、充满了时代特征

杜丽娘的生活状态是整个时代礼教文化下女子生活的缩影。杜宝夫妇对女儿要求甚严,就算是女儿在家中小小的打了一个瞌睡,都要多加斥责,更不许她去逛自家的后花园,十几岁的青春少女,每天除了做刺绣就只能与枯燥无比的诗书相伴。

他们给杜丽娘增加许多规矩要求,目的就是为了消磨掉她处在青春期里的活力和灵动,防止她产生什么思春想法

在另一本文学巨作红楼梦之中,女儿们的生活看上去丰富多彩,但细细看上去却和杜丽娘大差不差。

这本书里面所宣扬的那份“”,并不局限于生理意义上的爱情,而是一种广泛的社会性的感情是对明朝儒学死板僵化的反抗

“情不知所起”:从《牡丹亭》杜丽娘的爱情,看明朝女性的爱情观

2、蕴含了作者本身的影子

汤显祖用超现实的手法描绘了一段梦中情缘,“万物之情各有其志”,他在自己的作品里解脱了自身的情感,表达了自己对自由等美好事物的追求和期盼,也用力的表达了他对僵化儒学的不满

汤显祖是个有理想有抱负的人,在做官时便敢于进言,抨击检举腐败行为,但却因此被贬成为了穷乡僻壤的一个小小知县。

之后他便饱受诋毁,不想置身于腐败官场的他没做几年官就归隐民间,不再涉足官场政治。

刚刚归隐,他还偶尔期盼有“起报知遇”之日,“朝廷有威风之臣郡邑无饿虎之吏,吟咏升平,每年添一卷诗足矣”。无奈他所期待的那种清明官场,也只能在梦中找寻。他在自己的作品中写了这样一段唱词:“官也清吏也清,村民无事到公庭,农歌三两声。”不难看出,这就是他的政治理想。

“情不知所起”:从《牡丹亭》杜丽娘的爱情,看明朝女性的爱情观

3、直白提出人性

大家闺秀杜丽娘生活在一个非常压抑的环境之中,可能在别人眼里,她是优雅,懂事的杜家千金,但是这种优雅背后却是苦痛

这些所谓的封建礼教限制了她的一切,她不能自由行动,甚至都没有个人思考的权利

从小长到16岁,她都是被严密保护在院墙之中的,礼法家规、女诫、妇道等等女子需要熟记的东西,无时无刻不在折磨她。就因为在裙子上面绣了一对花鸟图案,也会引得父母大声斥责,被认为是做了极为出格的事情。

“将奴抱去牡丹亭畔,芍药阑边,共成云雨之欢。两情初合真是个千般爱情万种温存”。

弗洛伊德曾经说过,大部分的梦都是愿望的达成,所以一直被压抑的青春少女在自家后花园中看着美景,做个缱绻的梦并无奇怪。 在那个人们思想被带了重重枷锁的时代,女子从思想到外在都要规矩忠诚,看上去合理化的春梦却为礼道所不容

思想是由一个一个欲望组成的,长时间压抑内心的杜丽娘借助玄幻的力量追求到了自己想要的情爱,但是在故事之外却还有成千上百个姑娘,受着这样的压迫,却无法通过梦而逃离

“情不知所起”:从《牡丹亭》杜丽娘的爱情,看明朝女性的爱情观

三、明朝爱情观的产生背景

1、女性自主意识觉醒,开始大胆追求爱情。

虽然说当时的儒家思想发展非常兴盛,但是这种僵化的理解观念对底层人民的影响并不是很大。

客观来说 ,这种礼节思想克制的大多数是官僚和地主,属于平民阶层的百姓姑娘并不会太过压抑自己的本心。

有记载云:女人丧夫后,“其一从夫地下为烈,次则冰霜以事翁姑为节,三则恒人事也。”

可见,在守寡之后,第一等女子的做法是随丈夫一同殉情,第二种女子的做法是不再改嫁,留在丈夫家中照顾亲人。而第三等做法“恒人事也”,意思就是和正常人一样,不用在乎那些礼道限制,该怎么生活还是怎么生活。

由此可见,当时正常人可能会赞同这种礼节礼法,但是对于那些不遵守的,也没有太大怨念

而此时商品经济又蓬勃发展了起来,推动了人们自主意识的觉醒,女子开始反思那些束缚存在的合理性

金瓶梅》中,几乎所有的女性角色都是在释放自己的天性,不但不觉得改嫁是件难以启齿的事情,反而各个抢着追求自身幸福。

“情不知所起”:从《牡丹亭》杜丽娘的爱情,看明朝女性的爱情观

2、神明在婚姻爱情中占据重要地位。

“(旦)三柱香,只为风流美貌郎,多是前生曾结定,今生愿做凤求凰。(贴)伏望神明照鉴。”在明朝,对神明祈求爱情也逐渐形成了一件较为普遍的事情,各种充斥着浪漫意义的神明为满足少年少女的春心冒了出来,享受着他们的香火。

“情不知所起”:从《牡丹亭》杜丽娘的爱情,看明朝女性的爱情观

3、传统婚俗简化

在明朝婚礼的形式有了些许简化,《朱子家礼》中传统的六礼被简化为四礼,简约成了新人们结婚的共同主题。

“情不知所起”:从《牡丹亭》杜丽娘的爱情,看明朝女性的爱情观

四、结语

在当时社会,封建礼教压抑了太多人的天性,汤显祖通过一曲牡丹亭,在歌颂爱情的同时,也歌咏了向往精神解放的诉求。僵化的封建思想,就是我们如今对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那个“糟粕”。

“情不知所起”:从《牡丹亭》杜丽娘的爱情,看明朝女性的爱情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