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性恋是洪水猛兽?专家:同性恋历史由来已久
同性恋,在当今社会依然是个敏感的话题, 虽然同性恋经历了从疾病到正常现象观念的转变,世界上也有十几个国家承认同性婚姻合法化,但是对同性恋的歧视与误解仍普遍存 在,对于同性婚姻合法化在许多国家仍存在激烈的争论与巨大的分歧。目前在中国关于同 性恋的调查报告的研究都是基于异性恋眼光怎么看待同性恋的, 却缺少同性恋自己的声音,由异性恋决定同性恋婚姻能否合法化是不是有失公允。
同性恋在很多工业化国家经历了罪行化——病理化取代罪行化——正常化的过程, 同性恋研究的演变也与这个过程互为影响。

在研究其历史后可以知道,在古代西方,古希腊崇尚男性美,爱慕同性被视为强烈男子气概的表现,古罗马帝国也宽容同性恋, 但基督教的兴起使同性恋开始受到严厉谴责。作为西方文明的重要基础,《圣经》中的生 殖崇拜是反对同性恋的最根本理由,至今如此。目前已经有一些历史学家对 《圣经》中反对同性恋的条文提出质疑。 耶鲁大学的约翰 波 斯威尔博士对 17种语言的历史文献进行详尽考证后,得出结论:对于同性恋的强烈道德谴责是 17世纪以后才出现的;教会人士反对同性恋的论据其实是基于对《圣经》的误解和误译。

但同性恋并非“源于西方”,史上就有关于同性恋故事的生动记载,而其中有十个则堪称经典的同性恋故事。明代著名文学冯梦龙编著的《情外类》就选录了历代的同性爱情事。冯梦龙既同情和赞扬那些纯洁、忠贞的高尚情操,也鞭挞那些肮脏、丑恶的庸俗情调。记载的同性恋人物上自帝王将相,下至歌伶市民。我们也能在其间了解到“龙阳”、“馀桃”、“断袖”等典故的来源。
1.龙阳君(龙阳的由来)
《战国策》曰:魏王与龙阳君共船而钓,龙阳君涕下,王曰:“何为泣?”曰:“为臣之所得,鱼也。”王曰:“何谓也?”对曰:“臣之所得,鱼也,臣其喜,后得又益大,臣欲弃前得鱼矣。今以臣之凶恶,而得为王拂枕席,今四海之内,美人亦甚多矣。闻臣之得幸于王也,必搴裳趋王。臣亦曩之所得鱼也,亦将弃矣。臣安能无涕乎?”魏王于是布令于四海之内曰:“敢言美人者族!”

龙阳君
2.董贤(爱到断袖)
董贤,字圣卿,云阳人也,夫恭,为御史,任贤为太子舍人。哀帝立,贤随太子官为郎。二岁余,传漏在殿下,为人美丽自喜,哀帝望见,说其仪貌,识而问之,曰:“是舍人董贤邪?”因引上与语,拜为黄门郎,由是始幸。问及其父,即日征为霸陵令,迁光禄大夫。
贤宠爱日甚,为驸马都尉侍中,出则参乘,入御左右,旬月间赏赐累巨万,贵震朝廷。常与上起卧。又尝昼寝,偏藉上袖,上欲起,贤未觉,不欲动贤,乃断袖而起。贤自是轻衣小袖,不用奢带修裙,故使便易。宫人皆效其断袖。

董贤
3.弥子瑕(色衰馀桃)
弥子名瑕,卫之嬖大夫也。弥子有宠于卫。卫国法,窃驾君车,罪刖。弥子之母病,其人有夜告之,弥子轿驾君车出,灵公闻而贤之曰:"孝哉!为母之故犯刖罪。"异日,与灵公游于果园,食桃而甘,以其馀鲜灵公。灵公曰:"爱我忘其口味以啖寡人。
"及弥子瑕色衰而爱弛,得罪于君,君曰:"是尝轿驾吾车,又尝食我以馀桃者。"

弥子瑕
而且,科学研究表明,不仅 在人类社会中存在着同性恋现象,至少在130种脊椎动物中也都存在着同性恋行为或者是同性性行为。

一堆同性绿头鸭
由以上内容我们可以知道,同性恋其实是一种正常的现象。

视同性恋为洪水猛兽是不对的
但在中国,同性恋还是一个讳莫如深的话题,同性恋在日常生活中普遍遭受歧视,调查中总共有八成多同性恋认为中国同性恋的处境是弱势群体,严重的歧视与不公。面对现实的压力,同性恋往往隐藏自己的性取向,有的甚至走入异性婚姻。中国 90%以上的男同 (含男双性爱者等 )已经或将会与异性结婚, 而他们的异性伴侣却并不知道实情,这就形成了两个情感畸形的婚姻家庭。当异性伴侣得知实情后,可能会引发悲剧的产生。
在当今这个自我权利早已推崇的社会,我们却用着自己的力量去干涉别人的私人生活,而且不受法律制裁,我们认为这是 有悖于中国法律精神,甚至是有悖于宪法基本人权精神的。公平对待同性恋人群,不仅有 利于婚姻家庭的和睦,在社会范围内也有利于社会的和谐稳定。人无高低贵贱之分,每个 群体都有争取平等、争取自己应有的社会地位的权利。在中国这个注重传统观念,但又强调法制、人权的国家,是不是也应该支持同性婚姻合法化,虽然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但是 一旦中国同性婚姻合法化,会给更多中国公民带来婚姻与家庭的幸福,给中国的同性恋人群一个美好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