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犯边倭寇战斗很强?为什么只有戚继光才平得了倭患?
为什么幅员辽阔的大明会被小小的倭寇欺负了?是这些倭寇强的过分?或者是明朝的兵力实在太弱?
其实,倭寇犯边是因为大明这个时期种种特殊因素结合起来的偶然的结果。
倭寇是怎么来的?倭寇,指的就是与大明邻近的日本人,而大明的之所以会被倭寇犯边,主要的原因有着几点:一是倭寇的造船技术大大的提高;二是明朝海禁政策导致资源匮乏的日本不得不铤而走险;三是海禁政策导致沿海的商家为了走私与倭寇的联合。
我们先来说第一点,倭寇的造船技术为什么会急剧提升。
其实倭寇之犯除了大明朝,在元朝的时候也是频频如此,因为建立元朝的蒙古人在灭亡宋朝的时候,大批的宋人往外逃亡,有的逃亡中东,有的逃亡东南亚,有的则是逃亡到了日本。而这些逃亡的宋人中包含着大量的工匠,因此增强了日本当时的科技,造船术也在此时疯狂的提升。在元朝之前,日本是十分难以渡海前往中华的,唐朝时期造船技术不发达的时候,日本派过来的遣唐使大半都葬身海腹,只有少数人安全来回,鉴真和尚东渡日本的时候,还足足准备了七次才成功到达了日本。而到了宋朝时期,中华这边的造船技术快速的提升,而在日本因为较为封闭的原因导致技术原地踏步,只有到了宋朝工人到了日本传播了较为先进的造船术,日本的倭寇才有船只支撑着他们能够来中华侵略,不然来一次死一批日本武士再多也经不住这样的消耗。
其二,大明朝的海禁政策是引发了倭寇频繁侵扰的主因。
日本是个资源十分匮乏的国家,因为地形狭长,又处在地震带,常常被海啸地震所侵扰,因此在古代日本农民连白米饭都吃不起,而日本的大名贵族日常的饮食竟然是大米饭加梅菜干,偶尔加餐才有天妇罗这样的食物,德川幕府的创始者德川家康因为统一天下后终于有机会大口的吃天妇罗,导致常年清淡饮食养出来的肠胃受不了,拉痢疾拉死了,可见日本当时的资源缺到了什么程度。因此,不管哪朝哪代的日本统治者,都把跨海贸易看得比什么还重。而因为大明开始了海禁政策,导致日本跟大明唯一的交易竟然只有三年一次的朝贡贸易,这对日本来说完全是不满足,乞求大明统治者开放海禁又不被允许,就开始走上了犯边走私掠夺的道路。因此这些倭寇,并不是那些失去了主人的浪人,而是在各位日本大名的默许下的私家的武士。
其三,大明的海禁得罪了在沿海地区进行贸易的商人。
其实在宋朝的时候,中华的沿海贸易就很发达了,光是海税就支撑起了北宋朝廷大部分的收入,宋朝交给北方游牧民族的朝贡基本都是朝贡来的,不然光靠农业税和商业税完全不够。宋朝海税这么高,说明了当时海运的发达,但元朝开始了海禁,明朝继承了元朝的海禁政策,导致远海依靠海洋贸易的商家纷纷破产,只剩下几个大家族还在苟延残喘,为了能够继续从边海贸易中获利,这些海商就跑去跟海盗合作,而当时最大的海盗就是这些来自日本的倭寇了。因为大量沿海的人员加入,导致倭寇后期变成了中国人主导,其中日本的数量变得不足十分之一,而这些倭寇不但熟知地形,而在内线遍布,所以初期倭寇才能战无不胜。
所以,倭寇其实并没有很强,只能说是大明太给机会了。
那为什么大明卫所的兵平不了倭患?接下来我们再来说说为什么当时的大明卫所兵战斗力会这么的废。
首先,大明时期有个制度,那就是军户制和匠籍制。意思就是说士兵的儿子必须当兵,匠人的儿子也必须是工匠,只有多馀的儿子才能恢复民籍,自由择业。这就导致什么呢,那就是兵员士气的低下,北边在抗击游牧民族有军功可以晋升还好,南边这些卫所兵基本没什么立功的机会,大部分士兵都是在原位置待到死,可以说完全就是在混日子,再加上吃空饷,这些卫所兵跟拿了武器的农民基本差不多。日本来的倭寇基本禁受住了海浪的考验,而且大部分是常年征战的大名手底下的私人武士,可以说是精锐中的精锐,而大明卫所兵这边大部分都是混吃等死的士兵,再加上朝廷的不重视,所以初期倭寇才能在明朝的沿海战无不胜,给沿海居民带来了巨大的伤害。
戚继光来治倭寇,是因为朝廷终于发现了沿海边患开始慢慢严重了,必须有人去治,所以戚继光才被派去平倭。当时的大明朝廷给了戚继光自主的募兵权,自主的铸造兵器权,所以戚继光一到浙江,就将其卫所兵全部解散,自主募集了一支军队,那就是后来大名鼎鼎的戚家军。而且戚继光有观察了倭寇的战斗方式,发明了克制倭寇的鸳鸯阵和狼筅,而且还配备了大量的火炮,还有从日本刀改过来的戚氏军刀,因此在武器配备和人员素质上就超过了倭寇,所以才有会有那么夸张的一比五十的战损比,最终平复了为祸上百年的倭寇之乱。
东南卫兵所实在不堪重用,所以才会组建戚家军